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場洪災,很多企業都傾囊相助,而且都是低調行事。
比如特步。
第一時間宣布向災區捐3000萬物資,可是特步的評論區卻被很多人留下了「髒話」。
「你是友軍麼?」
「你為什麼不捐款?」
「你怎麼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這些話出現的原因說出來很諷刺,就是因為特步「做好事不願意留名罷了」。
第一時間捐了款,卻沒有任何營銷,也沒有買任何熱搜,這就導致很多人「自認為」特步沒有捐款。
甚至一些過激的人,還衝到特步的直播間裡集體抵制。
最後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特步在直播的過程中,只得寫上「友軍」二字。
而且這樣的事情,不止發生在特步直播間,很多品牌直播間也「淪陷」了。
看著那些糟心的評論,很多主播小姐姐都委屈的哭了起來。
更讓人可笑的是,這些品牌捐錢的時候沒有買熱搜,捐款過後卻被罵上了熱搜...
可罵人的網友或許不知道,他們罵的這些品牌,或多或少也都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替自己做任何辯解。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
因為捐款不是為了攀比,而是為了問心無愧。
就像是被罵的最慘的特步,他一直在做實事兒。
2014年,特步兒童向孔繁森小學捐贈10萬元物資;
2015年,特步向「公益愛心體育基金」捐贈421.95萬元;
2018年,特步與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簽約,在兩年內捐贈價值6000萬元的運動裝備……
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特步第一時間調集一批由速乾麵料製成的跑步T恤送給前線的醫護人員,致力於為醫務工作者帶來改善。
新疆棉事件爆發後,作為長期以來使用新疆棉的國貨企業,特步許諾,未來也會一直使用優質新疆棉製作服裝。
並設計出愛心款「新疆棉」T恤,把新疆棉放在「心」上。
... ...
後來有些網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在他的官博下面評論說:
「你這個憨憨,也捐了那麼多,也不宣傳,直播間才幾十個人,替你們著急!」
然而特步也只是平靜的回覆了一句:
「盡綿薄之力,為河南加油!謝謝寶子的支持,國貨都強大起來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句話,竟然把小編看淚目了。
別人都在質疑他們捐沒捐錢,捐了多少錢!而他們卻只在意國家好不好,國貨好不好。
這就是格局吧。
是啊,我以為的支持國貨是:
讓鴻星爾克、貴人鳥等盈利繼續生存下去,讓安踏、特步、361°、李寧更好更強,抓住機遇,能跟國外的品牌有一戰之力,有一天有實力一決高下。
而不是相互拉踩。
國貨的崛起,不是「一家獨大」,是要百花齊放,共同繁榮。
02
那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國貨崛起的意義是什麼?
有一個答案深入人心:國貨的崛起,不僅僅只是一次產品及品牌的升級,也絕不僅是營銷手段的附屬品。國貨的崛起,背後是中國傳統文化自信的提升與綻放。
我想很多人之前都有這種感覺吧:
就是穿耐克阿迪的看不上穿李寧特步的。
穿國外所謂奢侈品牌的看不上穿國貨老牌的。
就連粉絲都以自己的偶像代言所謂的外國高奢品牌為榮,甚至把這些算作自己偶像的實績來吹。
而代言國貨好像沒有這種待遇。
以前甚至還有句話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但是這些年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國人慢慢變得自信起來,這種說法也慢慢消失了。
比如新疆棉事件,表面上是H&M等洋品牌抵制新疆棉,實際上是為了打擊我國紡織品,由此起到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國際市場上,競爭和手段無處不在。
但讓那些品牌沒想到是,國人會大肆抵制,一方面是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和團結,另一方面是「即使沒有這些品牌,中國也可以很好。」
沒有阿迪耐克,我們可以穿李寧、特步和安踏...
沒有蘋果,我們可以用華為、小米...
就算是貨櫃買空,也絕不動維他奶一下!
這就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體現。
而且中國還正在把這種自信推向全世界。
03
之前日本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做「在日本可以不用中國製造麼?」
挑戰者肯定的回答:「當然可以」。
甚至還有人大放厥詞說:「只要寫著中國的東西,我是不會買的。」
但結果卻啪啪打臉。
節目組找來了搬家公司
幫忙把這位參與「實驗」的日本觀眾家中
所有「中國製造」的東西都搬出去
不要以為這是一件輕鬆的活
大到家電
小到家裡的一個配飾
搬家公司的員工都要認真的篩查
確保沒有遺漏的
把主人公家裡所有中國製造的東西找出來後
還有進行一個統一的統計
最後得出來的數字
著實讓人震驚
主人公家裡的「中國製造」商品高達
619件!!!
二樓客廳的三人沙發被搬走後
客廳變得寬敞很多
其中被拿走最多的是衣物
原先5個大抽屜的衣物
現在僅剩一個抽屜
還有大部分的鞋子
也都是中國製造
所有的兒童玩具也都是來自中國製造
本來以為日本盛產電器
但是沒想到家裡的
空調和吸塵器等家電
也都是中國製造
甚至連照明的LED燈
都是中國製造
留在家裡的大多數是
木質的家具
而這些木質家具也不是日本產的
產地是馬來西亞
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搬走後
家裡可以說是空空如也
下面是搬家前後的對比圖
搬家前
搬家後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麼
主持人在最後說
這個家裡還有一項沒有檢查
那就是主人公身上的衣服
果然不出所料
衣服的標籤上寫著
「made in China」
除此之外
褲子和T-shirt也全部都是「中國製造」
最後房子的主人不得不脫下
中國製造的衣服
後來有人說,中國貨雖然多,但大多都「價廉、質差」。
這也是很多人對「中國製造」的刻板印象。
但是要知道今時不同往日。
就像目前,東京奧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中。
但是有人發現,雖然已經2021年了,但是很多人還在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東西。
原因很簡單就是質量太好了。
隨著國家的逐漸崛起,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隨著國貨品牌設計理念提升,如今我們的國貨早已脫穎而出。
國貨自身已經這麼給力了,可仍需要大家的支持啊。
就像是前兩天上熱搜的貴人鳥,這個很多80後、90後熟知的牌子,在捐了3000萬後,很多人才知道他還處於負債狀態。
還有鴻星爾克捐完款後,大眾的第一反應是「我以為你已經倒閉了...」
「匯源」這個幾乎人人喝過的牌子,竟然申請了破產重整。
其實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的牌子,價格合理甚至可以用便宜來形容,質量優秀,但就是逐漸沒落。
很多人也會思考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說白了就是缺少認知度和認同度。
大家想一想,雖然「崇洋」的現象這兩年有所減少,但還是有很多人嚮往。
有的牌子的鞋被炒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都供不應求,但是一些國貨的牌子一二百卻沒人買。
所以,還是要先從自己心裡為我們的國貨感到自豪去接納使用它們,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傳播度,從而增強認知度,最後才能提升他們的知名度啊。
那天看到一句很感動的話:你買國貨的每一分錢,他們都會在國家有難的時候用上。
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內部攀比,而是應該團結起來,讓更多人看到我們自己的品牌。
國貨都強大起來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匯客廰文旅】升級你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