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瀕死經歷的研究表明,近 40% 接受心肺復甦並在心臟驟停中倖存的人即使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也有記憶、夢幻般的經歷或一些知覺。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腦電波活動的跡象,表明他們在復甦前有意識——有時長達一個小時。
「沒有什麼比心臟驟停更極端的了,因為它們確實在生與死之間搖搖欲墜,處於深度昏迷狀態,而且對我們的身體根本沒有反應,」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 Sam Parnia 博士說。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醫學系告訴天空新聞美國合作夥伴 NBC 新聞。
「我們能夠證明的是,多達 40% 的人實際上認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意識的。」
這種感覺可能只是一種模糊的感覺,感覺周圍正在發生一些事情。
研究中的六名患者報告了研究人員所說的「超越性的死亡回憶經歷」——許多人認為這是一種瀕臨死亡的經歷。
帕尼亞博士說:「他們可能進行了生活回顧,他們可能去了一個感覺像家的地方等等。」
一些患者能夠回憶起他們接受治療的各個方面,例如疼痛、壓力或聽到醫生的聲音。
其他人記得夢幻般的感覺,比如被警察追趕或被雨淋到。
有些人有積極的記憶,例如看到光、隧道或家庭成員,而另一些人則感受到強烈的情感,例如愛、寧靜與和平。
然而,其他人卻有一種與身體分離的感覺,並意識到自己已經死了,或者有怪物或無面人物的錯覺。
復甦期間有一些意識
這項研究發表在《復甦》雜誌上,對 25 家不同醫院的 567 名接受心臟驟停復甦的人進行了監測。
不到 10% 的患者倖存,研究人員採訪了 53 名倖存者中的 28 名。十一名報告稱,他們的記憶或感知表明在復甦期間至少有一些意識。
研究人員還測量了一些患者的腦氧和電活動,發現了某些腦電波活動,表明心肺復甦期間存在一些心理功能。
「我認為這太不可思議了,」多倫多大學急診醫學教授謝爾登·切克斯博士(Sheldon Cheskes)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他研究心臟驟停復甦,但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如果不能進行腦電波監測,你永遠不會知道這一點。」
在心臟驟停期間,心臟會因不協調的收縮而顫抖,並且身體周圍(包括大腦)的血流停止。與心臟病發作不同,心臟驟停的人總是失去知覺。
倖存者可能對心肺復甦有一些記憶
研究人員還測試了患者是否能夠回憶起特定的景象或聲音,即所謂的內隱學習。
為此,他們在復甦期間給患者戴上耳機,播放三個單詞——蘋果、梨、香蕉——並使用平板電腦顯示 10 張圖像。
接受採訪的 28 名患者中只有一名能夠正確記住這三個單詞序列,而且沒有人能回憶起這些圖像。
哈佛醫學院醫學助理教授、2025 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臟驟停後護理指南編寫小組主席凱薩琳·伯格博士告訴 NBC,主要結論是倖存者可能對心肺復甦有一些記憶。
她說:「我希望這樣的研究能夠促使醫生向心臟驟停倖存者詢問這些記憶和經歷,並評估是否有任何創傷後壓力或其他可能需要解決的心理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