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聰明孩子智商也高?決定智商高低的因素,主要靠這些

2021-10-19   兩口育兒

原標題:媽媽聰明孩子智商也高?決定智商高低的因素,主要靠這些

孩子的智商到底取決於誰,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準確的答案。現在唯一能證明的就是,孩子的性別主要取決於父親。所以,很多重男輕女的地方,就不要怪媽媽生不出男孩了。

但是,孩子的智商到底是隨誰了呢?

女兒像爸爸,兒子像媽媽,僅僅憑藉外貌的關係,就判斷孩子的智商遺傳了誰的,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其實,這一點,對於孩子的長相來判斷,是很不準確的,並沒有很明確的科學依據來證實。很多時候,兒子女兒身上都有爸爸媽媽的影子,就算是反過來的也再正常不過了。

這一說法的出現,按照現在生物學的解釋,也只能說明,男孩子的染色體中唯一的X染色體是來源於媽媽。

既然Y染色體已經決定了性別,那麼X染色體所表現出來的可能會更多,相比下來Y染色體就少一點。女孩子也是如此,爸爸提供的X染色體已經決定性別了,有時候兩個X染色體所表現出來的就會有所差別。

就算是按照生物學解釋的,都不能把媽媽的智商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這一說法籠統概括了。

只能說,孕媽媽在懷孕期間,以及平時的生活習慣,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身體狀態,智商還是靠爸媽一起遺傳基因,以及後天的培養。

孕媽媽在懷孕期間,一直保持愉悅的心情,生出來的孩子會比媽媽一直處於抑鬱狀態的更加健康,也更加願意笑,比較乖容易帶。這就是母子連心這一說法的依據。

雖說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只是從一個小小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但孩子在不斷長大的過程中,隨著身體器官的不斷發育,他們是能感受到媽媽心情的,也能聽見外界的一些聲音。

這裡有最簡單的例子,很多寶寶在胎動的時候,爸媽把手放在肚子上,寶寶就不動了,這就是他們感受到了爸媽對他們的安撫。因此,孕媽媽在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至關重要。

除此之外,想要更健康聰明的寶寶,媽媽的生育年齡也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在23-30周歲,男性則是28-40周歲,當然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最佳生育年齡可能會有所偏差,並且不同國家不同種類的地球村人民,不可能做到一模一樣的生育階段。

但是,現在很多90後的女性結婚生子越來越晚,甚至會有恐婚心理,覺得事業才是最重要的,婚姻就是愛情的墳墓,生了小孩就會斷送自己的一生。就是這樣的想法,導致他們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

越晚生小孩,孩子和媽媽面臨的風險就越高,孩子可能會因為一點點小問題就胎死腹中,媽媽也有可能會因為體力不支難產,甚至是死亡。這樣的情況下,就別說孩子能否聰明了,健康成長已經很不錯了。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會有媽媽的智商決定孩子是否聰明的說法呢?這就取決於媽媽的生活習慣,或者是說一家人的生活習慣。

孕媽媽如果長年一直有閱讀的愛好,或者喜歡旅遊,那麼生出來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媽媽的影響。

孕媽媽喜歡靜,孩子在肚子裡的時候就能感受得到,而且在孩子出生之後,在他們漸漸懂事的階段,如果媽媽還能保持長期閱讀的習慣,那麼孩子自然而然會耳濡目染,也會喜歡閱讀,不是咋咋呼呼地吵鬧。

除此之外,如果媽媽喜歡旅遊,或者是爸媽喜歡周末出去走走,有很多社交聚會,性格特別開朗,生出來的孩子自然不會特別內向。

因為你他們從小就生活在與人打交道的圈子中,他們在懂事之後,看著父母的為人處世,待人接待等等這些方法舉措,都給他們做出了模板,他們也自然會去向父母學習。

所以,不是說媽媽的智商就一定很大程度上地決定了孩子的智商,很多時候孩子是否聰明是需要後天培養的。

也沒有必要婚前檢查的時候就一定要測驗父母雙方的智力,或者一定要找名校高材生作為結婚對象,以保證下一代的智商,這都是毫無科學依據的。

所謂名校高材生,只能說他們的學習方法好,找到了適合自己學習的路子,或者說他們的家庭氛圍好,家長願意花時間培養出人才,離不開他們後天自己的發憤圖強。

很多時候就算是名校教授的孩子,也不一定就能達到他們父母的科研成就。過度地糾結於母親的智商,只會讓原本相愛想結婚的小情侶,出現裂縫鬧得不愉快,這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想要孩子更加聰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身為家長都希望的,但一定是取決於孩子自己是否努力,是否願意為了自己的興趣或者目標不斷前行。

家長只能是在有限的條件下,給予孩子最好的,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裡滿滿的愛,家長以身作則,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