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審核/子揚校正/知秋
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奇瑞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備受消費者追捧。
曾經的輝煌
2001年,奇瑞首款車型問世,由此拉開了公司發展的大幕。
彼時,正是中國汽車市場爆發之年,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要求並不高,能用來做代步工具就行。而簡單、便宜的奇瑞汽車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且,砸了不少錢搞研發的奇瑞,在發動機實力上有著不錯的優勢。卓越的技術實力也讓奇瑞汽車怎麼能不受歡迎。
由此,在此後的十餘年裡,奇瑞一直是「國民汽車」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有著很高的聲望。
2001年,奇瑞汽車便拿下了超20億元的銷售額。在之後的幾年裡,奇瑞的銷量與銷售額更是一路增長。到2010年時,奇瑞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了70萬輛。
在2012年前,自主品牌銷量冠軍的桂冠始終在奇瑞的手中。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革與自身的一系列問題,從2012年開始奇瑞便走上了下坡路,逐漸不再受關注。如今,奇瑞更是到了靠變賣股權求生的地步。
據立訊精密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斥資100.54億元入股奇瑞集團,買了下了奇瑞控股最大股東青島五道口手中19.88%奇瑞控股股權、7.87%奇瑞股份、6.24%奇瑞新能源股權。
掉隊的昔日汽車「一哥」竟然走到了這一地步,難免令人唏噓。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奇瑞如今的境況?
奇瑞掉隊原因
筆者認為,奇瑞之所以會走到今日,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子品牌眾多。
多產品線、多品牌是奇瑞的發展戰略。這讓奇瑞擁有觀致、星途、凱翼、開瑞等數個子品牌,產品線涵蓋從低端到高端,從麵包車到SUV等等。
這一戰略為奇瑞汽車帶來了許多問題。奇瑞的資源有限、精力有限,過多的品牌只會分散公司有限的資源,奇瑞甚至有同時研發140多個項目的時候。奇瑞什麼都想要,反而讓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而且,奇瑞的品牌沒能找到準確的定位,造成了自身車型十分混亂。並且,這也讓奇瑞陷入了自我競爭之中,同樣是自家產品卻因為產品重疊,而互相爭得不可開交。
在如此混亂的經營戰略之下,奇瑞汽車自然難以走得長久。
二是,質量問題拖後腿。
質量是汽車品生存的根本。奇瑞汽車雖然每年的研發投入不少,在發動機上也形成了自己的優勢,但是在質量上也有著不少問題。
奇瑞汽車的小毛病很多,這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在消費者有更好的選擇時,奇瑞汽車自然被冷落。
三是,設計有待提升。
如今,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已經不是代步工具那麼簡單,對於汽車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過,奇瑞汽車在外觀與內飾方面卻沒能給消費者驚喜,在設計上還是需要進一步切合消費者需求。
此外,時代的變化、公司持續動盪的管理層等等,也是奇瑞汽車掉隊的重要原因。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奇瑞汽車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奇瑞牽手立訊精密
好在在近年來,奇瑞汽車有轉好的跡象。在2021年,奇瑞集團汽車銷量突破96萬輛,實現了明顯的增長。其中,奇瑞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更是幾乎翻倍。
而在如今,奇瑞與立訊精密攜手征戰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又讓人對其未來發展重燃期待。
對於立訊精密來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有望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從而讓自己擺脫對於蘋果的高度依賴。
而對於奇瑞集團來說,與立訊精密攜手或許是一個翻身的好機會。立訊精密有資金、有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其實早有布局,能給奇瑞汽車提供必要的幫助,讓奇瑞汽車能夠大展拳腳。
這次合作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合作的結果關乎兩家公司未來的發展。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各方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二者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少。
同時,這次強強聯合也是雙方一次巨大的機會。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戰火持續在蔓延,兩家公司形成的合力或許能讓它們在這片市場中占下一席之位。
在接下來,奇瑞汽車在立訊精密的支持下,能否找回往日的輝煌,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對於奇瑞汽車此後的發展,你有信心嗎?不妨留言告訴筆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72ad0754be3df5c376bf7b7ad6ef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