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重整迎來曙光 方大系接盤航空公司

2021-09-15     大摩財經

原標題:海航重整迎來曙光 方大系接盤航空公司

海航重整迎來曙光 方大系接盤航空公司

歷經7個月,備受關注的海航集團破產重整方案揭曉。

海航在宣布破產重整以來,外界一直好奇將會由誰接手最為核心的航空資產。2021年3月,海航公開為航空主業招募戰略投資者的消息傳出以後,更是引出「均瑤系」、「復星系」以及「方大系」下場爭奪。

不過,遼寧方大集團戰勝復星和均瑤,成為角逐海航賽程中的黑馬,還是出乎了市場意料。畢竟相比競爭者,遼寧方大既沒有航空運營的經驗,也不具備產業協同的優勢。

9月13日、14日兩天,海航系股票全線大跌,*ST海航、*ST基礎連續兩天跌停。

除了航空資產確認接盤方外,海航的機場資產也找到了「白衣騎士」。

9月12日,*ST基礎也發布了重整方案,同樣通過擴股、債轉股、引入戰投的方式實施重整。重整完成後,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將成為*ST基礎控股股東,海發控實控方海南省國資委將成為*ST基礎實控方。

海航機場板塊資產主要包括擁有三亞鳳凰機場的上市公司*ST基礎,以及非上市公司體系的德國哈恩機場、瓊海博鰲機場等,並涉及部分臨空產業園區開發、地產投資開發等業務。不過,海口美蘭機場的運營主體美蘭空港(0357.HK)未被列入此次重整範圍內。

至於海航系另一家進入破產重整的公司*ST大集(000564.SZ)暫未披露最新戰略投資者招募進展。

方大系成黑馬

在角逐海航這場比賽中,遼寧方大一直算不上熱門選手。

旗下擁有吉祥航空的「均瑤系」一度被寄予厚望。吉祥航空擁有75架空客A320系列客機與6架波音787系列飛機,是國內第二大民營航空公司。今年4月,吉祥航空公告稱,公司與均祥海、均瑤航投及戰略協同投資人共同設立吉道航,計劃出資300億投資航空實體企業。從投資規模來看,吉祥航空和均瑤方面所指的航空實體企業就是海南航空。

緊接著,復星系企業豫園股份也公布了投資海航的計劃,並將投資額抬高至400億。

遼寧方大在今年6月才入局「爭奪」海航的航空板塊,方大係為此註冊了海南方大航空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達到300億,方大系掌舵人方威合計持有方大航空81%股份。

最終均瑤系和復星系都敗在了遼寧方大手中。據業內人士分析,最終決定這場比賽中誰能勝出的關鍵因素還是在價格上,畢竟,海航目前最急需解決的正是債務問題。在*ST海航的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上,管理人就披露,已收到來自數千家債權人的申報金額近3500億元。

雖然是航空業的「外行」,但企業重組這件事,方大系早已駕輕就熟。

方大系掌門人方威出生於1973年,與多數草根企業家一樣,自幼家貧。坊間傳聞,方威通過收購廢鐵出售給鋼鐵廠積累了第一桶金。彼時,一家鋼鐵廠用一座鐵礦沖抵債務,幾年後,鐵礦的價值飆升,方威由此發家。

不過,方威的方大系發展壯大,依靠的是多次低成本收購瀕臨破產的企業。2002年,遼寧方大參與了撫順炭素廠重組,之後又陸續收購撫順萊河礦業、瀋陽煉焦煤氣、成都蓉光炭素、合肥炭素等企業。2006年,方大系旗下的炭素公司借殼上市。

2009年和2010年,方威先後將長力股份(後改名方大特鋼)和*ST錦化(後改名方大化工)收歸到了遼寧方大麾下。

2018年以來,在國企混改背景下,遼寧方大又陸續入股收購老牌國企東北製藥、吉林化纖、中興商業等企業,最終形成炭素、鋼鐵、醫藥、商業四大板塊為核心的民營企業集團。

隨著方大系的發展,方威的財富也水漲船高。2012年,時年39歲的方威以150億元財富位列《2012胡潤少壯派富豪榜》第二位。2018年,方威更是以450億元財富排在鋼鐵行業第一位,成為了「鋼鐵首富」。在最新的《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方威以42億美元財富位列第680名。

截至6月末,遼寧方大有息負債及應付債券供給234億,在手貨幣資金509億。

方大系變奏曲

海航的航空主業在經營境內12張、境外2張客運牌照,4張貨運牌照,3家公務機牌照。截至2020年底,海航集團航空主業共運營668架商用飛機,132架通航飛機,客運航線數量超1500條;航空主業從業人員6.4萬人,其中特業人員超3.8萬人。

受疫情影響,全球航空公司從去年都賠得底朝天,只有美聯航等少數「經營能手」宣布了盈利。目前疫情對航空業的壓制尚未結束,即使沒有債務危機,海航的未來一段時間內都會過的很艱難。

今年上半年,*ST海航實現營收183.4億,歸母凈虧損8.81億,扣非後虧損超過35億。截至六月末,*ST海航資產總計2176.98億元,負債合計2457.48億元。

由此也引發了市場的疑問:遼寧方大出資數百億馳援海航,到底圖什麼?

有觀點認為,遼寧方大跨界參與海航重組,很可能是為了打開現有業務的增長困境。

方大炭素最新市值467億,但業績說不上好。方大炭素營收有一定周期性,上市以來只有2018年突破百億,此後連續兩年下滑。今年上半年,方大炭素營收雖然實現同比增長,但相比於2019年同期下滑幅度仍接近四成。

同樣受行業周期影響的還有鋼鐵行業。2017-2020年的四年間,方大特鋼營收在140億至170多億之間飄忽不定,歸母凈利在2018年最高達到過29.3億,但隨後的2019年降低至17.1億。而且,在這個遼寧方大最為知名的業務板塊上,方威套現的意思格外明顯。

9月13日,方大特鋼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江西方大於2019年發行的可交債,最近發生了換股,導致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由49.74%下降至48.57%。

2019年,江西方大發行可交債,將持有的2.857億股劃入19方鋼EB,截至6月末,方大特鋼最大的單一股東方大鋼鐵-中信建投證券-18 方鋼 EB (大摩財經註:應為19方鋼EB)擔保及信託財產專戶持股21.71%。

該可交債換股期限由2019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25日,換股價格也幾度下調,最新換股價格僅有7.64元,相比最初約定的15.7億,已經「腰斬」。

如果全部可交債完成轉股,江西方大及一致行動人持股將下降至28.15%。今年6月,方威披露了最新減持計劃,計劃減持2%股份,截至9月8日已經減持1%。

9月14日,方大特鋼低開低走,收盤價9.35元,目前市值202億元。

至於方大另外兩家在手的上市公司東北製藥和中興商業也一言難盡。其中東北製藥在方大入主當年實現明顯增長後,2019年至2020年歸母凈利潤連續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止住下滑趨勢,實現了3.73%的微增長。

中興商業今年上半年雖然實現了業績大增,但最新市值只有20億,而且實體商業在各方打壓下,天花板早已抬手可見。

值得注意的是,遼寧方大接盤*ST海航還未成定局。*ST海航和*ST基礎的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將於月底召開。海航的重組方案還需要債權人投票通過。遼寧方大最終是否能夠成功拿下海航的航空資產、拿下後是否能再次「點石成金」,還需要時間和市場來驗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9893610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