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接近尾聲的2021年618,恐怕是平台間硝煙味最淡的一次618。原因顯而易見:今年4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在國內網絡零售平台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今年618成為二選一「退市」後的第一個頂級大促。
面對社會各界對於電商平台健康競爭的期待,平台一舉一動都更加謹慎,對商家的爭奪也更加考驗真本領。不過,目前來看,今年618天貓並沒有落入下風,反而亮點不少,僅6月1日開幕當天的1小時內,就有1700多家品牌成交額超過去年同期的全天 ,而整個天貓618的參與品牌數量更是達到25萬,是去年的2.5倍,共有1300萬商品參加活動,其中140萬新品選在天貓618首發。
對於今年的天貓,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尤為不易。一方面,阿里剛剛經歷反壟斷調查,作為風暴的核心,天貓業務能否迅速調整恢複本身備受關注。與此同時,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中國市場,零售賽道的新業態、新參與者一直層出不窮。當前,全域運營已經成為產業共識,除了天貓、京東等老牌電商玩家,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內容平台也在商家的營銷鏈路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他們也都虎視眈眈,渴望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為。
顯然今年618,天貓在吸引商家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根據億邦智庫發布的《2021品牌企業618大促洞察報告》,天貓在參與調研的品牌商家投放轉化率滿意度平台排名中位居第一,高出第二名近40個百分點。80%的受訪企業參與天貓活動,參與天貓活動的品牌企業中有半數以上將年中大促預算的30%以上留給天貓。這其中,有10.6%的企業在天貓平台配置的預算超過80%;23.4%的企業將30%到50%預算放在天貓。四成受訪企業表示,今年618半數以上銷售額預計來自天貓。而過去一年時間,有50%的受訪企業在天貓平台獲得最高的投放轉化。
分蛋糕的玩家如此之多,還能持續贏得商家青睞的平台,天貓是如何做到的?
公域打通運營 私域沉澱心智
當前,中國零售市場正處發展加速期,其中新零售業態更是已經從最初的貨架電商,衍生出社區電商、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不同模式。對於如今的商家而言,多平台經營已經成為趨勢,從天貓、淘寶、京東,到快手、抖音、小紅書,都是其必須顧及的渠道,但把主要精力放在哪條路上,需要商家進行審慎考量。
在理性的商業世界,追求利潤最大化是所有商家經營的最重要目的。雖然多一個平台多一個渠道,但是商家的資金、人力等終究有限,現實中商家面對多個平台其實共用著一套營銷、倉儲、物流、客服資源,每一份投入都有著一套嚴謹的投入產出比計算公式,這尤為考驗平台服務商家的能力。
對商家而言,評價經營平台其實只有一個簡單粗暴的標準:誰能幫自己掙到最多錢。對平台而言,滿足這個訴求則需要多維支撐。以目的為本源進行拆解,要讓商家獲得最優盈利,需要以下幾個能力的支撐:流量、轉化、增長、降本、創新。
先看流量。根據阿里巴巴最新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期間,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的年度活躍消費者數量為8.11億;2021年3月,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達9.25億,單季環比增加2300萬,季度環比為為3個季度以來最高點。
與社交、娛樂平台不同,淘系的流量是有明確消費需求的電商用戶,其實質是中國最大消費者公域流量池,這也是天貓吸引商家的底氣。不過有了公域,商家如何從中獲取足夠多的用戶才是真正的考驗,畢竟公域是大家的,轉化成私域才是自己的。
而這正是天貓的優勢所在,天貓副總裁吹雪曾經說過,「天貓旗艦店要做全網最好的私域」。自營和平台是電商行業的兩大經營模式,與自營相比,平台型電商更多充當的是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核心職能是服務商家和消費者,為二者提供更安全、可靠、便捷的交易環境,網店本身的運營則由商家自己負責,沉澱下來的粉絲也屬於各個店鋪和品牌。因此,在平台模式下,商家有更大的空間經營自身品牌。
