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一生坎坷,當傀儡蹲大牢,他的四弟卻活到2015年,為何?

2023-12-05     郭秀華

原標題:溥儀一生坎坷,當傀儡蹲大牢,他的四弟卻活到2015年,為何?

眾所周知,溥儀是末代皇帝,他一生中三次登基稱帝,是名副其實的「真命天子」,但他也經歷過被人趕出紫禁城、淪為東夷傀儡以及身陷囹圄數十載的坎坷遭遇。平心而論,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悲劇、不幸和無奈,寓居天津靜園時,他給自己起名為「浩然」,正所謂「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蘊含了韜光養晦、靜候時機的深意。

去過天津靜園的人都知道,裡面有一個小型展覽館,裡面按照年代順序,詳細地展示了溥儀的心路歷程。其實,溥儀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在他成年之後,內心總有一股想要恢復清朝的韌勁,但卻總是事與願違,許多清朝遺民經常以協助溥儀恢復清朝而騙他的錢財。為了達到目的,溥儀甚至不顧父親載灃的勸阻,執意出了關,做了日本人的兒皇帝。

跟溥儀不一樣,他的四弟溥任很早就明白了一個事實——大清已經亡了。也正是如此,他沒有韜光養晦,而是選擇了退隱、慎思慎為,誰也不得罪,只讀四書五經等古文化歷史。不僅如此,溥任還「隨大流」,清帝遜位後,他不動聲色地改名為「金友之」,也剪掉了長辮子。

在亂世中,溥任一點點地隱藏自己,但並不是隨波逐流。日寇入侵東北後,在溥儀的邀請下,四弟溥任曾隨著父親載灃前往瀋陽,看望溥儀和溥傑,原以為能回到清朝的「龍興之地」,看到的卻是溥儀處處受制於日本人,甚至連日本下層士兵都不把溥儀放在眼裡。為此,他曾對溥儀說「你當這兒皇帝有什麼好處呢?連石敬瑭都不如!」

溥儀心中自知有愧於列祖列宗,默然不語。而溥任和他的父親載灃,不願待在瀋陽「遭罪」,於是裝病絕食,逼得溥儀只能把他們送回北京。經歷了這一遭之後,四弟溥任更加低調、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了。

到了1947年,在父親載灃的首肯下,溥任利用醇親王王府的空房子,在深幽處辦了一所私立學校,並且自任校長,不過卻沒有一點校長的架子:老師缺勤,他就親自代課,從來不責罰。因為溥任自幼熟讀古書,文化修養很深厚,因此學校也辦得很有聲色。

但是,亂世還沒有結束,他的親王府宅很快就被特務機關盯上了,還強行在裡面辦公,溥任雖然心中有怨氣,卻一言不發,獨自支撐,只是晚年才說:「那時候,真是度日如年!」

到了後來,溥任主動捐出了很多文物給新中國,甚至一輩子都熱衷於教育方面的公益實踐,他為很多希望小學捐贈過財物或者其它物件,而且破除舊思想,准許女兒於平民自由戀愛、結婚生子。

溥任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但卻在亂世中,穩穩噹噹地活著,直到2015年才作古,享年95歲,大概的確是明白了什麼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吧。到了晚年,溥儀也明白了這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a1ef4785d8d745d0a048f0c68eba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