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脫鉤」失敗!德國被迫買單,盟友從中國進口更多了

2023-10-30     財說得明白

原標題:美國「脫鉤」失敗!德國被迫買單,盟友從中國進口更多了

美國從上一任總統特朗普時期就開始老是想著搞脫鉤,建立自己的經濟小圈子,總覺得肥水不能流入外人田。

但現在看來,經過兩任總統的不斷努力,脫鉤出現了巨大的意外。

不但美國如此,現在甚至還連累了德國,德國也想跟著搞脫鉤,反而有可能被反脫鉤了。

反而美國的一些盟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跟隨脫鉤,變成了中間商,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01

我們先來看一個離我們似乎有點距離的例子。

去年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在美國的操控之下,歐洲各國紛紛停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

也就是說,歐洲與俄羅斯在能源供應方面逐漸脫鉤。

但這個脫鉤的效果如何呢?

俄羅斯的能源出口收入似乎並沒有太明顯的減少,至少在過去一年多,雖然先經歷了下跌,但又慢慢地漲上來了,今年的情況可能比預期還好一點。

一方面的原因來自於能源價格上漲,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俄羅斯將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到亞洲了。

更搞笑的是,印度大量的購買俄羅斯的原油,經過再加工之後,其中的不少部分賣到了歐洲。

所謂的脫鉤,只是直接的貿易減少了,中間周轉的貿易反而增加了,而且這對於歐洲來說進口的成本增加了,這也是歐洲的通貨膨脹高於美國的原因之一。

02

類似的情況同樣也出現在美國。

美國搞脫鉤以來,加大了從越南墨西哥等國家的進口。

從2017年到2022年,我國的商品在美國的進口份額中占比從21.6%降到16.3%,現在美國進口商品最多的兩個國家是墨西哥和加拿大,我們僅排在第三。

但與此同時,墨西哥和越南等國家,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卻大幅度的增加。

以墨西哥為例,過去這5年里,從我國進口的汽車零配件早已實現了翻倍增長,然後在墨西哥境內經過組裝之後,絕大部分汽車產品出口到美國了。

至於俄羅斯的石油經過印度流入歐洲,有許多的相似點。

當然美國也在儘可能地增加自身的製造能力,不過卻困難重重。

一家在上海的國內新能源廠商表示,他們也已經在美國完成選址,未來將在美國建廠。但是,公司卻將此作為一個可有可無的安排而已。

經過市場分析,他們認為在美國投資光伏並不容易,雖然美國通過削減通脹法案,希望振興本國的新能源行業,但是美國在相關產業鏈方面太缺乏了。

要完成生產,這一個中國廠商需要從中國將鋁框,托盤,紙箱甚至打包帶等東西出口到美國的工廠去。

而且更要命的是,還需要從美國以外運石頭過去,因為石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需要用這些原料來製造太陽能面板的玻璃。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怎麼脫鉤?

03

自從美國提出了脫鉤之後,德國的政客覺得很有道理,也跟隨行動,但現在面臨更大的困難。

以德國的汽車產業為例,這本來是德國製造的拳頭產品,現在的出口卻出現了非常大的困難。

現在德國的汽車產業對中國的出口降幅比較明顯,而另一方面,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卻強勢崛起,出口翻倍的增加,對德國的傳統汽車行業造成了嚴峻的考驗。

德國很有可能成為反脫鉤的經典案例。

其實地球已經成為了一個村,多年的市場化發展之後,目前形成的產業鏈布局自然有其深刻的道理。所謂脫鉤,只不過強行在原有的產業鏈上增加中間環節而已。

美國哈佛商學院的經濟學家阿爾法羅撰寫的論文中指出了這個事實,中美的直接貿易減弱了,但是通過越南墨西哥為紐帶的間接聯繫反而增強了。

英國的媒體「經濟學人」也認為,現在供應鏈越來越複雜,貿易越來越昂貴,而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從來沒有減少。

事實就擺在那裡,美國難道一直選擇視而不見嗎?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530c507a9db14c7689ea58e2eb457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