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很「潮」,夏天很「浪」:庚子年南轅北轍的兩類女性敘事

2020-07-10     北青藝評

原標題:春天很「潮」,夏天很「浪」:庚子年南轅北轍的兩類女性敘事

我的一位同事說,他對國產影視劇中主要角色設定為新聞記者的作品,其耐受力不會超過10秒——無他,太假,真正做這一行的人看著實在是辣眼睛,受不了。可是,新聞記者這一職業似乎很容易被演藝界「選中」,尤其是女記者更受青睞,比如不久前在網上播出的文藝片《春潮》,比如去年的《送我上青雲》,女主角都是新聞記者。

《春潮》劇照

然而,《春潮》開場十分鐘之內就讓我嚴重跳戲了。當警察訊問性侵女學生的嫌疑犯時,郝蕾扮演的女記者郭建波赫然與民警排排坐。當嫌犯恬不知恥地自我辯白,郭記者憤而扯了他一耳光,然後揚長而去。媽耶!記者大剌剌地出現在審訊現場是否違規先按下不表,單說這衝冠一怒的抽打是有多離譜:保持冷靜客觀的觀察與記錄是記者最基本的職業素養,記者衝上去毆打新聞當事人(即使他確實真的十分欠揍),這算怎麼回事?令我吃驚的是,許多影評人竟然都將這一巴掌當作影片的華彩來讚美,可見公眾對新聞記者這一行的誤會有多深。

意思的是,《春潮》與《送我上青雲》的主創都是女性,兩位主演郝蕾與姚晨從演技到敬業程度、個人修養都相當出跳,在女性主義大張的當下,這樣的主題這樣的陣容,既稀缺又令人期待。但成品的觀感是令人失望的,她們塑造的人物言行缺乏生活邏輯,更像是某種理念的載體,是工具人。

為了突出她們的特立獨行,主創不約而同地賦予兩位女主角擰巴、偏執甚至是充滿戾氣的性格,這樣的性情,溝通能力必然欠奉,這或許並不妨礙「妙筆著文章」,但「鐵肩擔道義「怕是要落空了。主人公們遭遇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與拉扯,因此也更像撒嬌,像無病呻吟。而她們面對的生活難題,有時候竟然會給我一種「活該自找」的感覺。比如,郭建波與母親介紹的相親對象見面那場戲,她為了勸退男方而採取的那種行為,堪稱自殺性攻擊,令人大跌眼鏡,我很想對她說:妹妹,你這不叫有個性,這叫沒教養。

雖然這種稟賦奇特的人現實生活中肯定也會有,雖然電影題材所涉及的性別困境、職業困境、親子矛盾無一不契合著當下的熱點痛點癢點,但因為嚴重缺乏生活的肌理與質感,我還是不得不說,這樣的塑造其實近於捏造。

《春潮》劇照

毫無疑問,作者在郭建波與盛男身上,都投注了自己對理想主義者的愛憐。但有原則能堅持的人其實未必干艮倔躁,更不必喪頭喪腦。

何以至此?我以為是創作者脫離了生活,缺乏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而只能在既有的刻板印象上添油加醋,在自以為是的文藝青年的真空邏輯里奔逸。與此同時,價值傳導的意識過強用力過猛,導致作品整體呈現出「三有三無」的狀態:有姿態無根基、有佳句無佳章、有想法沒辦法。

這不單單是中國電影的問題,也是近期女性電影乃至政治正確類電影易犯的毛病。比如不久前大火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雖然當時很是賺了不少觀眾的眼淚,但沉下心來想一想,它更像是一篇精準打擊男權思維的影像論說文,觀眾給它打高分與其說是讚賞其藝術水準,不如說是欣賞它宣導的集體情緒與倡導的價值觀。「春潮」與「青雲」在豆瓣上的得分也都不低,道理類似。

《82年生的金智英》

但作品要真正立住腳,僅靠輸出價值觀行之不遠。這樣的作品是一種消耗,既消耗著好演員的才華與美譽度,也消耗著觀眾的耐心,使文藝片與枯燥無聊無病呻吟這些標籤發生更深捆綁,令其生存空間會更加逼仄。

有追求的文藝工作者們,請放下輸出價值觀的急切,認真地觀察生活體會生命吧。

比如,看看你們的同行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每周一次「乘風破浪」。看看真實的女人們如何在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之間努力穿行要強要好,面對大比分的落敗和「無人問津」的尷尬時,即使難掩失望與悲傷也盡力保持著做人的風度,那姿態何其動人。

《乘風破浪的姐姐》

《乘風破浪的姐姐》是一檔綜藝,沒有人會用「理想主義者」去形容這三十位個性各異的女人,但在我看來,她們遠比許多張揚招展著理想主義旗幟的人更堅韌更強大更努力更隱忍。

我們當然知道,浪姐不過是一檔被製作出來的綜藝節目,事事當真未免太天真,參與者也許都有各自的「人設」,但再會偽裝再能端著,也有鬆弛忘形的時候。「人設」像城池,性情如飛鳥,即使固若金湯,飛鳥也會翻越群山。

看「浪姐」們第一次公演的時候,好多人都流淚了。寧靜團的《蘭花草》一出場,全場震撼。六個團的表現雖有參差,但都大大超出預期。從荒腔走板東倒西歪到有模有樣「拿住」觀眾,誰知道這些表面上嘻嘻哈哈嘰嘰喳喳的女人們使了多少勁拼了多少力。

30個女人就是30面鏡子,反射折射衍射,觀看她們的我們,也從中照見了自己,照見了生活,即使我們沒她們漂亮沒她們多金,但並不妨礙「乘風破浪的姐姐」成為一場出其不意的女人們的狂歡。我上一次強烈感受到女性友人們密集而投入地討論「女性作品」,還是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以及由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集。

萬茜的靜、寧靜的真、張雨綺的虎、李斯丹妮的憨、張萌的慧、藍盈瑩的猛、海陸的怯、吳昕的慌……你會發現,只要心存善意努力求好,哪種性格都可愛都值得尊重。即使是伊能靜的「作」被群嘲,但依然能看出她不過是太想求得圓滿,太渴望被肯定;話題女王黃聖依真的沒有自知之明嗎?那麼多不善的評論她看到了回應了,也會有萬箭穿心的疼痛吧?可仍然含笑堅持,這真的很勇敢。

果然都是經過荊棘叢林槍林彈雨的女傑,個個皆有過人之處。即使是花容月貌正當年就被置於邊緣打上標籤,即使體驗過扶搖直上後也體會過墜落,即使是流淚流汗也總是難被看見,即使一把歲數仍要被「不知道是什麼的人」來檢點彈撥……即使可能折戟沉沙,還是膽敢揚帆出海,就醬。

我的一個朋友最喜歡張雨綺,她說,看著她自信與不著調的勇敢,「我反而通過她感覺到,人就應該那麼沒心沒肺地去爭取」。

不恨天怨地,不如刺如芒,想要就直說,想贏就去拼,這才是大女主。

「去愛吧,就像從未受傷;去唱吧,就像無人聆聽;去跳吧,就像無人注視;去工作吧,就像不需要金錢;去生活吧,就像今天就是世界末日。」

——這首動人的小詩因為韓劇《我叫金三順》而流傳開來,金三順是虛構人物,但30個活色生香的女人,卻在今夏踐行了這蓬勃精悍的詩意,這就是「乘風破浪」俘虜了我們的,秘密。

文 | 得得 編輯 | 陳凱一

本文系獨家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G7hN3MBd4Bm1__YuX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