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風斗雨 初心如磐!「最強颱風」面前,濟南人民贏了!

2019-08-14     歷城檢察

8月13日下午,雨後初霽,陽光灑向泉城大地。此時的濟南已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濟南人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在「最強颱風」面前挺住了!我們贏了!





事非經過不知難。時間回到8月10日,剛剛入秋的濟南,天空陰雲籠罩,迎戰颱風的氣息漸愈濃厚。此時,今年第9號颱風「利奇馬」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已在南方肆虐兩天,僅浙江就有303.6萬人受災,死亡18人,另有14人失聯,200餘間房屋倒塌……

險情面前,重任在肩;不負初心,勇往直前。能否戰勝「利奇馬」,事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市安全運行,是對這座城市的又一次重大考驗。

這一戰,濟南自信從容、團結協作、運轉有序,從超前預判到調度有序,從值守到位到救援有力,展現出城市治理的成熟高效與防汛度汛機制的科學完備;

這一戰,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積極踐行初心使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在傾盆而下的大雨中與險情搏鬥,跟災情賽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忠誠和擔當,讓鮮紅的黨旗在防汛防颱風一線高高飄揚;

這一戰,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守望相助,解救被困群眾、搶修被毀路段、排查安全隱患、疏導道路交通、維護治安秩序,共同為城市築起一道道安全屏障,為市民撐起一片晴空。

戰風斗雨,初心如磐!守望相助,撐起晴空!

面對最強颱風,濟南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份答案中,有城市尊重自然、持續提升防災處險能力的厚積薄發,有管理有序、運轉高效的「關鍵時刻顯身手」,有1000萬民眾勠力同心的「強大合力」。

奔跑在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征程上,濟南也許會遇到比咆哮的颱風、瞬間的暴雨更艱巨的挑戰,但擁有了這些寶貴的品格,我們深信,這座城市強有力的脈搏定會奏出令人期待的最強音。

身先士卒

鮮紅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它有四大特點:登陸強度強、風雨強度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我20多年的工作經驗中,從來沒有在重要天氣預報里預報過這麼大的降雨量,特大暴雨在我們的預報中都非常謹慎。」市氣象台副台長尹承美說,「利奇馬」刷新了她從業21年來的預報記錄。

雨情就是命令,吹響立刻集結、旋即出發的衝鋒號;汛情就是試金石,能夠檢驗黨員幹部的戰鬥力;災情是一面鏡子,能夠折射出黨員幹部的為民初心。

11日下午,淄博市孝婦河分支人字河出現險情。人字河最終會流入小清河,這意味著如果人字河流量變大會影響小清河濟南段的行洪。得知這一情況後,晚上剛在市防汛指揮中心調度完防汛防颱風工作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立即連夜冒雨來到小清河沿岸,仔細檢查小清河水位,看望夜間值守的幹部群眾,反覆叮囑值班人員密切關注水位上漲情況,按照有關預案要求準備好沙袋等防汛物資,切實做到嚴防死守。一旦發現水位漲勢快,甚至出現河水倒灌,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守住河堤,保護城市安全。

當天晚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來到市防汛值班室,實時了解全市降雨情況,與工作人員研究應對舉措,一直盯到深夜。早上一上班,孫述濤再次來到市防指會商室,了解情況、調度工作。

颱風對章丘區、萊蕪區影響較大。特別是章丘區降雨量達到超強度特大降雨級別,據有關部門推測超過200年一遇。颱風暴雨肆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12日上午,王忠林和孫述濤冒雨到章丘區、萊蕪區,看望受災群眾,現場指揮調度防汛搶險工作。

風雨之中顯擔當,暴雨中無數黨員幹部沖在前;危急時刻,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則成為堅強堡壘,築起一道堅強的鋼鐵大壩。

12日15時39分,暴雨紅色預警取消後,等待水庫新數據的間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康江把手放在額頭上,打了幾分鐘的盹。在調度室的沙發椅上,他整整熬了4整夜、100個小時。康江的桌上,放著一根香蕉和兩個雞蛋,這是4天來值班中不知道落下的哪一頓飯。桌前,是一台監控濟南各大中型水庫實時泄洪畫面的電腦,還有一疊厚約5厘米的幾百張水庫庫容、進出庫流量數據的調度表。過去100個小時,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庫和沿線河道情況都需要經他核算、分析,最終確定是否泄洪、何時泄洪、以什麼流量泄洪。正是在他的堅守下,城市河道行洪才能合理有序調度。

