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創作計劃》結束了,馬頔說他少了一些對年輕人做音樂的偏見

2021-10-17     娛樂產業

原標題:《明日創作計劃》結束了,馬頔說他少了一些對年輕人做音樂的偏見

作者 / 阿筆

連續悶熱的無錫突然變冷了,但此刻每個人的內心似乎都揣著一團火。《明日創作計劃》的錄製棚里,一群人在為另一群人的音樂和夢想歡呼、慶祝。

今晚,新一季《明日創作計劃》最強廠牌將在這裡誕生。兩個月多月的時間,十期節目,鍾易軒、蔣先貴、7Z、莊主恆挺進決賽,他們搭檔風雲教師團上演合作舞台。

坐在《明日》的決賽舞台上,莊主恆輕閉雙眼,唱起今晚的教師團合作曲《皆非》。昔日唱著「撥開時光的臉,還是那個孤孤單單的少年」的馬頔,此刻亦顯得不那麼孤單。巧的是,兩人都是被外界稱之為「詩人」氣質的創作者,他們的音樂沒有華麗的詞藻,但總能直擊心靈,引動聽眾的感官淚腺。

就在決賽直播前的一周,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和風雲教師團成員馬頔聊了聊莊主恆、聊了聊「明日四強」以及他在這個節目的種種新觀察與思考。

向來鮮少參加綜藝節目的馬頔在採訪中直言:「之所以來《明日創作計劃》,是因為好奇現在年輕人做什麼音樂,他們做音樂什麼狀態。」一語中的,他好奇的正是節目想要傳遞的核心之一。同樣,我們也好奇作為音樂前浪同後浪們在原創音樂這片沙灘上「風起雲湧」過後,馬頔又多了哪些收穫?他幾乎沒有猶豫地說道:「少了一些對年輕人做音樂的偏見。」

繼而,談及對四位衝進決賽的同學印象時,他先是用了四個字概括「各具特色」。緊接著又補充說到:7Z,他做的音樂和他本人一樣,很帥;莊主恆,他歌詞的人文關懷,更準確,這種準確不是用簡單可以概括的;鍾易軒,從前三期到後面,進步很大。言外之意,過去的積累在這次節目上,產生了階段性的質變;蔣先貴,他的音樂很具獨特性,他總有一個很獨特的視角,看到大眾不太能看到的點。馬頔還特別提到莊主恆的《海海》這首歌,說是他唯一分享在朋友圈的歌。

莊主恆餓了

一首好歌。#海海

視頻號

他認為所謂「風雲教師」,更多充當的是答疑解惑的角色。「同學們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就是坐在上面的一個聽眾,用一些經驗主義來告訴他們為什麼。」馬頔堅稱自己沒有什麼權利對一個人的音樂評頭論足。

對了,娛sir還聊了你們感興趣的話題:馬頔是把微博當朋友圈發嗎?一邊喝酒一邊囔囔著戒酒是為了立人設?好傢夥,隨即就是一波反問式回答:「你喝酒嗎?你熬夜嗎?你會不會也在每一次熬夜後想再也不熬夜了,但又繼續熬。」大概,在馬頔那裡,人生不過大醉一場,然後又一場。

和微博上給予大眾的「資深emo」印象不一樣,馬頔在《明日創作計劃》中剛柔並濟的點評、真性情情感流露(雖然他說並不想回看那次淚灑節目的舞台)、堅定的音樂立場還有時不時的小幽默,都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包括娛sir在內以往之於馬頔的既定印象。

以下是娛樂產業(ID:yulechanye)與馬頔的對話:

娛sir:關於綜藝《明日創作計劃》中教師團初體驗如何?

馬頔:第一次當,也沒什麼經驗,摸著石頭過河,更多還是在他們身上看見了我最開始做音樂時的情態、稚嫩。

娛sir:分享一下和其他幾位風雲教師團成員的合作感受吧。

馬頔:大家都對音樂有一套自己的獨特理解,有時候可能會有分歧,但殊途同歸,最終都是為了讓同學們做出更像他們自己的音樂。我們私下也會聊一聊,我們怎麼想,同學們怎麼想。

娛sir:所以,你是一個偏感性還是理性的人?

馬頔:分情況。我是一個中性的人。

娛sir:#王源五條人馬頔說不撈李洛爾不錄了#衝上熱搜,當時那個決定是誰主意,對於節目組而言算是一個突發事件吧,具體發生了什麼?

馬頔:其實,大家就是覺得當時李洛爾被淘汰是一件特別奇怪的事情,不在我們的預想之內。當時挺錯愕的,還是想有能力的同學能再多展示一下,多留一下。

娛sir:你對《明日創作計劃》中一些緊跟短視頻風口的賽制怎麼看?譬如,剛開始的30秒high light等。

馬頔:老實說,我不太喜歡,因為沒法聽到一首歌的全貌,這也會造成一種誤區,很多人只為了這30秒創作。就30秒屬於雙刃劍,優點是大家會通過聽這30秒可能去聽完一首歌,當然,不喜歡就只聽這30秒,不好的點在於一些人就不再顧及整首歌的編排、編曲等。

娛sir:這可能是一個新的、盛行的音樂傳遞(推廣)方式。

馬頔:我不知道怎麼去看這個現象,我可能脫離於現在的音樂環境時代了,不能以我的主視角去干預這件事,我只覺得,我做不到,做不來。

娛sir:到現在為止,《明日創作計劃》印象深刻的舞台是?

