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吃魚不方便,養殖戶賣魚很困難!這個怪現象還要維持多久?

2020-02-14     中國水產養殖網

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疫情管控帶來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儘管上面一直指示說不能影響人們的生活生產,但到了一線的實際操作中,很難說嚴格體現了上面的精神,尤其是一些疫情相對比較重的區域。儘管幾部委聯合發文說擅自封路攔截是違法的,但是為了抗疫情,這些「違法」的事情並沒有完全消失。現在上面又發文說水產品和糧油、蔬菜、肉蛋奶等一起被納入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必需品保障範圍,而且還要保障水產飼料和苗種供應,不得攔截水產苗種運輸車輛等等等,水產行業一片歡欣鼓舞。


視頻加載中...


的確,就是因為發現了一線尤其是部分農村在疫情防控上執行的有些「過」了,上面才接二連三發文,真正的想從文件上把「抗疫情」和「保生產」平衡起來,疫情的戰鬥還在繼續,但是生活生產也絕對不能受影響,這個調子已經定下來了,下一步就看一線怎麼來具體落實了。在前一陣子裡,很多地方都實行了級別不等的管控措施,建議老百姓最好就是家裡蹲,儘量減少外出,每戶安排專人出門採購生活必需品就可以了。之前一直就在想到底什麼是生活必需品,可能對於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來說,必需品的包含的內容差別實在太大了,腰包鼓不鼓,直接每個人對必需品的理解千差萬別。對於最普通的老百姓來說,一天三頓都能吃的不錯,然後再自娛自樂消磨時間。


但從很多地方的情況看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恐怕更多的還是糧油、蔬菜、肉蛋奶吧,需求決定供應,在菜場和超市裡,你這期間去買魚買蝦的話,恐怕都不是那麼方便吧,除非每天都起大早,要不然很難買到魚蝦蟹等鮮活的水產品,或者乾脆就買不到,看著掉鱗的魚在敷衍地游著,價格且不說多少,購買慾望立馬大打折扣了。一直以來魚蝦蟹等水產品都不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一個月不吃魚估計很多人能看得住,一個月不吃肉不吃蔬菜,誰能扛得住?但是既然上面把水產品定性了成了必需品,我們也希望各地能真正地把文件的精神不打折扣地落實下去,因為只有老百姓的消費口子打開了,一線養殖戶塘里的魚蝦蟹才有希望慢慢賣出去。

疫情期間,部分地區的花式封路堵路


最近各個水產養殖區域水產品滯銷的新聞報道很多,涉及的量龐大到聳人聽聞的地步了,因為原來很多的魚蝦蟹都是等著春節期間上市銷售的,但肺炎把所有人的計劃瞬間粉碎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海水養殖到淡水養殖的,數不清的魚蝦蟹在水裡,什麼時候能上市?沒人知道。現在市面上不是沒有水車在活動,但和正常時間的數量沒辦法比,零頭都不到。「老百姓吃魚不方便,養殖戶賣魚很困難」的怪現象,癥結到底在什麼地方?


我們可以簡單的捋一下。池塘的魚蝦蟹等著賣,養殖戶張三很著急,電話微信聯繫收購商李四,李四的說法五花八門,「不好意思啊,市場沒生意,收了也不知道賣到什麼地方去」,要麼是「我回家過個年,現在出不去了」,要麼是「你們那地方好像管的很嚴啊,我怕去了也進不去啊」,等等等等。李四說市場沒生意,確實是的,最近在打擊野味交易的通知精神下,很多地方又出台了五花八門的通知,一會牛蛙不給賣了,一會甲魚不給賣了,有的連泥鰍都封殺了,市場檔口老闆勉勉強強過完年開個市,也被接二連三的通知給整怕了,「餐館酒店的採購量直接可以忽略掉了,哪裡來的生意?」

有的市場檔口老闆,辛苦了一年,回老家過年休息幾天,結果疫情管控通知下來了,高速收費站路口的指示牌很溫馨地提示道,「離開XXX,再回來就需要隔離14天,請想清楚再上高速」。如果你下定決心上高速了,到了高速出口,可能直接被勸返了,也可能你順利地下了高速了但也要隔離14天。有的地方整的更狠,查身份證,哦,你是某某省的啊,二話不說先隔離你14天再說。好不容易說服自己還要去檔口做生意,好不容易狠下心放棄和親人繼續團聚,結果隨便怎麼整,一般都是啥事不幹先隔離14天,誰扛得住?

養殖戶張三好不容易聯繫到一個年後已經開始收魚收蝦的李四,可能品種數量價格都還沒談,李四先出個炸,「你們村裡給外地車子進去嗎?進去了會不會扣掉啊?」,「沒事沒事,你來嘛,我們這沒事的」,「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萬一給扣在那裡就慘了」。水車進不去,快遞行不行呢?很多快遞也停了,順豐還在送,就是貴點,但順豐也只能送那種不帶水的啊,你見過哪個順豐單子上寫過「草魚10000斤」?就算順豐哪天開通這個活魚運輸的業務,可能你的草魚價格還沒有運費貴吧。最近水產養殖網報道了江蘇宿遷泗洪地區1000萬斤大閘蟹滯銷的新聞,不少熱心的朋友前來聯繫,但很多人好意只能心領了,因為確實有很大的操作難度,走順豐是首選,但順豐空運加急的運費比較高,而且不同的省份郵費差別很大,比如江浙滬要18元,山東安徽就要31元,河北天津湖北重慶要41元,北京廣州要48元,黑龍江甘肅要61元,內蒙新疆西藏要73元。這生意怎麼做?