國棉三廠五宿舍年代久遠,能否扛得住暴雨令人擔憂。11日下午,緯北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永春,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明超冒雨來到這裡,走進平房戶和孤寡老人家中,及時組織疏散。

章丘區普集街道東河北村有400多戶村民,算得上是一個大村。但村裡年輕人多在城裡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村南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平時自己一個人住。當時家門口的水都快沒過膝蓋了,她自己肯定出不來。村裡一名黨員知道後,挽起褲腿就到老人家中,把老人背了出來。」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全市深入開展。暴雨之中,濟南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他們總是選擇朝著最危險的地方「逆行」,用一個又一個「最美身影」在風雨中鑄成不倒的柱、不倒的梁,讓一面面鮮艷的黨旗在這座城市迎風飄揚。正如一名黨員所說:群眾的安全,就是我們「逆行」的最大動力!

積極應對

守護10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面對「乖戾」的極端天氣,防汛工作寧可「撲空」,也必須要留足「提前量」,做好充分準備,確保隨時能戰、戰則能勝。

當暴風雨來臨,濟南全城戒備,早早做好迎戰颱風的充分準備。

精準研判,提前預警,讓濟南人迎戰「利奇馬」做到知己知彼。

8月10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做好第9號颱風過境期間值守應急處突等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站在維護社會穩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此次颱風過境期間做好值守應急等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提高政治站位,超前安排部署,嚴格落實領導到崗到位帶班和值班值守制度,確保通信聯絡暢通,保障應急處突等各項工作正常運轉。8月11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做好颱風「利奇馬」強降雨天氣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提出,各中小學校(含幼托園所、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培訓機構)12日全天停止校園活動;除直接保障城市運行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外,其他用人單位可採取臨時停產、停工、停業等措施。

在濟南市氣象台9日發布「利奇馬」第1期預報後,濟南市防指9日下午發布汛情藍色預警;10日上午,根據濟南市氣象台的「利奇馬」第2期預報和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濟南市防指將汛情藍色預警升級為汛情黃色預警;10日22時45分濟南市氣象台發布暴雨橙色預警後,濟南市防指決定啟動防汛Ⅱ級應急響應;11日11時25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升級為暴雨紅色預警信號,濟南市防指11時45分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

8月11日一早,濟南報業推出的《@濟南人這份泉城度汛攻略請收好!》在「愛濟南」新聞客戶端推送後,立即成為濟南人微信朋友圈爭相傳閱的文章,閱讀量超過6.5萬次。

一次次緊急通知,一次次及時預警,一條條提醒信息……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萬無一失,奪取防汛防颱風主動仗、必勝仗。而事實也證明,當狂風開始大作、暴雨傾盆時,我們實現了坦然應對,與風雨誓比強。

暴雨來襲時,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應對,各區縣啟動最高級別響應,按照職責分工和實時指令,高效率地開展各項工作——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下達緊急「停工令」,要求所有在建工程項目立即停工,嚴禁冒雨冒險施工作業;市教育局下達緊急「停課令」,要求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一律停止校園(教學場所)活動;各大汽車客運站發往濟南以東方向客運班線全部停運;全市17座黃河浮橋全部拆除,徹底消除風險隱患;各景點、公園一律不得接納遊客;供電單位提早部署,積極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組織領導,把握重點區域,部署防範應對措施;燃氣公司24小時密切監測市區管網運行情況及各場站雨情……

出現險情,高效從容應對——小清河歷城一處堤防出現缺口,經過緊急處置後解除了危險;長清區發生村級道路旁山體坍塌1處,緊急封路;南部山區發生小型崩塌10處,均安全處置;章丘區官莊盆崖公路沿線發生滑塌造成道路堵塞,及時清理完畢通車;308國道因大樹被風颳倒交通遇阻,接警後天橋區消防大隊梓東中隊立即趕到現場,僅用15分鐘就將大樹清理完畢,恢復路面通行;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紛紛沖入雨中,將最新汛情實時直播,呈現給廣大市民……