馬頔:莊主恆的《海海》,眼前一亮,我唯一主動發了朋友圈的歌。他的點很準,他有自己很獨特、個人的風格,也不扎人,也不會因為他新而陌生。

娛sir:《明日創作計劃》馬上收官了,你自己有在這個節目裡收穫到什麼?又留下哪些遺憾嗎?

馬頔:我沒什麼遺憾,我又不比賽。收穫?通告費嘛。(笑)

認真說,少了一些對年輕人做音樂的偏見。我有很長時間不太能聽得到年輕人做的音樂,現在的算法和大數據不太會給我推新人的音樂。所以,有機會能聽到年輕人發聲,還是挺吸引我的。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東西,譬如,他們對待音樂這件事情的熱情。可能年齡增長之後,我對外部事物的感知力會下降,無形中變得更自我、更經驗主義,但通過和他們的相處、對話,發現他們去接觸事物的能力會更快,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也會比我們更豐富。

娛sir:給《明日創作計劃》的同學們發一條告別微信吧。

馬頔:我很開心,希望你們也開心。

娛sir:這些年,其實你還蠻少參加綜藝的,近兩年開始參與一些音樂綜藝,是順勢而為還是處於一些什麼其他原因作出轉變?

馬頔:為了掙錢呀,得養活自己,疫情當下,演出機會很少,12場取消了10場。這是一層;然後為什麼來《明日創作計劃》?我就是想看看現在年輕人做什麼音樂,他們做音樂什麼狀態。

娛sir:現在有得到一個答案嗎?關於你的好奇。

馬頔:想做音樂的人還是很純粹的,沒有因為時代、年紀而有什麼隔閡。他們看事情的角度稍微有些稚嫩,這個需要閱歷和一定經驗,時間到了,自然會有所提升。

娛sir:對於這些年輕創作者的寄語或者說建議?

馬頔:沒什麼建議,我做音樂到現在,聽到最多的建議就是別做了,這又不掙錢。每個人都一樣,自己的路怎麼走最終靠的還是自己,我們現在說什麼建議,在這個年紀下,他們也聽不進去。年輕人不撞南牆,他就不知道牆在哪。

娛sir:如果現在你有能力改變音樂產業里的一件事,你想改變什麼?

馬頔:我不想改變什麼,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如果?假設?既定了也不可能實現,不是挺失望的嘛。

娛sir:創作者都會有自己一些獨特的習慣,比如有些音樂人錄歌前要吃米飯等諸如此類,你有什麼特別的習慣?

馬頔:錄歌時,喜歡把燈關暗一點,這樣會比較集中精力吧。

娛sir:有關這些年的音樂和音樂人這個身份,有過陷入自我懷疑或者一度膨脹的時刻嗎?

馬頔:2014—2015年,那會兒最膨脹。突然感覺有人關注你了,突然得到了一波受眾,就容易迷失,虛榮。

娛sir:後來怎麼調整過來的呢?

馬頔:後來就過氣了,自己冷靜下來想這事挺傻的。本來寫歌是一個自己爽的事,突然在意別人怎麼看。就別人怎麼看>自己爽這個過程,挺傻的。第一,我自己爽,第二,我想跟別人分享,這個順序才是對的。

娛sir:你曾表達過創作首先是為了自己的觀點,一直如此嗎?

馬頔:對呀。所以這次節目裡第一個課題才是原生,你找到了自己,有了自己想表達的東西,才能有好的創作。

娛sir:音樂對於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馬頔:音樂是我的愛好。

娛sir:當愛好、興趣變成工作的話,對音樂的愛好程度會產生變化嗎?

馬頔:當然會,但也找不到比這個更快樂的工作了。

娛sir:提到採訪馬頔,我身邊很多人幾乎脫口而出的問題都是問問他到底啥時候戒酒,微博都說了八百回了,但回回喝多(笑)。有人好奇你為什麼要喝酒?也有人好奇你是不是只是為了在微博立人設?有什麼想回應的。

馬頔:你平時喝酒嗎?

娛sir:我不喝。

馬頔:你平時熬夜嗎?

娛sir:怎麼可能不熬。

馬頔:那你會不會再熬到早上八九點上班的時候說我再也不熬夜了。同理,因為喝的太難受當然不想喝了,緩過來就又想喝了。

娛sir:如果要給馬頔想幾個形容詞,你覺得什麼會比較合適?

馬頔:前綴詞,人。加一個形容詞,那就是一普通人,用職業定義的話就是獨立音樂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95541358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