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飛彈危機:危機前的衝突與矛盾,危機中的緊張與妥協

2019-10-16     鄉土

1962年,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古巴飛彈危機。它是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產物,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激烈的一次對抗。這次危機雖然僅僅持續了13天,但美蘇雙方在核按鈕旁徘徊,使人類空前地接近毀滅的邊緣。這個事件被看作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在世界史中人類從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一、古巴飛彈危機的伏筆

冷戰時期,自從赫魯雪夫上台後提出了同美國平起平坐的基本戰略之後,美蘇兩國的爭霸就沒有停止過。

古巴危機前夕,美蘇核武庫(總量/戰略核彈頭)對比為(27000/5000):(3600/300)。美蘇可從本土打到對方的洲際飛彈對比為200:50。美國另有剛成軍的5艘「華盛頓」級核潛艇,每艘可攜帶16枚射程1850公里的「北極星」(Polaris A-1)中程飛彈,可藏匿北冰洋、日本海海底對蘇聯構成潛在核威懾,而蘇聯當時還沒有相應的對抗措施。

基於以上極具優勢的核力量,1959年美國又在義大利、土耳其布署了45枚「朱庇特」(PGM-19)中程彈道飛彈,距離莫斯科僅約2000公里,進階形成對蘇聯公開的強大核威懾。這令蘇聯極為惱火,也為日後的古巴危機埋下了伏筆。

二、美國和古巴的恩怨

1898年美國通過美西戰爭戰勝西班牙,逼迫馬德里放棄古巴主權,古巴成為獨立國。美國與古巴訂立不平等條約,直接干涉哈瓦那政策,古巴實際上是美國的傀儡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華盛頓扶植的巴蒂斯塔政府廢除憲法,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引發民眾反抗。

1959年1月,卡斯楚領導的革命黨人終於推翻巴蒂斯塔政權,成立了古巴共和國。2月,32歲的卡斯楚出任總理。新政權成立初期,美古關係尚好,4月卡斯楚訪問美國,還受到艾森豪政府熱烈歡迎。美國仍希望把古巴留在自己勢力範圍內,鞏固它的拉美後院。中產階級出身的卡斯楚及他的多數戰友,本來也同蘇聯沒有任何瓜葛,甚至對馬列主義、共產主義學說尚無基本的認識。

1959年5月17日,古巴政府頒布第一個土改法,徵收了美國人在古巴擁有的大批地產,嚴重觸犯了美國在古巴的利益。1960年5月27日,美國宣布停止對古巴的一切經濟援助。隨後,美國開始對古巴實行貿易禁運,從經濟上制裁古巴。10月25日,古巴宣布將美國在古巴的企業全部收歸國有。

美古巴關係急劇惡化,卡斯楚開始轉向蘇聯。在1960年秋天在聯合國大會上卡斯楚面對美國人說:是你們促使我們尋求新的市場和新的朋友,它們就是蘇聯和社會主義世界。在這之後,我們就開始對這種社會主義產生了興趣並開始研究它。

1960年,古巴和蘇聯恢復了外交關係。

1961年1月5日,艾森豪政府於卸任前半個月宣布同哈瓦那斷交,凍結古巴在美資產。

1961年4月16日,卡斯楚宣布古巴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三、豬灣事件

1961年1月20日甘迺迪上任伊始,即面臨非常嚴重的國際挑戰。冷戰接近巔峰,蘇聯在歐洲腹地陳兵百萬,用一道柏林圍牆將歐洲分割,雙方隨時可能兵戈相見。

對於倒向蘇聯的古巴,甘迺迪開始策劃一場推翻卡斯楚政府的行動:由一個古巴的反政府組織向美國求援,這樣華府就可以向古巴提供軍事援助了。

1961年4月15日,在美國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駕駛B-26型轟炸機對古巴進行了兩天的轟炸,有5架被古巴戰機擊落。1000多名僱傭軍登上古巴豬灣,意圖占領一個臨時機場,以迎接古巴流亡政府。當年只有34歲的卡斯楚坐鎮指揮部,下令擊沉所有登陸船隻。古巴革命部隊擊沉入侵者的兩艘彈藥運輸船,只用了72個小時就擊潰僱傭軍迎來勝利。僱傭軍中1000多人被俘,約90人陣亡。

由於「流亡政府」沒有了可以降落的機場,巴流亡政府沒法發出他們的「求援」。對甘迺迪來說,他也就沒合法理由派遣海軍陸戰隊介入。於是不顧中情局反對和軍方壓力,甘迺迪下令中止這次大損美國政治威信、讓全世界嘲笑的草率行動。

豬灣事件後,古巴革命政權得到鞏固,卡斯楚逃過一劫,化身成反美「不死鳥」,這位大鬍子在拉美左派圈廣受歡迎,加快向莫斯科靠近。

四、蘇聯秘密在古巴部署飛彈

豬灣事件後,古巴開始向蘇聯求助,古巴的求援正是赫魯雪夫求之不得的事情。出於同美國爭奪霸權的需要,當時蘇聯正想在拉丁美洲找一個立足點,克里姆林宮對哈瓦那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切。大舉增加對卡斯楚政權的經濟、軍事援助。

