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書咖開店手記:以社交為目的,誰會更有優勢?

2021-06-29     重慶游品

原標題:三度書咖開店手記:以社交為目的,誰會更有優勢?

前幾天跟追星小同事聊追星,對大多數追星人來說,不遠千里萬里專程去看偶像演出,但多數醉翁之意不在酒,相比較遠遠望見自己的小奶狗或是女神一眼,更多的是結識同樣喜歡這些小奶狗或者女神的同好,大家可以一起逛街吃飯,一起暢聊人生。

所謂的明星,只不過是社交的一種手段。奈雪的茶將自己的店描述為社交茶飲店,主要原因就是有場地,可能是因為喜歡同款茶算是同好,或者在相同空間內有交流的機會?如果是,那麼書咖更具有優勢。

因為共同愛好形成的社交案例不勝枚舉,如共同喜歡釣魚的釣友、喜歡足球的球友、喜歡聽戲的票友、喜歡某種品牌車的車友,甚至喜歡精神社交的Soul友……但因為相同的吃的形成社交的不能說沒有,但似乎有些奇怪,比如大家喜歡吃肯德基叫基友?喜歡喝星巴克叫星友?

不是說不可行,只能說難度確實很大,場景並不是十分符合。相比較飲食主題,書咖就可以十分自然而然地產生書友。商業沒有定式,創新永恆。

來三度書咖消費的顧客真的是衝著書來的嗎?未必。與自習室直接指向明確不同,書咖指向並不明確,可能更多的是部分成年人當成個安靜的學習場所,比如考證考公考研等。或者有的是看見這個咖字,就認為是咖啡館,可以喝杯手磨咖啡,感覺上比速溶咖啡好一些。

有沒有真的是因為書來的呢?實際上還是有的,前提是圖書儲備更為豐富的書店位置不夠的時候,這個就可以當成備胎。儘管三度書咖有藏書三千冊,甚至有獨有的遊戲系列圖書,但利用率其實不高的,多數還是沒有人看的。

有幾次我值班的時候,都有去隔壁叉燒大王吃飯路過的顧客,專程進店,以書架為背景構圖,手捧一本書,假裝讀書的樣子,進行拍照合影留念。所謂書,並不是一定得去讀,有可能也只是一種裝飾和陪襯,這大概也是現代假書裝飾書暢銷的原因吧。

我也遇到過有專門進店來點一杯飲品,默默地坐了一個多小時,看完一本書的,還是汪曾祺的散文的那種。前者一般是結伴而行,後者則往往是一人獨行。

三度書咖有沒有社交的可能性呢?從成立以來三度書咖還沒有刻意去運營過這方面的事情,不過既然是一個清凈的場地,有足夠大的場所,有流動的人群,有固定的客人,浪漫故事肯定是有的。

比如有兩個都是備考的常客,由於經常在相同的時間來到了店裡,一來二去,就有了故事,走到了一起。這個故事雖然聽起來老套,但卻是真實的,也客觀驗證了主題店打造社交概念的可能性。當然了,在麥當勞遇到愛,在星巴克遇到愛都有可能性,只是看碰對的幾率和成功的比例。

某種意義上,三度書咖與《深夜食堂》有點相似,不僅僅是一家店,而是一個場所,每個顧客都有自己的故事。三度書咖迄今為止也並沒有人們一般意義上所謂的定位,店裡的各種東西和食材實際上是蠻多,限於人手能力,能正兒八經地提供不過是飲品。

不過只要我在的時候,如果客人需要什麼,基本上都能夠根據客人的需求提供相應的食品,還會不時地贈送一些小食。

這裡是三度書咖,每天記錄分享一點點。我有茶和酒,你有故事,就可以來,一起暢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4721331_10020572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