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缺點並行,《雲南蟲谷》是怎麼成為硬核下飯劇的?|編輯部特評

2021-09-01     娛樂產業

原標題:優缺點並行,《雲南蟲谷》是怎麼成為硬核下飯劇的?|編輯部特評

作者 / 葉春池

盼望著,盼望著,《雲南蟲谷》終於帶著「高蛋白」播出了。

水彘蜂、刀齒蝰魚、人俑、貓頭鷹、食人魚,裹上麵包糠,炸制金黃,胖子和雪莉都愛吃,隔壁的吳邪都饞哭了。

逼真、刺激的蟲谷盛宴讓不少網友解決了宵夜問題,不得不說這屆網友有點重口。《雲南蟲谷》播出8小時,播放量迅速破億,盜墓粉們依舊能打。口碑的兩極分化還是暴露了這類作品的通病,特效、演技雖然在線,可劇情依然是薄弱環節。

《雲南蟲谷》改編自天下霸唱小說《鬼吹燈之雲南蟲谷》,承接《龍嶺迷窟》劇情,講述了由胡八一(潘粵明 飾)、Shirley楊(張雨綺 飾)、王胖子(姜超 飾)組成的探險三人組查到傳聞中救人性命的雮塵珠成為了古滇國獻王墓的隨葬品,特深入瘴癘之地探尋雮塵珠蹤跡的故事。

首播的五集節奏迅速,開篇就直接進入主線,火鍋店送行直接引出故事。不到半集,鐵三角就出發去雲南了,一集沒結束,就已經開始展開探險了。

但在劇情上加入了原著沒有的「遮龍寨村民」故事線。小說關於「鐵三角」如何找到蟲谷入口前的描寫其實很少。但劇中,或許是為完整性,增添了「遮龍寨村民」的支線。

而潘粵明則因為發福被詬病,本來還挺帥氣,現在體型和王胖子不相上下,根本體現不出胡八一是個體魄一流的退伍兵。

即便如此,特效還是得到了一致好評,殷紅血棺中的肉線白骨,笑聲令人發毛的「紅衣女怪」閃婆、兇猛猙獰的刀齒蝰魚……無論是原著粉還是路人都對這些逼真驚悚的畫面很上頭。

從2015年開始,盜墓題材就是近年來最熱門的 IP,「盜墓」類影視劇可謂是火爆螢屏,各種作品層出不窮。盜墓系列IP發展至今逐漸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方法論,無論是《盜墓筆記》還是《鬼吹燈》幾乎都贏在人氣,卻在參差不齊的口碑里苦苦掙扎。

硬核擼串「下飯」劇

書接《龍嶺迷窟》,在《雲南蟲谷》里為了接觸自身的詛咒,胡八一,王胖子,雪梨楊三個人,要去雲南蟲谷的獻王墓,一探究竟。

演員的原班人馬讓觀眾的接受度更高一些。潘粵明飾演的胡八一機敏又靠譜,性格通透、幽默勇敢,通曉天文地理且十分仗義,是組合里的定海神針,有他在就心安的程度。雖然潘老師確實發福了不少,但好在演技可以彌補一些形體上的不足。

行走的百科全書Shirley楊,是張雨綺飾演的,做事乾淨利落,分析事情思路清晰,是又美又颯的完美女主。但這回張雨綺的演技也被部分觀眾詬病,表情過於僵硬,她本人的原聲也不太符合角色,而且和胡八一的感情線太多,且有些台詞和橋段顯得過於刻意。

社交牛逼的王胖子由姜超飾演,他嘴碎,話癆,貢獻了劇中80%的笑料,總是能誤打誤撞開啟副本。

三個人開始闖關之餘也帶給觀眾帶來一場盛大的「蟲谷之戰」。 進入遮龍山水洞後,洞窟內更是倒掛著無數的人俑,胡八一等人這才發現,這些人俑體態各異,根本就是用活人製作而成。然而當胡八一他們還沒搞清楚狀況,活人俑們就開始掉落在河道中。

