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地躺在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皇后鄉群山懷抱中的原國營紅陽機械廠,是一個生產炮彈的「大三線」兵工廠,如今「軍工城」盛景不再,日漸蕭條。走在廠區,給人一種英雄暮年的感覺。
南召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南臨宛襄平原,古有「北扼洛陽、南控荊襄咽喉」之稱。南召縣位於中國重要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南北方交匯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共產黨在南召建立伏牛山抗日根據地,此時南召縣被譽為「小陝北」,李青店為「小延安」。
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的「三線」建設中,雲陽鎮區及周邊建設了國營紅陽機械廠、國營向東機械廠,國營紅宇機械廠、國營中南機械廠四個國家直屬的大型一類企業,還有省屬的東風機械廠、長江機械廠兩個大型二類企業以及兵工355庫、河南物資儲備局、378等國家重點軍工企業等。
焦枝鐵路穿南召縣雲陽鎮而過,南召縣火車站就設在雲陽鎮。
南召縣境內不但有客貨兩用的南召火車站,還有皇路店站、南召站、北召店站、九里山站、分水嶺站等貨運火車站。
紅陽、向東,紅宇三個兵工廠和建有鐵路運輸專線,東風廠生產出的炮彈,則在附近的九里山站裝上火車運走。如今,九里山站已經停運。
那時,雲陽鎮附近生活著數萬名兵工廠職工和家屬。1974年到1977年,河南省政府曾一度設立雲陽辦事處(也稱「雲陽工區」)。
有6000多職工的紅陽廠就是一座山中軍工城,這裡有託兒所、幼兒園以及小學到高中的學校,這裡還有職工醫院、職工技校、文化宮、游泳池、籃球場、露天舞池、公園、電視台、招待所等配套設施。當時在南召縣,紅陽廠的教學質量和醫療技術有口皆碑。
隨著形勢的發展,南召縣的軍工企業開始「軍轉民」。
1984年3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河南省「三線」建設調整改造規劃領導小組,河南省「三線」調整改造工作序幕由此拉開。具體辦法是把位於深山區的省屬「三線」企事業單位整體搬遷到中心城市,使他們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得以發揮。
現在,以前鮮與外界聯繫的紅陽廠、向東廠,紅宇三個兵工廠繼續承擔生產少量軍工產品的任務,東風廠實行政策性破產。於是,一些職工下崗,一些職工買斷工齡外出打工。老廠變得愈發蕭條。
如今,紅陽廠、紅宇廠、向東廠和東風廠等軍工企業,已經在南陽市區、鄭州中牟、社旗等地建成民用產品生產線。
在紅陽廠區一面不起眼的牆壁上,寫著「三十年艱苦奮鬥兩代同心共築軍工神奇,新世紀開拓進取五千英傑再創紅陽輝煌」的黃字。牆壁前瘋長的一些雜樹,掩蓋了部分字體。
如今,紅陽廠標誌性建築文化宮大門緊閉,游泳場、籃球場等建築已廢棄不用,職工宿舍等建築破敗不堪,讓人陡生時光匆匆、輝煌不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