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歲職場人給你提個醒:越窮越不能省這3種錢,越省越窮

2019-12-23     彪悍貓先生


我以前說過,年輕人應該儘快存錢,不要被虛榮與社會上的消費陷阱所累,雖然勤儉節約是傳統美德,攢錢更是很多職場人應該做的,但是,職場中,有3種錢,你越是窮的時候越不能省,越省就會越窮,甚至一輩子不能翻身。


比如,有些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省錢,一直省到孩子都上大學了,還是沒買起一套房子;有些人因為覺得報補習班太貴,想著省點錢就沒報,結果學歷一直是高中,也一直都在基層崗位上原地打轉;
有些人想著省點錢就不去買保險,結果有了大病,10個眾籌平台都救不了自己的命……


我在這裡給大家總結了一下職場中不能省的3種錢,早知道早翻身!



01 投資頭腦的「智商錢」


任何時候,都要有知識危機,都不能放棄給你的頭腦充值。


對於學習,我從來的態度就是「終身學習」,你該考的證,該看的書,該報的班,衡量清楚,不要在這些方面省錢。決定要考的考試什麼的,報了班就一堂堂上完,不管老師講得怎麼樣,自己要對得起自己的學習成果。


還在學校上學的人,學校圖書館會有大量可以借閱的書,能借你就借,該買的就買,幾百塊錢的事情,不需要手軟。


如果你在企業上班,就要試著利用業餘時間給自己報一個特長班,不管是外語的,還是寫作的,只要以後能變現就可以,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單位什麼時間裁員,被裁掉你又能幹什麼。



我知道現在有很多職場人,對學習是持有以下態度的:


都工作了,還學習什麼啊 ?

你都學了十多年了,現在成功了沒有啊 ?

別傻了, 財富自由是看書看出來的嗎?

每天工作都筋疲力盡了,哪還有精力學習?

飯都吃不起、房都租不起,還投資學習?


因此,要麼不相信學習真有用,要麼覺得學習是負擔懶得學習,要麼捨不得投資自己學習,畢竟很多人連買書都覺得貴。


其實就算你拿到博士學位,也要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不要聽別人說的以上那些喪氣話,我工作這麼多年,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博士找不到工作,反而學歷低的賺錢確實難上加難。如果你還不滿足現在的工資,除了拚命投資自己的頭腦,沒有任何辦法。



關於學習上捨得花錢,我就說一個買書的細節:


比如買書上,我經常在書店裡原價買書,一開始女朋友不理解,說網上買能便宜20塊錢,我反問:你省那20塊的意義是什麼?你看,有時候就是為了省而省。


我經常在書店或者有賣書的咖啡館裡,看到想看的書,就馬上買。我逛商場也會進書店,看到想看的書,馬上買。


為什麼要馬上買?


既然你有看這本書的衝動和場地時間,那麼你當下買了,馬上就能把書中的內容消化了。比如我在機場,馬上買了,等飛機以及飛行過程中,幾乎把能把書看完。如果我要把書名記下,去淘寶下單,兩天後送到,那時候拿到還看不看,真不一定。



02 投資身體的「健康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再窮都不能給自己的身體欠債,因為現在欠的債,以後會連本帶息要回來。你想省錢,所以早晨不吃飯,幾個月以後,你可能得一場大病,1000頓早餐都補不回來;你想省錢,所以從來不去健身房,幾年下來,身體臃腫,體制變差,吃多少藥都養不回來;你想省錢,不去檢查身體,等到小毛病拖成大病,想治都沒得治;


你想省錢,不買保險,等到大病來了,花光積蓄都看不好你的病……


但是要注意,健康不僅僅是飲食,也是運動, 還有定期的體檢和良好的生活規律及正確的心態。我以前認識一個朋友,他上學時是個高材生,後來做了金融操盤手,可是不到40歲就死了。他深得投資之道,卻不懂投資自己的健康,最後還是一場空。


投資健康不能讓你獲得階層的逆襲。但是如果沒有健康,你就再也沒有機會完成階層的逆襲了。


當然,投資健康也不是讓你跟風花一大堆的錢去健身房辦卡,很多人把健身和健康其實沒搞清楚。健身應該是花的時間更多。你花三五千元辦的健身卡,沒去幾次就又開始放縱,最後根本都沒有起到效果,錢也白白被浪費掉。所以關鍵還是要培養自己的自律習慣。



03 投資向上爬升的「人脈錢」


這裡說的投資人脈,並不是說花錢交朋友,不是說花錢獲得資源。而是說通過對人脈的投資來刷新自己的價值觀和疊代自己的社交層次,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第一,跳出你對人脈理解的誤區


在我剛剛進入職場的那幾年,自認為我的人脈資源是很不錯的,沒有一百,七八十人總是有的,逢年過節,就我收到的祝福簡訊都響個不停,有濃濃的自豪感!


這些朋友不僅有北上廣的,還有日本和法國的也不少!本以為這是一筆豐厚的人脈資源,我一直小心呵護著。


直到有一年,我急需用一筆錢,資金缺口20萬,那時候的20萬對我真是個天文數字,就想找到找我那些混的不錯的朋友搭把手,幫忙湊湊,但發出去十多條消息,只收到了3條回信,無一例外都是說各種原因沒不借,僅有一個願意借的,也只有3000塊。我當時感覺非常崩潰,不僅是因為缺錢,更是毀三觀,我曾引以為豪的人脈,原來是這樣的!



幾年後我才明白過來,原來那時的自己,根本就沒搞清人脈是個什麼,就盲目去搞人際關係!


什麼是朋友?情感上的臭味相投,大多只是講感情;

什麼是人脈?現實中的互相利用,但講的都是實用乾貨。


很多職場人,對人脈最大的誤解就是:拿交朋友的心態搞人脈,妄圖對人脈以情動人!無事時,一切都看著很美好,但真要有事,你就會痛苦的醒悟,所謂的人脈,絕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 而是多少人想認識你!



第二,要學會疊代你的社交層次


有些人認為,我們不應該請比我們有錢的人吃飯,他們已經比我們有錢了,我還請他們吃飯,對自己太不公平。


這麼想其實就大錯特錯了,請比你有錢的人吃飯,其實是一種社交層次疊代能力的體現。


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我以前在做影視設計時,就想多認識一些設計大師,視覺總監,等我到這個層次後,我就會再去試圖多認識一些內容創業者、資深媒體人、資深策劃師,等我自己開始做運營策劃的時候,我就會想多認識非內容行業的老闆,因為這樣我就可以保持自己的疊代思維、拓寬自己的眼界、放大自己的格局。



各行各業道理一樣,但歸根結底就一點:你不斷接觸牛人,就會不自覺的想進步,向牛人靠齊。人都是這樣,見賢思齊。你浸泡在什麼樣的環境里,就會慢慢變成什麼樣的人。


比如,對於有價值的人脈而言,你一定要主動請客吃飯,而且是要請比你富有、比你有格局的人,為的是以後成為他們圈子的一員,不再貧窮。你不主動,你就只能在你的階層裡面混,永遠實現不了階層躍遷,這時候的錢只是一個跳板,一把鑰匙,一種工具,千萬不要吝嗇。


最後,不論社會如何變遷,階層都不是恆久不變的。就算你一出生就含著金鑰匙,如果你投資失敗,你依然會變成窮光蛋。你的投資,決定了你的階層!


只有在學習、身體健康、社交階層上願意主動投資的人。他註定會越來越富有,即使你暫時沒有成功,你也不必焦慮,你只需要耐心和時間做朋友,因為你註定會越混越好。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_FtO28BMH2_cNUg66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