未來講堂之宋詞誦讀與賞析(45)——周密《聞鵲喜·吳山觀濤》

2024-10-20     搜狐號政務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習近平

聞鵲喜·吳山觀濤

詞作者:周密

天水碧,

染就一江秋色。

鰲戴雪山龍起蟄,

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

一杼霞綃紅濕。

白鳥明邊帆影直,

隔江聞夜笛。

賞析

周密(公元1232年—約1298年或1308年),字公謹,號草窗、蘋洲、蕭齋,晚年號弁陽老人、四水潛夫、華不注山人。祖籍濟南,後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周密出生於官宦世家,其父周晉逝世後,因門蔭而入仕,曾任兩浙運司掾屬、豐儲倉檢查、義烏知縣等職,宋亡後隱居不仕。其詞以宋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多游賞風月之作,後期則多抒發黍離之悲、身世之感。其詞清麗典雅,結構嚴謹,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並稱「二窗」。詞集有《蘋洲漁笛譜》《草窗詞》,並編有《絕妙好詞》。

《聞鵲喜》,調名見於《蘋洲漁笛譜》,即《謁金門》,周密因馮延巳同調詞末句有「舉頭聞鵲喜」而改名。《謁金門》為唐代教坊曲,後改制為詞調,其聲情幽咽纏綿。雙調四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

這是一首詠錢塘潮的詞。這個題材佳作甚多,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辛棄疾《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皆為膾炙人口的句子。周密此詞也寫出了自己的特色,因此躋身吟詠錢塘潮的名篇。

整首詞圍繞錢塘江潮來和去的過程來組織結構。上片寫錢塘潮將來和正來的情景。起二句「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化用王勃《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句,寫潮水未來時,錢塘秋水與海天相接,一望青碧,平靜而空闊。後二句「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寫潮水正在到來時的場景。錢塘江大潮洶湧而來,氣勢驚人,好似大鰲背馱而行的雪山,又像是乍從睡夢中驚起的海底巨龍,還像是呼嘯疾馳的海風將海水吹得直立起來一樣。詞人使用博喻修辭,連用三個比喻,展現潮水剎那奔來、排山倒海的宏大氣勢,形象地描繪出極其震撼的畫面,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下片寫潮過風息,江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三句,詞人的視線向上舉起,觀看高處和遠處的景物。雲霧繚繞間見青山幾座,青翠欲滴;天邊的紅霞仿佛剛從機杼上織成,絢麗無比,因潮水噴涌而帶有幾分濕意;黃昏時分船兒航行,鷗鷺紛飛,鳥影和帆影相互映襯,美得相得益彰。「明邊」,用杜甫《雨四首》其一「白鳥去邊明」的詩意,指天邊帆影與紅霞白鳥相映。這三句色彩對比強烈,詞人如同高明的畫家,以青、紅、白三種顏色繪製景物,構成一幅生動的山水畫卷。末句「隔江聞夜笛」,以靜結動,以聽覺的描寫收束全詞,與以前的視覺描寫形成對照。全詞純寫景物,此時才點出景中有人,景中有我,是極有韻味。隔江而能聽到笛聲,可見風平浪靜,萬籟俱寂。寫聞笛,其實仍是寫錢塘江水。可謂餘韻無窮,似斷猶連。

這首詞描繪了「觀濤」的全過程,有聲有色,變化多端,由極靜到極動,又從極動恢復到極靜,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容納了劇烈動盪的變化過程,卻不顯得侷促和勉強,而有尺幅千里的效果,詞人筆力之強,令人嘆為觀止。

撰稿:江合友

誦讀賞析:陳彥旭

欄目介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演進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宋詞以其獨特的神韻獨樹一幟,與唐詩並列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

「未來講堂——經典宋詞誦讀與賞析」活動,通過多媒體重新演繹,讓最經典的詞句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把美的享受和寶貴的精神食糧奉獻給兩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們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的同時,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岸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f200566397300d59a773d5ce4060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