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徹底翻車,初代頂流「歸國四子」會被流量拋棄嗎?

2021-07-21     娛樂產業

原標題:吳亦凡徹底翻車,初代頂流「歸國四子」會被流量拋棄嗎?

作者 / 葉春池

吳亦凡和都美竹的瓜想必各位應該吃的挺飽,雖然受到了多方指責,截止目前,吳亦凡也沒有退圈或者做進一步的澄清。

雖然無人關心,但鄭爽、張恆昨天又來了回大家都看不懂的小作文對決,不少網友調侃,吳亦凡找的最新公關是鄭爽吧。

遙想當年小G娜事件時,吳亦凡還得到了多位女性大佬的力挺,編劇六六表示,吳亦凡長得這麼好看,還要哄人,還要被背叛,女生也不看看自己幾斤幾兩,啥都沒有就想上位。馬薇薇更是表示偶像跟粉絲髮生親密關係不是黑點,是粉絲福利。

如今,雖然超話里不少活粉還在表示不管如何都相信哥哥,但至少在明面上已經沒有任何公眾人物敢站在吳亦凡這邊,這一次,吳亦凡站在了大眾的對立面。多個官方組織都發聲表示強烈譴責吳亦凡的行為,並表示要提高明星的門檻標準。

流量能把一個人捧上天,但也能讓一個人跌落雲端變成加速度。

作為初代頂流,吳亦凡、鹿晗、張藝興、黃子韜四人組成的「歸國四子」是內地粉絲經濟的開端,幾乎是他們出現的瞬間就激發了國內追星女孩的熱情。那時,TFboys方興未艾,粉圈大戰涇渭分明。行星飯vs四葉草,如今提起,都能說一句「時代的眼淚」。

可以說,他們四個的回歸,徹底攪亂了當時娛樂圈的局勢,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娛樂圈時代——流量時代。

依靠龐大的流量,他們四個很快在內地站穩腳跟,巔峰時四人的粉絲加起來甚至可以媲美當時半個娛樂圈了,而因他們出現了各種超話和明星榜,可謂一時風光無限。

7年過去了,流量更迭迅速,「歸國四子」的人氣早已不可同日而語,鹿晗公布戀情持續佛系、黃子韜作品不多只能在綜藝里混個臉熟、張藝興倒是穩紮穩打,但也很難全民出圈,吳亦凡更是再難回到大眾視野,「歸國四子」也終究是個傳奇。

回不去的頂流時代

2014年5月,吳亦凡與SM娛樂公司解約,脫離彼時極盛的EXO。因為當時的「韓流」,正處於「鼎盛」時期。在吳亦凡解約之後,同年10月,他的隊友鹿晗也解約回國,吳曉波將「鹿晗效應」寫進了自己的專欄。

隨後,黃子韜和張藝興接連回國發展,加上李易峰楊洋,初代流量江湖成型,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國內受眾將逐漸開始接受一個娛樂圈新詞——頂流。

吳亦凡一回國拿的就是頂級資源。回國1個月後,徐靜蕾執導、王朔編劇的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官宣男主吳亦凡。2015年年底,他主演的《老炮兒》也上映了,搭戲的是馮小剛、許晴,以及憑藉《古劍奇譚》走紅沒多久的李易峰。

雖然演技堪憂,但吳亦凡卻得到眾多大佬的力挺,徐靜蕾公開在微博表示,第一次演戲就演這麼難的角色,吳亦凡已經不錯了,還搬出了誰行誰上的理論,管虎和馮小剛也曾誇他有天賦。

和吳亦凡一樣,鹿晗一回來就是「頂流」。接手的幾部電影,一部是翻拍的經典《重返20歲》。一部是張藝謀的《長城》,一部是《盜墓筆記》,另一部是與楊冪主演的《我是證人》。