當前,通過店鋪訂閱、買家秀、商品問答等,商家可通過天貓沉澱自家粉絲群,加強與消費者間的直接聯繫,進而提升品牌影響力。與此同時,天貓還通過聚划算、套餐搭配、限時打折、滿就送、店鋪優惠券等營銷工具,為商家提供提高轉化率的更多抓手。例如,日常銷售中,商家可利用站內搜索、推薦等公域流量,聚划算、搶購等玩法可以用在周銷爆發節點促進轉化,到了類似618這樣的關鍵大促時間,則搭配使用,實現全域運營。
家居潮牌GOTO從5月份開始布局各種站內站外引流備戰618,其中與天貓資源合作是關鍵一步,比如做明星同款、直播,以及在「超級品類日」等營銷節點持續曝光,這為其達成最終轉化、促進銷量增長影響顯著。據透露,6月1日的付尾款日,GOTO前1小時的銷量就超越了去年同期全天的銷量,在手辦盒、鞋盒以及鞋油3個類目中均排名第一。藉助天貓做知名度,做站外引流擴大品牌粉絲基礎,也是GOTO今年的主要經營目標。
「公」「私」兼具,公域打通運營,私域沉澱心智,對於品牌商家,天貓既可以賣貨,也可以培育和沉澱品牌心智,真正實現了品銷合一。
不過硬幣總有兩面,需要注意到的是,平台模式下,平台實現商業訴求的核心是基於對上下游的絕對把控力收取佣金,例如通過出售優質資源位從商家側攫取更多利潤。在這套遊戲規則下,商戶一方面得到了平台的優質流量傾斜,另一方面也須付出相應的成本。因此,伴隨自身發展壯大,如何處理平台利益與商家訴求,便尤為考驗平台的取捨。
圍繞商家和消費者體驗,天貓採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以維持並提高平台的向心力。
天貓加減法
今年4月10日,阿里巴巴在致客戶與公眾的一封信中表示,將進一步強化客戶價值、聚焦客戶體驗,並繼續出台一系列降平台經營門檻、減平台經營成本的措施,創造更開放、更公平、更高效、共享發展成果的平台環境,更好服務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淘寶天貓已出台近20項舉措,包括簡化開店門檻、簡化開店流程、下調物流倉儲服務費、運費險降費、減免商家營銷工具費用等。
根據介紹,如今,淘寶開店流程已經從原來的22個流程簡化為3個,主要為:帳號註冊,實名認證,店鋪名設置。而通過降低運費險,預計商家全年的運費險成本平均下降 25%,中小商家及退貨運費險支出較高的商家受益明顯。
不只是做減法,在降低門檻和成本的同時,天貓還在做加法,例如線下設立商家運營中心、上線商家專屬客服,以及提供多個免費工具,包括商品優化工具(幫助店家檢測視頻、圖片、標題和商品詳情頁上存在的各種問題,並直接給出優化意見)、鹿班(商家的自動圖片設計工具,幫助商家提升設計效率)、阿里巴巴普惠體(免費商用字體避免侵權損失)、塔璣(AI虛擬模特節省實拍成本,避免盜圖侵權風險)、AI電商翻譯(為商家與海外客戶溝通提供工具支持)等。
做加法的目的是為了給商家更多抓手,幫助商家更好的利用平台的各項資源,最終實現最佳經營效果。
以服飾品牌Teenie Weenie為例,過去幾年,受客群流失、品牌固化等因素影響,Teenie Weenie遭遇「人群陣痛」,自去年開始,在平台、代運營公司藝零玖和品牌的共同助力下,Teenie Weenie圍繞「人貨場」三方面開始做轉型和升級,提升品牌活力。
618期間,藉助天貓數據和工具上的支持,第一批參與天貓風格數字化項目的Teenie Weenie的學院風先鋒瀏覽人群(對時尚趨勢敏銳且具有高購買力的優質人群)瀏覽滲透率提升13%,購買人數增長167%,學院風人群的轉化率提升了117%,是店鋪平均轉化率的2.5倍。
得益於平台在工具、流量等方面的支持,Teenie Weenie在今年天貓618第一波銷售中實現銷售額同比提升84%的戰績。
以上數字是天貓賦能品牌最實在的說明,當系列舉措為商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優惠,吸引商家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今年618期間,天貓還做了大量投入和創新,推出了包括榜單、會員等在內的一系列新工具和產品。
618最後一波售賣開始前,88VIP給每位用戶追加了580元消費券,讓利用戶以促進銷售;通過各類榜單幫助網友做決定,告別選擇綜合症,提高決策效率,提升商家轉化。6月16日起,熱賣榜實時更新,網友可以隨時查看各商品的銷量排名情況,再決定到底把哪款放進購物車。將運營細節做到極致,賦能商家的同時,也不斷凈化、升級平台的消費環境。
事實上,25萬品牌商家選擇天貓只是一個結果,其背後則是天貓帶給商家實實在在的生意增量。與社交和娛樂內容平台的信息流不同,電商終究是實體商品的流通,需要一整套營銷、物流、支付、客服、平台治理、消費者評價體系支撐,作為中國本土電商的先行者,天貓旗艦店對於商家價值其實已經超越了賣貨,而是品牌從研發到營銷全鏈路的合作夥伴。
更重要的是,經歷了「二選一」的深刻教訓,天貓也正在回歸初心,重拾「客戶第一」的核心價值,畢竟只有客戶獲得增長,平台才有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2740465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