緊接著人俑內休眠的無數蟲卵開始甦醒,頃刻間,就化為手掌大小的水彘蜂,專門吸食動物的血肉,而且還能成群結隊地彈出水面攻擊目標,簡直讓人分分鐘密恐發作。

掉入水中之後,蟲卵經水復活,變化成了能夠吸血大的水蛭蜂,額,全是高蛋白,全是高營養。貝爺看到了肯定高興。

後面出現的血棺,在楊參謀還在介紹紅色的黏稠血水物,大約有類似福馬林的防腐作用時,血水慢慢升出來的屍身,真的讓人頭髮發麻。這部分的描述與原著相差無幾,還原度極高。

就目前這些蟲怪逼真驚悚的視覺效果而言,娛Sir覺得觀眾大可放心,還原度這方面問題不大。

但略有遺憾的是,可能因為過審的原因,一些更為刺激的劇情被刪減,比如剝了皮的大蟒、屍體和真菌共生等等,還是讓部分觀眾覺得不過癮。

盜墓IP的前世今生

其實《雲南蟲谷》如今的優點和缺點,在開播之前不少觀眾已經料到,不能怪觀眾太過機智,實在是盜墓系列IP的開發套路太過明顯。雖然很多小鮮肉的演技、五毛錢的特效和魔改的劇情,讓這些作品失去了盜墓小說的精髓,失望總是大於驚喜,但盜墓迷們的愛卻絲毫不減。

2015年,《盜墓筆記》與《鬼吹燈》不約而同開啟IP影視化之路。

想當初國內興起盜墓題材影視化熱潮,《盜墓筆記》的觀眾期待值遠遠吊打《鬼吹燈》,前者對IP分化出的種種試水嘗試,也遠高於後者的反應速度。

李易峰、楊洋主演的《盜墓筆記》季播網劇率先上線,雖然這部劇得到了空前絕後的高熱度與高期待,還幫助愛奇藝完成付費網站轉型。但豆瓣5.2的評分和主演尷尬的演技,遠遠不是一份令書粉滿意、令觀眾認可的及格答卷。

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盜筆IP影視化」之路從一開始就走歪了。《鬼吹燈》的第一部影視化作品是2015年陸川導演的改編電影版《九層妖塔》,豆瓣評分4.4,叫好叫座兩頭不占。

雖然沒開個好頭,但盜墓系列的IP影視化之路卻從未停止。目前盜墓筆記系列作品,評分最高的是《終極筆記》,豆瓣評分8.3。烏爾善版《尋龍訣》賣相就很是不錯,評分7.4,斬獲13.31億票房,真正意義上開啟了「鬼吹燈」系列的盜墓宇宙。

經過幾年試錯摸索,觀眾已經總結出了一套評價盜墓IP影視化的判斷標準。首先,最直觀的,就是影視化作品對原著的還原程度,是否抓住盜墓小說的「魂」。

「鬼吹燈」IP的影視改編項目,大多啟用國內名導和一線演員。「盜墓筆記」此前的影視項目,更多啟用流量明星。

而同病相憐的兩大IP在版權歸屬上也是一團亂麻,因為版權歸屬混亂,近幾年「鬼吹燈」被頻繁改編,出現了許多片名相似卻毫無存在感的同類作品。《盜墓筆記》系列的IP也兜兜轉轉最終回到了南派三叔手裡,但也因為版權的回收,想看《終極筆記》原班人馬的希望可能要落空了。

《鬼吹燈》也是如此,不知道當初天下霸唱將版權賣得七零八碎、各家公司又割肉分食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如今的局面。好幾個胡八一搭配好幾個胖子,穿梭在不同的鏡頭裡,正在把《鬼吹燈》的水越攪越渾。

其實無論版權歸屬何處,影視化進程如何都不是觀眾最迫切的需求,畢竟作為「親爸」,三叔自己也沒少魔改自己的作品,反而是賣出去的小筆記成了盜墓之光。雖說「盜墓傷我千百遍,我待盜墓如初戀」,即使盜墓粉再情深,也總有耐心耗盡的時候,還得是拍出好作品才能保住盜墓粉絲這波財富密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7031422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