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落後源於文明的延續丨文明古國反思:文化傳承與現代化困境

2024-10-31     中外概覽

眾多國人常因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而深感自豪,尤為它作為「唯一未曾中斷的文明」而倍感驕傲。文明的確是延續了,可是,這種延續是好事嗎?實際上,延續的不是文明,而是愚昧和落後。如果沒有這種延續,中國今天的面貌可能要更好些。

回顧歷史,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在清朝的統治下,竟被世界撮爾小國英國和日本等打得潰不成軍,充分暴露了這個龐然大物的結構性落後和孱弱。而這一切,正是「文明延續」帶來的結果。這種延續不僅未能帶來進步,反而成為阻礙,讓中國社會在停滯與落後的泥沼中愈發深陷,難以自拔。

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沉疴:社會進步的桎梏

1. 家族主義(集體主義)的束縛

在中國,家族觀念、家國同構思想深入國人的血液,這種理念源於儒家對於家族倫理和社會秩序的崇尚,並逐漸演化為對國家、政權和權威的服從。這種思維模式在古代中國較為適用,因為它能提供穩定的社會結構,有利於朝廷的統治。然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個體自由與創新的空間,過度的集體主義反而束縛了人們的個性發展和社會活力,使得國家的發展往往缺乏靈活性,創新力也大大降低。

2. 官本位文化與權力崇拜

官本位思維深植於中國傳統之中,從科舉制到現今的社會體制,中國人追求的是「入仕」,以獲取社會地位與權力。這種觀念將權力作為最重要的社會資源,使全社會的精力致力於官場,而非創新和公共服務。這種官本位傳統不僅使大量人才流失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還導致權力集中和腐敗叢生。今天,官場文化依然左右著社會運行,扼殺了個人的創新力和責任感,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3. 等級秩序和層級結構

權威至上、自上而下的權威結構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深深紮根。儒家強調的「君為臣綱」形成了上下關係的極端依附,塑造了對權威的普遍服從,壓制了人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個體在這種文化環境中缺乏質疑能力,社會進步顯得遲緩,創新能力受限。這種對權力的依賴在清朝面對列強威脅時反應尤為遲鈍,使得社會對變革和抗爭無動於衷。

4. 腐朽而又虛偽的道德觀

儒家道德觀中的「仁、義、禮、智、信」被奉為圭臬,但在歷史進程中,許多觀念演變後愈加形式化和虛偽化。清朝時期,各種形式主義在禮教名義下橫行,官場上層表面宣揚「忠孝節義」,實則腐敗成風。道德上的虛偽導致社會一味追求表面功德,難以正視實際問題。面對西方列強,中國缺乏反思和調整的精神,長期被固化的道德觀束縛,使社會難以產生實質性進步。

5. 缺乏形而上追求,世俗主義盛行

中國文化中並沒有宗教傳統帶來的深層信仰體系。傳統儒學本質上是一種倫理和政治學說,這是世俗主義的思想和追求,缺乏形而上的超越性思維與意識,導致社會整體呈現世俗功利主義傾向。名利、地位成為主流追求,而對個體的精神關懷和價值思考則少之又少。缺乏形而上的超越性視野,使社會文化單一而短淺,制約了思想上的深度和社會精神涅槃的上升。

二、科技發展的困境

中國文明的延續並未形成科學思維的進步,反而在傳統影響下喪失了理性探索的土壤。而且,傳統文化本身,也一直欠缺科學意識和科學思維。

1. 缺乏理性與邏輯思維

中國傳統思想缺乏獨立思辨的邏輯基礎,更多依賴感性和經驗主義,常用「天人合一」這類含糊的概念來解釋世界。這種模糊不清的思維限制了理性思考的形成,使得中國難以產生近現代科學的基礎。中國數千年來未出現如牛頓、伽利略這類科學家,根本原因就在於傳統文化未能提供科學生長的思想土壤。

2. 缺乏科學精神

傳統的官僚和儒家文化重倫理政治而輕科學,導致了學術研究在實用性和經驗中徘徊。科舉制度以詩文背誦和考試為主,對自然科學完全缺乏關注。成長於這種教育制度下的知識分子對科學探索毫無興趣,整個社會對科學精神的尊重和追求更是無從談起。這種思想禁錮是清朝在面對西方先進科技時束手無策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文化落後與自我封閉

中華文明的延續使得文化傳統對外界產生排斥,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導致社會觀念的滯後和思維的封閉。整個社會的觀念和認識,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腐朽而落後,迷信盛行,民風同俗也不過是迷信的具體展開形式,社會文化幾無健康的東西。

不僅如此,夜郎自大心理一直統治著人們的精神和意識,從「天朝上國」到清朝的閉關鎖國,中國社會長期以「文化優越」自居,看不到外部世界的發展變化。清朝對外封閉,錯失了主動交流的發展機遇,造成了社會的全面落後。如今,部分夜郎自大的優越感仍未根除,許多人對外部世界缺乏清醒的認知,進而影響到社會對外部世界的開放程度,影響了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

總結:在反思中覺醒,在正視中進步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文明的延續從某種角度來看,實際是一種沉重的歷史包袱。真正的進步需要放下對「文明古國」的迷信,直面自身的不足,以勇敢而徹底的文化反思為動力,驅動社會的革新與發展。現代化不只是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更是對古老思想觀念的徹底轉型。它要求人們打破那些阻礙個體成長、束縛社會創新的陳舊觀念,根本上摒棄文明延續中的糟粕與蒙昧,從而真正走向現代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223f0b2b67dbf142c2a041db0ce37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