1962年7月,卡斯楚訪問蘇聯,蘇古簽署了蘇聯在古巴部署中程飛彈的秘密協議,開始向古巴運送飛彈。

蘇聯把運往古巴的貨物改由蘇聯船隻運送,將幾十枚飛彈和幾十架飛機拆開裝到貨櫃里運往古巴。同時,3500名軍事技術人員也陸續乘船前往。每一枚飛彈都攜帶一個威力比在廣島的原子彈大20或30倍的核彈頭。經過偽裝的第一批武器是在7月下旬用商船運抵古巴的。

在此期間,蘇聯在公開場合一直否認在古巴擁有任何進攻武器。赫魯雪夫在給甘迺迪的信中表示:蘇聯不需要為了擊敗侵略,為了進行報復性的打擊而將自己的武器轉移到其他任何國家,例如古巴。赫魯雪夫並且保證,在11月美國國會選舉前,他不會挑起任何事件。一周以後,蘇聯政府發表了一個聲明:蘇聯的船隻是裝運「給古巴人民日用品和食物」。

直到1962年9月2日,蘇聯才公開宣布,蘇聯將向古巴供應武器和提供技術專家。此時,蘇聯的武器和專家的運輸計劃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聲。

五、秘密被發現 美國海上封鎖

1962年8月,美國發現了蘇聯設在古巴的飛彈發射場。

1962年10月14日,兩架美國U2飛機從南向北飛過了古巴西部上空。他們拍攝了大量照片。專家們仔細地研究照片上的每一個畫面。他們認出了一座發射台、許多發射彈道飛彈的建築物,一枚中程彈道飛彈。正在修建射程為2000英里的中遠程彈道飛彈基地。而且,美國鑑定專家確信,發射裝置上安裝的是飛彈核武器。

1962年10月16日,約翰·甘迺迪總統才得到上述情況的彙報。他對赫魯雪夫欺騙他的行為非常惱怒,感到蘇聯飛彈造成了一種嚴重的威脅。甘迺迪決定,要使蘇聯明白美國不惜一戰的決心。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點,甘迺迪向美國和全世界發表廣播講話,通告了蘇聯在古巴部署核飛彈的事實,宣布武裝封鎖古巴,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撤走已經部署在古巴的進攻性武器。

封鎖令一下,美國地面、空中和兩棲作戰部隊即開始集中。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隊也進入戒備狀態。美國總統下令,載有核彈頭的美國轟炸機進入古巴周圍的上空。

美國如此強硬的態度著實讓赫魯雪夫吃了一驚,於是他下令加快向古巴運送飛彈及蘇式轟炸機的速度。赫魯雪夫低估了美國的情報系統和甘迺迪政府的強硬態度。

10月23日,星期二。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表示仍要按蘇古協議繼續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堅決拒絕」美國的攔截,對美國的威脅「將進行最激烈的回擊」。

1962年10月24日,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護衛下,由90艘軍艦組成的美國龐大艦隊出動了。美艦從佛羅里達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個弧形,封鎖了古巴海域。

美國對古巴實施的海上「隔離」於10月24日上午10時起正式開始。美國海軍艦隻控制了幾千英里長的海域,監視往古巴去的船隻的一舉一動。整個古巴像個鐵桶似地被團團圍住了。

六、危在旦夕

在甘迺迪發表廣播講話以後的5天中,即從1962年10月23日至27日,局勢緊張到幾乎「難以忍受的程度」,核戰爭的陰影籠罩著整個加勒比海上空,整個世界危在旦夕。

10月24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空軍戰略部隊進入大戰前的最高戰備狀態。美國集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龐大的登陸部隊準備參戰,而且世界各地的美軍基地也進入戒備狀態,劍拔弩張地準備打一場全球性的核戰爭。

美國軍方也做好了發射洲際飛彈和潛載飛彈的準備。美國軍火庫中所有可用的飛彈都已處於戰備狀態。其中的一部分飛彈已經加載了核彈頭,預先設置了打擊目標,機載後在空中持續飛行。「整整一周的時間,整個世界都處在戰爭的邊緣,」蘇聯駐美國大使阿納托利·多勃雷寧事後寫道,「我們兩國都處於一種備受煎熬的緊張狀態之中。」

這種緊張感也體現在兩國元首的思考和書信往來之中。10月26日,赫魯雪夫在給甘迺迪的信件中寫道:「我想,總統先生,您不免也會對世界的命運存有一絲憂慮吧」赫魯雪夫用斷斷續續的威脅和魯莽倉促的決定來掩蓋他自己內心的恐懼,但事實上他是心存恐懼的。

七、「黑色星期六」險些觸發全面核戰爭

如果說古巴飛彈危機是美蘇冷戰年代的高潮,那麼10月27日「黑色星期六」堪稱這場高潮的巔峰。當天,三起意料之外的偶然突發事件,驚心動魄,扣人心弦,險象環生,差一點觸發全面核大戰。