除了電影之外,鹿晗和粉絲更是開創了數據流量時代,鹿晗還創下了吉尼斯紀錄的微博轉評、首創微博超級話題、開創了微博明星勢力榜,近連續兩年霸榜第一。

黃子韜回國的時候資源尚可,但路人緣卻一落千丈。也搭檔成龍開啟電影之路,但此時成龍的影響力不如從前,黃子韜在電影方面也沒太多成績,反倒是表情包讓他全民出圈了。

張藝興最晚回國,一直沒有退隊也沒有與SM解約,在內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工作重心也全部放在了國內。作為當年EXO里不太起眼的那個,反倒是在回國之後,張藝興後勁兒十足,參與的《極限挑戰》認識了孫紅雷、黃渤幾位前輩,《一齣好戲》也在演技上得到突破。

幾位頂流在發展路線上側重點不同,私下的關係也撲朔迷離,一邊是「牛鹿桃」的抱團取暖,另一邊是張藝興的「獨自美麗」,「三缺藝」的局面從任意角度都為網友提供了豐富的話題。

歸國四子可能沒有什麼恩怨情仇,但粉絲絕對有恩怨情仇。這個話題常寫常新,也算是飯圈一大盛事了。

流量是原罪嗎?

作為初代流量,在影視行業經歷了流量失靈、偶像經濟疲軟,在一年又一年「頂流」的疊代中,「歸國四子」遭受了不小的衝擊。

《山河令》《陳情令》《親愛的,熱愛的》等劇作一舉捧出多位「頂流」,龔俊、肖戰、王一博、李現,一時之間,商業代言、影視資源,被新晉流量進一步瓜分,「歸國四子」影響力、熱度出現下降趨勢。

「歸國四子」早就從舞台走入片場,在影視圈中試水。而從目前的反饋來看,「歸國四子」尚未在影視領域取得出彩的成績,甚至面臨口碑下跌的境遇。

2017年的《擇天記》,2018年的《甜蜜暴擊》,2019年的《上海堡壘》……讓鹿晗的口碑,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吳亦凡的演技還比不上表情包有名,黃子韜也在電視劇上,拍一部撲一部,張藝興雖然有進步,但里演技派還是差了點意思。

下跌的口碑、慘澹的收視與票房,都印證著「去流量時代」下的粉絲經濟紅利已經不如從前一般容易收割。

當流量法則漸漸失效,內地娛樂圈開始走向正向循環系統,破壞規矩的,終究要付出代價。流量江湖依然延續,只是新舊交替,優勝劣汰。不守規矩,付出代價是必然。

雖然流量也許是原罪,但粉絲卻仍然是前赴後繼的勇者,粉絲濾鏡也讓愛豆們始終認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像粉絲控評則成為吳亦凡最好的演技濾鏡,《老炮兒》上映後,吳亦凡的演技一度被粉絲們吹上了天。

一次又一次超出既有經驗的操作,不斷強化著這個新邏輯:大眾口碑不重要,愛豆粉絲自產自銷漸成生態。登峰造極的,大概要數吳亦凡的粉絲梅格妮。2018年吳亦凡發布首張專輯《Antares》,粉絲硬是刷出了iTunes登頂成就,讓世界見識到了中國打投女工的神秘力量。

粉絲經濟崛起,娛樂行業走到文化產業最閃耀的聚光燈下,粉絲與偶像的連接關係不斷強化,偶像的流量化標籤成了撬動粉絲經濟的核心入口。

可粉絲經濟可以把流量寵壞,被萬眾期待和真金白銀捧上神壇,也能把流量拉下神壇,仗著粉絲的愛的供養就得意忘形,終究還是會被粉絲拋棄的。

流量洗牌,人氣退去,這是每個身處娛樂圈的人都無法抵禦的基本規律。愛豆轉型,「歸國四子」早已開拓了一片實驗池,在各類新嘗試中尋找生存之道,而明星失格,吳亦凡也用職業生涯給廣大明星上了一課,只要你觸犯了法律,明星身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會讓你的生活很有「判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8713153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