從容與有序,得益於這座城市的厚積薄發。我們牢牢堅持「防字優先」——早計劃、早部署、早檢查、早落實、早發現問題、早消除隱患,讓工作跑在災害之前;我們及時發布防汛預警信息——新聞客戶端、報刊、廣播、電視、手機簡訊、信息網絡、電子顯示屏等媒介編織成一張巨大的信息網,城市汛情實時預警信息在這張信息網上快速流通、告知;我們的防汛工作常備常新、有備無患——各級防汛搶險隊伍接近於實戰的應急演練、大到積水片區小到積水點的整治、每年都在疏浚的排洪河道和下水道、開展細緻全面的防汛設施大檢查……每一次未雨綢繆的努力和防患於未然的付出,都是為了百姓的安心放心。

關鍵時刻,這座城市把防汛作為頭等大事、首要任務,各級統一組織、統一指揮和統一調度,不讓一個地方有紕漏,展現了城市管理的成熟高效與防汛度汛機制的科學完備,用風雨擔當的果斷行動守護了1000萬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眾志成城

濟南人守望相助擊退「暴雨狂風」

13日凌晨,好消息傳來——章丘區相公莊街道東皋西村最後一名受困群眾被成功救出。受颱風影響,章丘區及周邊區域普降特大暴雨,多地受災嚴重,其中東皋西村約2000名村民被困。災情就是命令。從8月11日晚開始,救援力量不斷向這裡集結,應急管理、公安交警、武警官兵、消防隊員、醫療保障、志願者等組成的救援隊動用挖掘機、推土機、直升飛機、皮划艇、衝鋒舟等專業救援設備,持續不斷開展近30個小時救援,全體村民均成功獲救。

災難無情人有情。在這次與暴雨的搏鬥中,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全力以赴打好這場硬仗。一股股愛的暖流、一次次善的義舉,擊碎了狂風暴雨的冷酷。

8月11日,颱風天氣中的泉城義工泉城廣場志願服務崗像往常一樣熱鬧。一大早,泉城義工志願者李愛萍、兵媽媽齊亞珍、張亭、趙美就不約而同地來到小木屋,像往常一樣將小木屋打掃乾淨,穿上「紅馬甲」在這裡值守。與平時不同的是,當天有好多前來避雨和問路的市民遊客。來自上海的張女士帶著上高中的兒子趁暑期來濟南遊玩,原本已經買好了回程的高鐵票,但因為天氣原因回不去了,於是到泉城廣場遊玩。雨下大了,母子兩人只帶了一把傘,十佳義工李愛萍就把自己的雨傘借給了她。為了能讓市民遊客安心避雨,李愛萍自費購買了瓜子、花生等零食,讓大家在小屋裡有「在家」的感覺。颱風過後,泉城義工又向全市志願者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積極參與災後秩序恢復工作。

8月12日7時34分,歷城公安分局董家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有一名老人在趙家橋村附近被水沖走。董家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處置,因不了解老人具體位置,民警就在現場附近涉水展開搜救工作,終於在一處小樹林中發現了被水沖走的老人。民警和應急救援人員蹚著齊腰深的流水,用繩索將老人救出,並送到醫院檢查身體,直至將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暴雨中,愛濟南市民記者記錄下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瞬間。市民記者任善昆寫道:8月11日16時10分,濟南郵政七里山投遞部投遞員第二次敲開我的房門,送來今天下午的投遞信函,認真掃碼、請收件人簽名、核對收件。此時,室外風雨交加,感動之際道一聲:辛苦了,投遞員!愛濟南市民記者馮曄寫道:8月11日的大雨,導致山景園小區七、八號樓停電。物業人員搶修未果,晚9點為每戶業主送來一根蠟燭。事雖不大,但這一點光亮,卻暖和著我們的心。

凡人善舉,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溫情。8月11日晚,歷下區大明湖街道縣西巷社區收到了一份別樣溫暖的「外賣」,轄區70多歲的老黨員楊念美,讓兒子王新為社區防汛值班人員送來剛出鍋的水餃。王新說:「我經過居委會時,看到燈還亮著,你們社區幹部還在為了居民的安危辛苦值班,這些年來小區的變化,我們看在眼裡,社區幹部們的拼勁,我們也感動在心裡。今天想向堅守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表達自己的一點心意。」

風雨中,像這樣的感人瞬間,隨時隨地都在上演,溫暖著整座城市。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在抗擊颱風暴雨的過程中,那些逆風涉水前行的身影,用行動展示了這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一座有擔當的城市、一座屹立不倒的城市。

來源:濟南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2CbkWwBvvf6VcSZUi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