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明星「網紅」化、奧運粉絲「飯圈」化,就能救體壇了?

2021-08-07     娛樂產業

原標題:體育明星「網紅」化、奧運粉絲「飯圈」化,就能救體壇了?

作者 / 葉春池

東京奧運會不僅再一次燃燒起了全國人民的拳拳愛國之心,奧運健兒們也花式霸屏熱搜榜,跟以往大部分只跟成績相關的熱搜詞條不同,這次運動員們的熱搜關鍵詞過於可愛了。

本次東京奧運會首金獲得者楊倩靠著花式比心、珍珠美甲、胡蘿蔔發卡,一躍變身帶貨王;讓禿頭網友DNA動了的侯志慧的發量也是羨慕不來;為中國籃球項目捧回獎牌的「人間扳手」楊舒予;可愛萌新的跳水冠軍張家齊和她的芭比娃娃;羽毛球女雙的凡塵組合國粹C++語言輸出;莎氣藤藤孫穎莎的捏臉殺;跳水冠軍零水花全妹心心念念的小賣部……

這些話題中心的運動員,除了成績之外,幾乎都是顏值出眾,或者極具個人魅力的運動員,其他拿了獎牌卻稍顯低調的運動員好像只是短暫的被網友們愛了一下。

比如中國舉重隊在今年的奧運會賽場已經斬獲7枚金牌,但舉重運動員的商業價值和關注度一直未能得到重視。

隨著#諶利軍 我命由我不由天#、#諶利軍的人生有多勵志#等話題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越來越多的網友了解到舉重運動員們的艱辛與不易,更發現了舉重隊與跳水隊、桌球隊等熱門賽事在關注度上的不均衡。

而不再唯金牌論的網友們讓這屆奧運會的聲音和諧許多,甚至還出現了「集體向劉翔道歉」,「還寧澤濤一個公平」等話題,劉詩雯、許昕沒能獲得金牌時,網友們的態度也幾乎沒有責備,反倒有不少粉絲進行了微博控評,一打開微博就是哥哥、姐姐真棒的評論也讓不少人直呼走錯片場。

有了飯圈女孩兒的加入,這屆奧運會盛況空前,可脫離了飯圈,這屆奧運會真實的熱度又有多少?飯圈真能救體壇嗎?

還是舊番香

除了運動新星們嶄露頭角之外,往屆奧運冠軍們的經典奪冠場景也引發了一波回憶殺。

比如此次擔任奧運會跳水評委的郭晶晶,不僅和郭啟剛的愛情故事再次被傳頌,當初奪冠的跳水視頻也被觀眾反覆觀看;在開幕式「找中國桌球隊找得鬥雞眼」的福原愛,說沒有中國球迷的支持可能活不到今天;魔王張怡寧不讓孩子玩銀牌的笑話被N次搬運,夢回10年前的乒壇;還有田亮昔日在綜藝節目意外翻船落水的一幕,也在網友們「田亮水花最大的一次入水」的調侃里衝上熱搜。

除此之外,中國桌球隊再一次延續里約奧運會的輝煌,從里約奧運會開始,胖球隊迅速湧入一大批迷妹,劉國梁開啟了國乒的偶像養成計劃。張繼科、馬龍組 CP 發糖,上熱門綜藝、代言不斷,甚至還推出了專為迷妹定製的比賽—— " 地表最強 12 人 ",毫不誇張的說,這次東京奧運會的社交網絡,胖球隊至少貢獻了一半的流量。

以至於這次張繼科沒參加東京奧運會,但又好像參加了。在國內的張繼科隨便發出一條他跟水谷隼的對戰視頻就能輕鬆上到熱搜榜第一名,他在奧運會上被劉國梁要求醒醒吧,別懵啊,這可是奧運會的段子再次被反覆傳播。

而劉國梁作為不懂球的胖子,訓話國乒隊的視頻仍然是金句頻出,成了最新的凡爾賽語錄,對著馬龍、張繼科、許昕說,除了世界冠軍的頭銜你一無所有(水谷隼:你禮貌嗎?),調侃馬龍、張繼科出席活動要墊增高墊。許昕更是成了新一代國乒喜劇人,胖球服第一「盲僧」,方博吐槽國乒和陳玘下鄉養豬的段子更是被反覆調侃。

女隊這邊也是當仁不讓,除了小魔王孫穎莎成了「莎氣藤藤」,還成了國民捏臉殺,陳夢作為新一代女乒的靈魂人物,還有個「蹭熱度」的表哥黃曉明,昨晚剛出場王曼昱,小小年紀,大將風範,也有女喜劇人的潛質。

