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引發的汽車「地震」?

2023-06-08     電動湃

在上世紀80年代的電影《回到未來》中,布朗博士以德羅寧DMC-12為原型,讓汽車成為了可以飛行的時光機器。

布朗博士帶著馬丁,以88英里的時速,從上世紀「回到」2015年。

在那一代人的想像中,2015年已經有懸浮滑板,有了可以飛行的汽車……

不知道在真正等到2015年的時候,羅伯特·澤米吉斯是不是有點失望?

因為在2015年,我們並沒有懸浮滑板、也沒有能起飛的汽車,更沒有能穿越時間的工具……

不過,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汽車行業依舊有著飛速的發展。

性能更強的電驅車型、電傳控替代機械液壓傳控,讓車輛有了更高的智能化表現、車路協同讓車不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智能網絡體系中的一個分支……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悄然間,我們已經觸摸到了前人所暢想的未來,但這,遠不是全部。

就在最近,蘋果推出的Vision Pro以及已經火了大半年的ChatGPT又將人們對於汽車行業的暢想,更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未來的車,或許可以這樣……

有人這樣評價蘋果的Vision Pro:

這可能是消費級產品中,非介入式設備的最後一站。

如果再要進一步提升人機互動的效率,充分發揮智能設備給人類帶來的能力提升,估計下一站就是腦機了。在此之前,我們還處在可穿戴的智能設備時代。Vision Pro則是將視覺上的突破,直接拉滿。

在此之前,有關AR/VR的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很早就出現在了消費級產品中。還記得有段時間風靡一時的《Pokemon GO》嗎?就掀起了一陣AR的熱潮,通過手機螢幕打開攝像頭,去「捕捉」你身邊的小精靈。

目前市面上,AR技術被更多地用在了抬頭顯示(HUD)功能上。相較於傳統HUD僅能夠顯示基礎的車輛信息,屬於有,但功能不強的陣列。

而在此次基礎之上,搭載了AR-HUD技術的奔馳、大眾,甚至飛凡,可在道路前方的增強顯示區域中,以3D形式動態呈現導航信息、碰撞預警、電量警示等智能駕駛輔助提示。綜合來看,在擁有AR-HUD之後,整個擋風玻璃都有成為投屏的可能。

相比之下,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技術)在現階段被應用在汽車上的可能性就小多了——畢竟,通過純VR技術來操控汽車,就算你敢開,交警蜀黍也不會同意。

雖然沒能被應用在實際駕駛場景,VR技術卻對汽車全行業有著推動性的作用。

從學車開始,VR駕培已經深入各大城市。在陪駕模擬器上,除了日常駕駛學習外,還可以針對暴雪、爆胎、剎車失靈等較難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的防禦性駕駛進行學習。

從汽車生產到售後維修,同樣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和維修人員。VR技術可以成為這些專業人員良好的培訓工具,能夠讓這些技術工程師更清楚地了解到裝配結構與工作原理。

營銷,同樣是VR技術施展手腳的好地方。將線下車展真實地遷移到網際網路上,突破時間、地域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實現360度沉浸式地看車體驗,接下去就是刷卡付錢的事了。

這一次,蘋果的Vision Pro更像是兩者的結合體。首先,人的視覺是完全被Vision Pro包裹,而這個頭顯所顯示的主要畫面,則是Vision Pro上面12個攝像頭實時捕捉的周遭環境。透過兩塊(左右眼各一塊)貼近眼睛的螢幕,去看你身邊真實的環境。

是不是聽上去就有點怪怪的不適應?蘋果工程師的思考,或者就是,只要從攝像頭捕捉光線到顯示到螢幕上的速度足夠快,只要對眼睛焦點捕捉的精度足夠准,只要顯示屏上的像素密度追得上眼球感光細胞的密度(這個比喻可能不準確),那麼你通過螢幕看這個世界,和你直接用眼睛看,差別不大。

不過,這項技術是否有被應用在汽車上的可能呢?

那就不妨放我們大膽暢想一下。未來,整塊擋風玻璃都將成為信息投射的螢幕——其中,同樣集成了基礎的車輛信息、導航,甚至你的日程安排。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去捕捉你眼球和手勢的操作,就能夠決定車輛的行進方向與速度。等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時,才需要駕駛員接管車輛。

整台車,更像是一台大型穿戴設備,並最終服務於你的日常移動出行。

說到這,是不是感覺已經離自動駕駛不遠了?

等等,在此之前,你或許還要一個智能助手,幫你優化眼前的信息。這時,可能就需要藉助來自AI的神秘力量了。

一部《高智能方程式賽車》是不少與我同輩的汽車愛好者的啟蒙動畫。在這部賽車主題的動畫中,勾勒出了不少令當時我們驚訝的高科技配置——原來汽車還可以這樣!同時,隼人與阿斯拉達之間的羈絆也鼓勵著年幼的我們前進。

十幾年過去了,當時動畫中的可升降底盤、智能儀表等已經成為現實,但距離真正的智能化似乎還有一些距離。又或許,以ChatGPT為代表的AI技術,能為我們補上這塊拼圖,像動畫中的阿斯拉達一樣,與車主產生羈絆。

就好比《變形金鋼》中的「大黃蜂」一樣,它不僅來去自如,還能和人無障礙「交流」,甚至會有自己的「思想」。

或許,這樣的事情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

不同於現在汽車上的「智能語音」只能識別一些特定的語句,人們對於未來汽車的定義中,智能化已經成為了必須具備的一環,這其中就包括了車輛的自動駕駛能力、極致的語音交互體驗以及汽車的自我進化能力。

未來的汽車,終極發展趨勢就是機器人化,不是說一定要外觀長得像機器人,而是有機器人一樣的AI靈魂。

在這裡,似乎集度汽車走在了前面。集度的Robo-01很容易將其與機器人建立起聯繫,並且根據集度的說法,「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會成為這台新車的核心產品理念。

敢喊出這樣的口號,則是基於百度Apollo高階自動駕駛的能力。

實際上,Apollo已經達到L4級的水平,並在其Robotaxi上得到了廣泛驗證。

除了出行能力外,集度表示未來的新車上還將集成同樣來自百度的AI語言模型,文心一言。或許,它能夠成為你在路上的嘮嗑夥伴,但也萬分之一的機率會出現將夫妻肺片畫成「夫妻」與「肺片」的可能。

當然,將高階AI植入自家車內的,並不只集度一家。

在不久之前,通用汽車也宣布正在基於ChatGPT來開發語音助手。通用希望的是使用人工智慧助手來實現科幻電影中才有的人車關係。

當然,作為一個智能助手,高階AI能做的還不止這些:提供智能導航、安全輔助、智能駕駛教練等。我們目前所能想像的,或許只有冰山一角。

看到這裡,你還在思考未來汽車會是什麼模樣嗎?

不論是蘋果的Vision Pro還是OpenAI的ChatGPT,它們的出現,就像百年前汽車剛出現時那樣,讓人們對於未來充滿著憧憬與渴望。

但對於最普通的消費者來說,不論未來汽車發展成什麼樣,最為重要的,是它究竟能在釋放人類的手腳、提升通勤的效率、改善出行的品質等方面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因為只有這些,才是真真切切能夠改善我們生活的。

如果有一天,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輛車在高速行駛而駕駛座空無一人,屆時請千萬不要驚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a41e1c1d001009919a1e70794955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