1、美U-2偵察機古巴上空被蘇軍擊毀

10月27日清晨,卡斯楚給克里姆林宮發了一封電報,建議赫魯雪夫無所畏懼,率先使用核武器打擊社會主義陣營的共同敵人美帝國主義。

當天上午,美軍一架U-2戰略偵察機在蘇軍中程飛彈陣地上空偵察。當時蘇軍最高指揮官普利耶夫大將不在指揮所,格列奇科中將擅自下令開火,U-2偵察機被擊中後墜毀,飛行員魯道夫·安德森少校身亡。

「噩耗」傳到美國空軍司令部後,鷹派將領暴跳如雷,認為蘇軍公開挑戰,打響了古巴危機「第一槍」,決定空襲蘇軍防空飛彈和中程飛彈陣地。作戰方案上報白宮後,甘迺迪考慮再三,否決了軍方的空襲計劃。他決定繼續外交努力,把大規模空襲之日延期到10月30日星期二。

2、美軍偵察機誤入蘇聯領空遭攔截

10月27日上午,美軍飛行員莫爾茨比上尉駕駛U-2偵察機去北極執行採集空氣樣本的任務。極光強烈閃爍,莫爾茨比迷航誤入蘇聯領空200公里。蘇軍6架米格-21戰鬥機當即升空攔截。

為了救援迷航的莫爾茨比,美空軍司令部命令阿拉斯加防空指揮所,出動兩架F-102戰鬥機前去迎擊。要命的是,F-102是單人單座戰鬥機,唯一的防禦手段就是一枚核彈頭,核按鈕沒有電子鎖定裝置,不需要任何人授權,飛行員單獨一人就可以決定是否發射核飛彈,極易擦槍走火。

26歲的F-102飛行員萊昂·施穆茨中尉恐懼地回顧說:「即便是引爆一枚小型核彈頭,都可能導致全面核戰爭。」

幸運的是,馬上就要被米格機追上之時,迷航的U-2偵察機找回了正確的航向。驚出一身冷汗後,美蘇與一場核衝突擦肩而過。

3、蘇軍潛艇險些發射核魚雷

蘇聯在古巴附近海域部署了一個潛艇編隊,共有四艘「狐步級」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每艇配備21枚常規魚雷,一枚核魚雷。

10月27日晚,美軍「蘭道夫號」航母戰鬥群,為逼蘇聯潛艇浮出海面,向隱藏在海底的B-59號潛艇投擲了五顆訓練用深水炸彈,殺傷力很小,但爆炸聲響如雷鳴。在深水炸彈的震盪下,艇長瓦連京·薩維茨基中校已誤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打響,下令準備發射核魚雷。萬幸的是,潛艇大副瓦西里·阿爾希波夫中校執意不同意發射核魚雷,建議上浮後與總部取得聯繫,終於避免了一場迫在眉睫的核衝突。

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館長托馬斯·布蘭頓於2002年感慨說:「瓦西里·阿爾希波夫拯救了世界!」

八、妥協與讓步

在人類瀕臨毀滅的邊緣,赫魯雪夫希望在不蒙羞的前提下解決這場危機。10月26日,他在給甘迺迪的信中寫道,戰爭只會帶來「死亡和毀滅」,「只有精神病人和自殺者」才會發動一場進攻戰。赫魯雪夫表示如果美國承諾不入侵古巴,「一切馬上改觀」。然而,10月27日的第二封信中則表示,希望夠以蘇聯從古巴撤出飛彈為交易籌碼,換取美國從土耳其的基地中撤離木星飛彈。

甘迺迪立即拒絕了這種交換方法。他沒有答覆這封信,但白宮發表了一份聲明,指出土耳其與古巴危機毫不相干。

正當應採取什麼對策一籌莫展的時候,羅伯特·甘迺迪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擺脫危機的辦法。他說,為什麼不可以不理睬赫魯雪夫的第二封信而只回答第一封信呢?於是,約翰·甘迺迪向赫魯雪夫發出了接受他10月26日星期五"提議"的信。

赫魯雪夫領會了甘迺迪的暗示。此時他已通過情報部門獲悉,如果第二天不給美國答覆,美軍就會在29日或30日轟炸蘇聯的飛彈設備和古巴的軍事目標。再拖延下去,就意味著死亡。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電台廣播了赫魯雪夫的回信。信中說:「蘇聯政府除了此前已下達的在武器的建築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現又下達新命令拆除您所稱為進攻性的武器,並將它們包裝運回蘇聯。」

隨著這一句話的播出,這場嚴重的古巴飛彈危機結束了。

1962年11月11日,蘇聯部署在古巴的42枚飛彈全部撤走。1962年11月20日,甘迺迪宣布取消對古巴的海上封鎖。與此同時,蘇聯政府命令蘇聯武裝力量解除最高戰備狀態。

加勒比海又平靜了下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6YP2m0BMH2_cNUgGo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