這幾天很多人滯銷的信息太多了,但是捋一下之後發現,最根本的癥結並不在車子能不能進得去出的來,最關鍵的還是在市場,市場沒生意拉一車魚過去賣一周,你干不幹?市場沒生意的原因在於餐館酒店沒生意了,而這又是老百姓的酒宴聚餐被叫停導致的。為什麼被叫停?專家說群體性聚集是肺炎傳播的重要途徑,於是各地就紛紛嚴禁各種酒宴聚餐等群體性活動,甚至最近出現了很多確診的病例就是在家庭聚餐後發生的。所以無論是老百姓的自我約束也好,還是各地的強行規定,都把各種消費打壓的死死的,非常時期我們非常理解,畢竟保命是第一位的。


記得初三的時候聯繫了一個南美白對蝦收購大戶,得知他初二已經開始收蝦,自己坐在家裡遙控指揮工人每天拉蝦,因為和某大型超市有合同,每天至少供應定量的鮮活對蝦,「這期間的收蝦成本很高,收蝦賺的利潤基本上也平衡了各種開支,工人的工資尤其高,不下血本誰給你這個時候幹活?」往年春節一天兩萬斤對蝦的銷量是很稀鬆平常的,現在一天三千斤左右就頂天了,「沿海省份都有很多蝦沒有賣,收不過來,市場量很小,能走的路子就是超市」。之前和朋友聊天,得知粵西地區南美白對蝦存量應該超過3000噸,我以為這個數字已經很大了,但該收購大戶表示存量應該是以萬噸計算的,「具體幾萬噸沒辦法統計,總之就是很多,根本賣不過來,只能幹等著」。由於蝦子賣不出去,很多養殖戶選擇了少喂料減緩生長速度,「喂的多長得快,蝦子一天天大了又賣不掉,只能幹著急,現在空餘時間太多了」。

而有業內人士告訴水產養殖網,如果一個月內疫情結束,現在的對蝦估計能足夠上半年全國市場需求的,如果說兩三個月還不結束,那今年就基本不用放苗了。那麼多的蝦子在塘口賣不出去,但是去超市裡看看鮮活對蝦,如果你能看到,價格是不是也很貴?目前據說粵西地區今天實際賣蝦的價格是53條9元/斤,25條的蝦20元/斤都給不到,「黃沙這樣的大市場,對蝦價格一塌糊塗,45條活蝦塘口收購價是15元/斤,賣了好幾天實在賣不動最後10元/斤就賣掉了,如果再不賣可能就死光了一毛錢都回不來。今年是誰收的多就虧的多,生意沒辦法做」。想想這個脫節的太厲害了吧,塘口價格被壓的那麼低,市場價格也很便宜,為什麼我感覺現在吃頓蝦那麼難呢?


2月11日和12日,武漢市先後兩次發布了淡水魚的供應信息,按照已經公布的這部分信息,大概有共計17321噸(即3464.2萬斤)的淡水魚等著出售。但實際上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湖北魚是根據出不了湖北,也沒人要的,具體原因大家都知道」。目前各個省份的淡水魚流通真正實現了自給自足,就算你在外省有客戶需求,但是你跨省運輸的難度恐怕不亞於上青天。水產市場儘管還沒有關閉,但流通很小很小,有的老闆正月也開市了,但遭遇實在太慘了,勉勉強強拉了一車魚賣了好幾天,算算帳一毛錢沒掙,各種疫情防控檢查的程序卻滾瓜爛熟了。在這個情況下,價格的漲跌已經不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這時候能有人去塘口幫你捉魚,大差不差賣了就算了,不虧本就是燒高香了。但就在這個時候還有人鼓吹魚價又漲了幾毛幾毛的,我真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套路。就算漲了幾塊,養殖戶自己心裡盤算盤算,能不能有人來捉魚都是個問題啊。不少網友戲言,現在這個階段能痛快地上門捉魚,價格給的還可以的,這簡直就是生死般的交情,一定不能忘了。

像牛哥這樣不管風吹雨打、疫情期間都堅持開工的魚中很少


一紙文件下來了,水產品也被納入了疫情防控期間生活必需品保障範圍,這說明國家把民生的問題考慮的已經很多了,我們水產人很開心很欣慰。但我個人認為,光有這個文件還不一定能很快讓水產品市場活起來,因為最根本的癥結在於市場,如果沒有市場銷量的支撐,再給力的文件也不一定立馬能解決一線養殖戶的實際困難,養殖戶賣魚賣蝦難的問題可能還是很難解決,大多數人恐怕只能耐心地等著,等到戰「疫」結束的那一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NUARHABgx9BqZZIfZ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