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馬肉的營養更加豐富,為何它不像牛羊肉那樣,受人們歡迎呢?

2022-12-30     彩尋美食

原標題:明明馬肉的營養更加豐富,為何它不像牛羊肉那樣,受人們歡迎呢?

2013年,歐洲曾出現爆發了一次著名的「馬肉風波」,事情的起因是愛爾蘭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在進行例行食品抽查的時候,發現了部分牛肉當中摻著馬肉。這種「掛牛頭賣馬肉」的情況,引起了人們的不滿,人們一邊表示抗議,一邊吐槽馬肉是「劣質肉」。

歐洲「馬肉風波」波及的範圍非常廣

但實際上,相較於牛肉,馬肉的營養明顯更加豐富,所以它並不劣質。

那麼,馬肉到底有怎樣的營養價值?為什麼它不像牛羊肉那樣受歡迎呢?

馬肉的營養價值

人類對馬的馴化也算是比較早的,大概是6000多年前,在將其馴化之後,馬便與我們的生活產生了緊密的聯繫,因為它的用處非常多,不僅能軍用、役用,還能食用。雖然大部分人應該都沒有吃過馬肉,畢竟它在肉類加工市場所占的比例並不大,但是馬肉的營養價值卻是不容置疑的。

人類對馬的馴化非常早,馬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許多變化

接下來,我們將馬肉與大家經常食用的牛肉、羊肉、豬肉對比一下,看看它們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差異。

以中上等膘情的馬肉與這些肉類為例,它的水分占比為70%,蛋白質含量約為24.6%,這一蛋白質含量比牛肉、羊肉和豬肉都要高,其中牛肉與之差異較小,但是整體而言依舊比馬肉低。

再來看看脂肪含量的情況,馬肉的脂肪含量比豬肉、牛肉、羊肉都要低,分別要低16.36%、15.3%、7.96%左右,並且它的脂肪質量也優於這些肉。

馬肉的營養成分與豬肉、牛肉、羊肉相比十分優秀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馬肉占比較小的脂肪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在61%到65%。這種脂肪酸俗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對於飽和脂肪會更加健康。

除此之外,馬肉當中還含有大量的亞油酸和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以亞油酸為例,馬肉脂肪中亞油酸的含量在15%到20%之間,而豬肉脂肪中亞油酸的含量為7%,牛肉只有1.5%。

馬肉當中的亞油酸含量非常高

至於微量元素,馬肉當中的鐵元素最為豐富,其含量是豬肉的5倍,牛羊肉的8到9倍,因此它屬於優質的補血產品,就連中醫都對其藥用價值表示了肯定。

李時珍《本草綱目》當中是這樣記載的,「馬肉甘酸、平、無毒,主治傷中,餘熱下氣,長筋骨,強腰脊,壯健,強志,輕身,不飢,作脯,治寒熱痿痹,煮汁洗頭瘡白禿。」

總的來說,馬肉在營養價值方面具有多重優勢,並且需要注意的是,在馬肉當中還含有大約1%的糖原,這是其他肉類不具備的。

馬肉的營養價值具有多重優勢

正因如此,熟悉馬肉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優秀肉類,絕不是人們口中的「劣質肉」。

當然,儘管馬肉的營養價值如此豐富,卻鮮少被人類選擇當食材,這也導致它在肉類市場上的占比很低,甚至在一般的市場上都見不到。這又是為什麼呢?

市場上馬肉十分少見

為什麼馬肉沒有這麼受歡迎?

在我國,馬肉多在內蒙古或者新疆某些地區顯得十分暢銷,在其他地方都沒什麼存在感。並且,哪怕是在這些地區,它也不如牛羊肉受歡迎。而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包括歷史、經濟、文化等等,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聊聊。

首先從歷史的角度來說,馬在歷史上充當「載具」的時間明顯更多,尤其是在戰爭年代,馬就成為了趕路致勝的關鍵。在這種情況下,一匹馬的價值是非常高的,人們更多時候不會將其當成「食材」來看待,而是希望它能作為載具,使用得更久,帶來更多的利益。

馬在歷史上常常被當做載具使用

因此,古代某些地方,都會有明確限制害馬匹的條令。畢竟,馬在那時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就是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其實馬肉的成本明顯更高。別看馬的體型要比牛羊大,但是它更加的「精瘦」,這就導致一匹馬能產出的馬肉並不多。

並且大家不知道的時候,馬的消化系統不太好,大部分被吃進去的草料都無法被消化,最終被排了出來,所以它們自身的消化能力使其無法將草料轉化為「營養」吸收。

馬獨特的消化系統,使其難以「增肥」

這也就導致想要在農場當中將一匹馬喂到可以宰的程度,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成本。

最後就是文化的影響,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馬相較於牛、羊來說,更加的聰明,與人類之間的關係也更加的親密。在這種情況下,馬就像是人類的寵物,甚至夥伴、朋友一樣,人們對其付出了真切的感情,因此即使它們老去,大家也不願意將其獵吃掉。

馬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十分親密

此外,在某些國家的文化習俗當中,食用馬肉是「禁忌」。

比如此前抗議「牛肉當中摻馬肉」的事件當中,就有一些人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提出了反對。因為在英國,許多的宗教組織都明令禁止教徒食用馬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這些客觀因素影響了馬肉的銷量,它獨特的口感和味道也成為了它難以暢銷的原因。許多吃過馬肉的人,都表示這種肉有一種奇怪的味道,甚至說它吃起來是「酸」的。正因如此,不少人都表示馬肉營養在豐富,大眾都「無福消受」。

馬肉的口感發酸,一般人難以接受

並且,咱們在上文中介紹馬肉營養價值的時候,指出了它的脂肪含量相當低,這就使其吃起來的口感並沒有那麼好,反而很硬。

綜上所述,馬肉不受歡迎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馬肉註定難以成為主流的食材。不過,在某些地區,馬肉還是能夠在人們獨特的加工之下成為風格多樣的肉製品的,是當地的特色食物。

在某些地區人們將馬肉加工成特色食物

風格多樣的馬肉製品

首先是傳統的熏馬腸。它是將成塊的馬肉或者帶肉的肋條使用鹽來腌一段時間,然後再將其裝進馬腸制出的腸衣當中。在完成以上操作之後,將其埠綑紮住,放到陰涼的地方弔掛一周左右,再進行煙燻。

這樣的話,頗具特色的熏馬腸就誕生了,人們往往將其當成半成品進行出售,它存放的時間也比較長。

熏馬腸可以存放很長的時間

其次就是熏馬肉,它的做法其實和熏馬腸差不多,都要經過腌制、弔掛、煙燻才能製作出來。

最後就是馬肉罐頭食品,在市面上有馬肉午餐肉、馬肉丸、紅燒馬排等產品,人們在其中加入許多調料和其他的食材,將其加工成一道「菜肴」。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買來嘗嘗。

用馬肉做成的罐頭食品在市場上也很多

總的來說,目前馬肉在肉類市場的發展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在瘋牛病、禽流感之類的疾病爆發以後,人們就會傾向於選擇馬肉了,所以21世紀馬產業的主要發展趨勢應該就是「肉用馬」。

數據顯示,全世界馬肉的消費量處於持續增長當中,馬肉總產量已經從1961年的561500噸達到2010年的737000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0b77270458dfd9840d4646ba7641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