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鋼琴有88個鍵,有限的琴鍵能創造無限的音樂;而陸地上的那些城市是沒有盡頭的,像千萬個琴鍵,無限的琴鍵是彈不出音樂的——那是上帝的鋼琴。
一部21年前的影史經典,如今在中國重映,竟然用了不到9天時間就拿下了1億票房,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不少同期新片,這樣的口碑與成績足以說明《海上鋼琴師》在影迷心中的神聖地位。
與很多影史經典相似,《海上鋼琴師》的誕生與成神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早期也經歷過觀眾差評和被迫刪減事件,差點被永久關進小黑屋。
1998年,時長達3小時的《海上鋼琴師》在義大利首映,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緊張而自信地等待著觀眾觀影后的回饋,滿心期待大家會為這部影片發出由衷的讚賞之聲,讓他始料未及同時大失所望的是,觀眾給出的評價竟然是厭煩甚至牴觸。這種敘事節奏緩慢,群像刻畫繁多,價值觀挑戰主流的文藝長片,讓當時的觀眾很難接受。
導演托納多雷備受打擊,當然,打擊他的不光是觀眾口碑,還有他的海外發行公司。
為了加快影片節奏、增強戲劇性,發行方要求托納多雷對影片進行「大剪」,否則不能參加一眾國際電影節,甚至不能進行海外公映。最終,托納多雷剪出了他的「底線」165分鐘,但發行方依然認為刪減的不夠,這次,托納多雷剛起來了:愛上不上,勞資不剪了。在雙方持續僵持的同時,《海上鋼琴師》也因此錯過了當年的柏林、坎城電影節。
這麼拖著不發行對誰來說都不是好事,發行商賺不到錢,導演托納多雷的剪輯版也無法面世。最終,雙方達成協議,院線公映版刪減四十多分鐘,而DVD可以由導演自行剪輯。於是,其後二十年間《海上鋼琴師》流傳的不同時長版本至少有4個,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125分鐘院線公映版,一個是169分鐘導演剪輯加長版。
現在,在國內重映的版本,就是標準的125分鐘院線公映版。也就是因此,網絡關於《海上鋼琴師》國內「刪減」上映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對的是,相較於導演最認同的169分鐘加長版,這個公映版確實刪減了長達44分鐘;不對的是,125分鐘版本也是當年在全球大多國家和地區的公映版,很公平。
公映版的刪減對影片故事主線沒有造成很大影響,對一般觀眾來說,這125分鐘公映版完全可以接受,激動的節點、感動的節點、難過的節點、釋懷的節點一個不少,可以說這版本還是比較良心的。
但刪減版對於這部片子的忠實影迷來說,那影響就大了,1900的某些成長鏡頭(小時候與養父的相處、與船長的相處)、某個決定的動機積累(議員仰慕他並勸他下船)、鋪墊(小時候就在船上消失了二十多天,長大清船時又在船上消失了)、甚至是空鏡頭營造的氛圍(船頭jiaban和大海),這些元素都只能在加長版中體現,畢竟,《海上鋼琴師》是一部浪漫傳奇,這些氛圍的營造也正是該片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