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齊,田氏是如何取代姜姓入主齊國的?

2023-09-27   尋根拜祖

原標題:田氏代齊,田氏是如何取代姜姓入主齊國的?

公元前386年,周天子冊封田和為齊侯,這標誌著齊國的家業名正言順地落入了田氏的口袋。七年後,流浪海島的齊康公姜貸病逝,至此,姜氏齊國最後的痕跡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齊國本來是周武王冊封給姜太公的封國,怎麼就被田氏家族「鳩占鵲巢」了呢?故事要回到三百年的陳國。

陳完落難,齊桓公仗義收留

公元前705年,陳厲公喜得貴子,取名陳完。那一天正好周王室的太史剛好在陳國公幹,於是陳厲公請求周太史幫忙給這孩子算一卦。

太史搗鼓了一陣後不由皺起眉頭:「怪了,這孩子有享國的命,卻又不在陳國,應該是在姜姓之國。但這事又不發生在他身上,而是八代之後的子孫。」

我要是陳厲公,就會給周太史一個白眼:說的什麼亂七八糟?神神叨叨的,騙賞錢用這麼費勁嗎?

豈料,歷史仿佛真的為陳完改變了軌跡,原本風平浪靜的陳國變成了風暴中心,父子、兄弟、叔侄相殘的事頻發爆發,國君之位也從陳厲公一系轉到了陳宣公手上。

陳宣公又因為寵愛小妾的兒子,冤殺了太子禦寇。由於跟禦寇是好友,陳完被卷進了是非,於是他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逃到了齊國尋求避難。

當時的齊國在位的正是赫赫有名的齊桓公,作為天下霸主,齊桓公展現出博大的胸懷,他不光收留了陳完,還賞給一塊封邑,讓陳完擁有了齊國大夫的規則身份。

為了表示紮根齊國的決心,陳完改姓「田」,還娶了齊國上卿懿仲的女兒,由此融入了齊國的上層社會。

姜田聯姻,田氏躋身齊國卿室

田完與姜氏的聯姻只是個開頭,後來田完的孫子田桓子又娶了齊莊公的女兒。在姜氏血脈的加持,以及齊莊公的寵幸下,田氏開始步入齊國政治的高層。

作為一名外來客,田氏家族秉承了田完的低調內斂,並將他們的智慧發揮到了極點。田常在位時曾經有一個舉動,至今依然被人津津樂道,這個舉動就是「大斗借糧,小斗還糧」。

每次百姓向田氏借糧時,田常總是用大斗稱量,而百姓還糧時,則用小斗計量。如此一來,田家明顯吃了大虧。於是百姓們奔走相告,四處傳唱田氏的恩德,並引得齊國的百姓紛紛跑到田氏的封邑謀生。

您可能會說,這種賠本的買賣怎麼持續?田氏能經得起大量失血嗎?

您太小瞧田常的智慧了,他這一招根本不是失血,而是造血,不,嚴格來講這叫「巧取豪奪」,名利雙收的好買賣!

古代生產力落後,封邑里的百姓就是稅源、財富的創造者,誰擁有更多的奴隸和平民誰就擁有財富。田常此舉等於將其它貴族封邑里的百姓吸引到他的地盤來了,事實上他用借糧的損失賺取了大量的勞動力。

田常還做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他廣納齊國美女數百名,卻主動打開後院的大門,任由賓客們跟這些美女「互動」。

你以為他又吃虧了?其實他又大賺了一筆,這一回他賺了七十多個「兒子」。這些兒子們的忠誠度絕非賓客們所能比的,他們事實上成了田氏家族最生猛的打手。

消滅強宗,田氏獨霸齊國政權

在齊國站穩腳跟後,田氏開始向權力頂峰開始衝擊。按照春秋時期的慣例,齊國的政權掌握在姜姓後裔國氏、高氏、鮑氏,欒氏、慶氏等上卿家族手裡。為了扳倒這些家族,田乞展現了高超的政治手腕。

他先聯合鮑氏、欒氏和高氏,滅掉了慶氏,又利用欒氏與高氏的矛盾,聯合鮑氏分別打敗了欒氏和高氏。

接著他又利用鮑氏廢黜齊晏孺子,打敗國氏,並擁立了齊悼公。

隨著齊悼公的上位,田氏獨任國相,從此齊國的軍政大權落入田氏家族手上,而姜氏強宗們全都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廢殺國君,田氏掏空姜氏社稷

田乞擁立齊悼公後,第一次對國君舉起屠刀,受害人就是被他廢黜的齊晏孺子(齊景公之子)。

此後,田常與鮑氏發生矛盾,他帶兵闖入宮中,殺了政敵監止,並一路追擊,殺了齊簡公,並擁立了齊平公。

為了取代姜氏,田氏不斷掠奪國君的土地,擴大自己的封邑,同時又與晉國的韓、趙、魏三家達成同盟,經濟上互助、軍事上互救、政治上互援。

至此,田氏大權在握,已經不再掩藏鋒芒,而是架空國君,成了齊國事實上的主人。

田和逐主,田和完成田氏代齊

公元前404年,齊康公姜貸即位,姜齊最後一位傀儡登場了。

這位齊康公胸無大志,整日忙著花天酒地。有人說,這其實是齊康公的聰明之處,姜氏天下已經無可挽救,此時如果他企圖跟田氏奪權,下場會更慘,所以莫不如苟延殘喘。

即便如此,田氏已經羽翼豐滿了,怎麼會讓齊康公占著茅坑呢?

就在齊康公即位的當年,田和陪同韓、趙、魏三家拜謁周天子,親眼見證了三家被冊封為諸侯取代了晉國的「現場直播」。

回到齊國後不久,田和就將齊康公的安樂窩從臨淄宮城搬到了芝罘島。從這一刻開始,齊康公變成了「島主」。

公元前386年,在韓趙魏三家的聲援下,周天子再次蓋下橡皮圖章,冊封田和為齊侯,從法律上承認了田氏代齊的合法性。

齊康公在度過了七年「飽餐海鮮」的日子後病逝于海島,至此姜齊最後的痕跡消失了。齊國的殼子雖然還在,但囊子已經換做了田氏。

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為標誌,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更加「禮壞樂崩」的年代——戰國時期。

有意思的是,三百多後田氏後裔複製先人的光輝,再次「鳩占鵲巢」,那次的倒霉蛋姓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