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出貨量降 33%,股價長期 9 元徘徊,市場低迷小米路在何方

2019-11-01   Fronit

多家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正不斷萎縮,出貨量連續多年下降,智慧型手機行業已進入存量市場。

全球調研機構 Canalys 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今年第三季度出貨量從第二季度9760 萬部微弱上升到 9780 萬部,同比下降 3%。其中華為(含榮耀)出貨 4150 萬,再次刷新紀錄達到 42% 的市場份額,年增長率為 66%。除華為外,其他幾家手機廠商均出現不低於20% 的份額下降。

其中小米今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為 880 萬,相比去年第三季度的 1310 萬,市場份額從 13.1% 降到了 9%,同比下降 33%,是所有主流手機廠商(OPPO、vivo、小米、蘋果)中降幅最大的。

海外市場

相較於國內市場份額下滑嚴重,小米在海外市場成績還算不錯。Counterpoint 的報告顯示,小米 2019 年第三季度在印度市場份額為 26%,已連續九個季度位列第一。vivo 與 realme 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分別為 17% 與 16%,同比均有 10% 左右增幅。

小米集團 2019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小米總收入 957.1 億元,同比增長 20.2%;其中小米境外市場收入 386 億元,同比增長33.8%,占總收已超 40%。同時,小米持續拓展境外線下布局,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境外小米之家授權店共計 520 家,其中印度 79 家,且印度已經擁有 1790 家專注於各級城市的小米商店。

市場萎縮、對手更強

強大的競爭對手是小米國內市場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資本雄厚、研發和營銷能力更強的華為和蘋果有著多方面的優勢,包括科研金費、供應鏈、產品設計和銷售渠道,華為更是憑著 5G 方面的優勢先發制人。在國內 3000 元以上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儼然以華為為主力了。不斷有用戶向華為、蘋果等高端品牌轉移,回流卻很少,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另一方面,手機性能、質量不斷提高,可以使用多年不卡不壞,人們換機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頻繁。因此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很難增長,中小品牌的生存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高端市場折戟

今年小米已推出了多款手機,包括年初的小米9、年中的小米CC9 以及最近的小米9 Pro 5G。對於一些前沿技術,包括摺疊屏、屏下相機,小米均有所涉獵,甚至還推出了 19999 元的 MIX Alpha 大秀肌肉。

然而不同於華為 P 系列、Mate 系列熱銷,小米銷量最好的機型卻不是屬於小米本線,而是集中於紅米、紅米 Note 等千元、兩千元左右機型。今年 5 月發布的 Redmi K20 Pro,搭載驍龍 855 + 4000mAh大電池,起初售價 2499 元起,8 月初降價至 2099 起,登上了京東 9 月銷售榜第三名。前十名分別是 iPhone 11、iPhone XR、紅米 K20 Pro、iPhone 11 Pro Max、華為Mate 30 Pro、華為 P30、華為 P30 Pro、iPhone 11 Pro、iPhone XS Max 和 一加 7 Pro。在前 20 名中,除了紅米,以網際網路為主要銷售渠道的小米品牌居然沒有出現。

憑藉紅米系列的巨大銷量,小米曾一度躋身全球第三、國產第一。但小米廉價低端、大談性價比的早期形象卻根深蒂固,姍姍來遲的 Note、MIX 系列並沒有改善這種情況。不僅是小米,對於所有國產手機品牌而言,雖然整體出貨量崛起,但幾乎都是覆蓋中低端用戶。小米競爭對手之一魅族也曾主攻高端定位,但後來的新品價格一路下降到 2000 元以下。

5G 機遇

智慧型手機行業 4G 時代的紅利已逐漸消失,未來 5G 對小米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前在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雷軍表示明年將推出超過十款以上的 5G 手機,可見小米想在 5G 手機普及初期通過性價比戰略快速搶占市場。

今年3月,小米宣布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小米「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加快落地。5G 時代小米最大的機遇在於手機與小米其他智能產品更高效的數據互通,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Canalys 移動業務全球副總裁彭路平對此表示,鑒於華為在 5G 網絡部署中和運營商建立的緊密關係,以及其擁有能與本地網絡兼容的 5G 晶片組等關鍵零部件的控制權,華為現在的市場地位將會在5G時代得到進一步鞏固。這給 OPPO、vivo 和小米帶來了很大壓力,他們要取得市場突破變得非常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