不僅新人持續吸粉,初代大魔王的人氣也一直居高不下,王楠、張怡寧、李曉霞的直播分分鐘成為熱搜榜第一名,大魔王讓球演技不佳,「打哭」福原愛等等的段子真是常講常新。

相比新人們未知的流量「壽命」,舊番對觀眾來說顯然更香,梗不在舊,能爆就行。

冠軍的「網紅之路」

而這些能吸引觀眾眼球和粉絲流量的運動員,與比賽成績並不是完全正比的關係。

因個性突出而被大眾熟知的體育明星有很多,比如因為一句「洪荒之力」而火遍中國的游泳冠軍傅園慧,她的成績在游泳隊里並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那一屆奧運會裡知名度相對比較高的選手,金句頻出,性格可愛,後面也陸續參加了《我家那閨女》等綜藝節目。

還有因為個性搞怪而魔性走紅的跳高奧運冠軍張國偉,他因為賽場上的魔性舞蹈走紅,退役後在短視頻平台上大放異彩,相繼出演了《你真的太棒了》和《密室逃脫》系列,成了網綜寵兒。

競技體育知名人物在加速疊代已是事實,粉絲因他們在比賽中的魅力而聚集,聚光燈因榮譽而打在他們身上,大多數時候,名氣來得迅猛,去得也快速。而成績好的運動員不一定受市場認可。

這屆的運動員可以普遍性的被年輕人喜歡,除了成績之外,還有他們的個人魅力,和年輕運動員身上很「敢」的勁兒。他們更加能從容地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

這些年輕運動員也普遍經營自己的社交網絡,分享生活中和訓練里各種趣事,外界不僅了解他們努力背後的故事,也了解了他們個性的一面,比如呆萌、可愛、中二、顏值,這恰恰也提升了他們的商業價值。

對於運動員來說,退役之後的職業轉型一直是很現實的問題,除了劉璇、田亮等少數運動員成功進入到娛樂圈之後,其他很多運動員大多曇花一現,因為商業代言,也有不少運動員和國家隊發生矛盾,在役運動員也會因為過度娛樂化而被詬病。

不過現在的輿論環境好了很多,在#奧運後最想看的團綜#話題下,網友直呼想看許昕、張繼科、馬龍三人組合做常駐嘉賓、鞏立姣,蘇炳添、陳清晨等做飛行嘉賓的綜藝,甚至連節目名字都想好了——《恰好是冠軍》,《退休的快樂生活》。這樣一來,運動員的退路也多了起來。

飯圈救體壇?

從里約奧運會開始,奧運期間,社交網絡的主體似乎發生了變化,體育迷變少了,「偽體育迷」也就是迷妹們變得越來越多了,甚至有人總結說,奧運熱度仿佛是飯圈女孩帶來的。

對這個觀點,娛Sir持保留態度,不過里約奧運會時期,桌球、女排、游泳隊是體育圈興起飯圈化的最大受益者,張繼科、馬龍、朱婷、孫楊、寧澤濤等商業價值飆升。而前兩天奧運賽程,為中國隊斬獲六塊金牌的射擊、擊劍、舉重、跳水項目,央視收視率均不敵桌球、女排。

從這來看,飯圈女孩兒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壇的格局。

運動員的商務代言更多還是在賽事之後,當冠軍與鮮花到來之時,品牌的追隨腳步也隨之而至。

得冠後, 7月30日,汪順成為曼秀雷敦男士助言人的開屏廣告登陸微博;8月1日,特步官宣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正式成為特步體育代言人,廣告語「下一擲距離,絕非如此」也冒著熱氣誕生。

在選擇運動員做代言上,品牌並非一視同仁,高昂的商務代言很多時候會集中於熱門的競技項目和少數人氣選手身上。

雖然可能並沒直接的關係,但得到新代言的舉重選手諶利軍特意發微博感謝為他爭取代言的廣大網友。7月30日,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健康險宣布諶利軍成為品牌健康大使,並為其量身定製了廣告語「為每一個『託付』全力以赴」。可以說,網友聲量有時候確實助推了品牌與運動員之間的合作機會。

看起來熱熱鬧鬧的體育市場,本質上是體育圈更需要飯圈女孩。要不然 NBA 怎麼會找來蔡徐坤做形象大使,珠海 ZIC 摩托車賽要找王一博參賽合作。

短暫的流量市場可能暫時讓運動員們迎來商業曙光,但飯圈入侵對於體育來說不一定是好事,粗暴的情緒發泄和「順我昌逆我亡」的心態,很難讓圈層內部有良好氛圍。大家更多關係的不是比賽本身,而是亂磕CP和撕逼控評。

怕就怕,飯圈女孩在娛樂圈慣著小鮮肉演技越來越差的現象,又在體育圈重演。無論發揮如何、技術如何,通通一頓誇讚和鼓勵。雖然唯金牌論並不可取,但競技體育如果不看成績還能看什麼呢?飯圈兒救不了體壇,但一不小心或許會毀了體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81949772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