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斕彩 賀蘭山自然·人文·科普岩畫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院開幕

2024-07-05   東麓觀察

2024年7月5日,由銀川市賀蘭山岩畫管理處、浙江省博物館學會、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學會、銀川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銀川文旅集團賀蘭山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主辦,浙江自然博物院、銀川世界岩畫館、銀川韓美林藝術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博物館承辦的「石光斕彩 賀蘭山自然·人文·科普岩畫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館二樓油畫廳開幕,展期至8月31日。

賀蘭山,聳立於我國廣袤的西北大地上。與眾不同的地質、地貌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孕育出了勤勞勇敢的賀蘭山先民和別具一格的歷史文化。岩畫,早在文字產生之前就已出現,是古代先民利用石器、金屬器或礦物質顏料在岩石上製作的圖案作品,是中華民族一萬年文化史的部分縮影。

賀蘭山岩畫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境內,這些岩畫分布在山脈的東麓,綿延數百公里,記錄了遠古人類約3000至10000年前的生產生活場景。上萬幅描繪狩獵、祭祀、娛舞、爭戰等場景以及動植物的岩畫,彙集成了一座栩栩如生的「藝術畫廊」。這些岩畫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神靈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人類文明史、宗教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

岩畫中的動物形象,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動物圖像既是古代游牧民族生態觀念的體現,通過觀察動物的習性、行為和生態環境,形成了獨特的生存智慧,也是古代游牧民族生活狀態的反映,通過描繪放牧、狩獵、祭祀等生產生活場景,展現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徵,還蘊含著文化和宗教的寓意,某些動物圖案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和象徵意義,成為了遠古人類崇拜和祭祀的對象。這些動物岩畫不僅展示了遠古人類對於自然和動物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們對於生命和宇宙的探索和思考。

展覽通過「走進賀蘭山」「遠古藝術」「石魂守望」三部分,對賀蘭山地質地貌、動植物等自然資源以及賀蘭山岩畫豐富的文化內涵進行全方位的展示,讓觀眾了解賀蘭山形成的基本脈絡,感受古樸、獨特的藝術魅力。展覽彰顯根植於賀蘭山文化中的岩畫文化,使其成為傳播中華文明、傳承黃河文化的主陣地,從而吸引更多人認識賀蘭山、熱愛岩畫、保護岩畫、傳承岩畫文化。

來源:銀川文旅集團賀蘭山岩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