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剁手,我的眼淚」,明星最好的演技都在直播間裡

2021-11-02     娛樂產業

原標題:「你的剁手,我的眼淚」,明星最好的演技都在直播間裡

作者 / 尾款人

昨晚的朋友圈堪稱三足鼎立:

競人在「EDG最牛!」

美女在「不給糖就搗蛋!」

剁手人在「積極付尾款!」

當尾款人們又一次打破李佳琪、薇婭的銷售記錄時,網絡另一邊的明星們仍然在兢兢業業的帶貨,給自己直播間裡的家人們謀求「最低價」。

前幾天還淚灑直播間的新晉直播男孩辰亦儒在抖音賣1元的吹風機,依然是一套熟悉的話術,準備用自己的補貼贏得大家的信任;打扮成奧黛麗赫本的舒暢在直播間裡拿這一瓶9.9元的精華液極力推銷著,有網友問:「9.9元的東西能用嗎?」舒暢說:「不建議孕婦和敏感肌用,因為這個成分雖然好,但比較刺激。」

除了辰亦儒、舒暢,還有楊雪、婁藝瀟、黃聖依等明星加入了帶貨的隊伍,看來「明星的盡頭是直播帶貨」不是一句空談。

可明星帶貨除了能迅速帶來收益之外,翻車的更是不再少數,不僅損失了人氣,有的還消耗了一直以來積攢的口碑。前有老藝術家潘長江、張晨光「賣假酒」被批晚節不保;後有舒暢、辰亦儒、楊雪等明星深陷口碑爭議,被網友吐槽童年粉絲濾鏡破碎。

明星帶貨本來無可厚非,雖說干一行愛一行,但如果連產品的真假都不能保證,失去了觀眾了信任,可是多少錢都換不回來的。

最好的演技在直播間

郝蕾在參加《十三邀》時說,感謝直播給了單純想賺錢的明星途徑,因為直播的興起,有些明星終於不用非做演員賺錢了。可郝蕾萬萬沒想到,去賣貨的演員們,卻真的把直播間當成了自己的演技場,時不時的貢獻出不錯的演技。

最近一次登上熱搜的辰亦儒是因為受不了網友質疑而淚灑直播間,這段哭戲堪稱他出道以來最好的「演技」之一,而類似的劇情,在明星們的直播間已經成了固定的套路。

辰亦儒當晚在直播的同時,看到了大家吐槽他賣假貨的評論,開始上演了一場大戲。一邊哭一邊解釋自己每天成交的金額太多,所以會有那麼一點疏忽。因為自己是學經濟的,對數字很有概念,在他直播間買東西絕對物超所值。越說哭得越誇張,一旁的工作人員還上演了偶像劇台詞:你不能這樣辰亦儒!

接著好朋友郭品超現身評論區,力挺好兄弟,成功上演了一出兄友弟恭的大戲。觀眾遇到的問題可能沒解決,但戲劇效果絕對是拉滿了。

類似的還有李金銘,她在直播間將原價6000多元的名牌包,以399元的低級進行售賣。原本李金銘只想賣一單做個優惠,結果團隊失誤賣了987單。為此,李金銘現場表示:「我就是賠錢也沒關係,我賺的是你們的信任。」

而哭戲鼻祖張庭在直播間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她之前也曾在帶貨直播間崩潰痛哭。一開口就是:「你們知道我有多努力嗎?一年365天,我工作356天。」還有什麼早上六點起床,一天都沒有休息,工作到十一二點仍要回家陪女兒兒子。雖說戲不錯,但看慣了大風大浪的網友內心仍然毫無波瀾。

另闢蹊徑的黃子韜雖然哭戲欠缺,但卻走了一條精彩的咆哮之路,他直播的時候,不止會賣貨,還會懟人。看到網友說自己帶貨有爭議,黃子韜立馬就指著鏡頭咆哮:「我賺的錢都捐給河南了,你賺的錢你都給誰?」戲劇效果拉滿了不說,還贏得了不少粉絲的憐愛。

明星「降級」

其實明星「降級」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直接降級成網紅的還是這兩年的事兒,這個思路在這兩年很流行。很多明星在二次就業時,都選擇成為「網紅」,他們試圖在這條路上,繼續重複舊日奇蹟,就算沒成功也想複製致富路。

一開始明星對於直播帶貨的態度還比較模糊,但隨著直播帶貨越來越火,賺的越來越多,明星和帶貨之間的壁壘就迅速的被破開了。

如今點開各大平台的直播間,明星們「反客為主」,吆喝話術張口就來,直播戰績屢創新高,甚至一些腰部的明星反倒成了直播帶貨的主力軍。胡可、婁藝瀟、戚薇、朱丹、朱梓驍、林依輪、賈乃亮等明星的帶貨數據更是遠超一些專業主播。

這其中,像朱梓驍、李金銘、舒暢更是將直播發展為「第二增長曲線」,向專業主播行列邁進。比起明星、演員的身份,他們在直播間放下明星架子扯開嗓子叫賣的狀態相當接地氣。

但向職業化主播前進的路上也是荊棘滿滿,朱梓驍、李金銘都有過假貨爭議,但因為他們本身事業發展的一般,所以觀眾對他們的帶貨生涯相對寬容。但遇到像舒暢這樣有作品的演員,網友的評論免不了恨鐵不成鋼,希望她還是不要浪費了好演技。

以前演過《寶蓮燈》、《魔幻手機》、《金粉世家》等經典作品的舒暢,在不少觀眾猶如白月光般的存在。如今,她一頭扎進帶貨直播的浪潮里,還因此被爭議。先被網友吐槽賣貨套路太多,需要搶的商品搶完又有貨,仿佛不限量供應,忽悠人。

舒暢帶貨頻頻翻車,打破了觀眾這麼多年來對她的「小玉」濾鏡,也讓觀眾對於明星直播帶貨產生了信任危機。舒暢原本很好的路人緣和國民度,現在也帶上了「翻車」、「假貨」標籤。

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流量和名人下場開始帶貨,直播行業必然會出現各種亂相。相比主播帶貨,明星的帶貨的邏輯梗傾向於人帶貨,觀眾是出於對明星的信任才會去購買商品。如何分辨貨品的真假優劣,考驗的不光是消費者和網友的眼力與智力,更是考驗明星的良心,考驗他們是否愛惜自己的羽毛。

在巨額的利潤面前,只憑帶貨明星及團隊的良心是不可能實現自我約束的,還是需要更切實有效的監管,才能對這個市場進行規範。觀眾需要的是好的內容輸出,藝人一味消費觀眾的「明星濾鏡」,最終只會敗光路人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8704402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