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餐飲從業者:熱乾麵提價2塊被投訴 他們居然說我投機倒把

2020-03-31     中國食品安全網

疫情發生至今,兩個多月過去。餐飲行業一直在突圍、自救。

國家統計局數據,1至2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商務部監測顯示,截至3月26日,餐飲業復工率達到80%。現在,那些連鎖店、小餐館過得怎麼樣?

記者對話了四位餐飲業者,看看他們身上正在發生什麼。

為了更加直觀呈現內容,下文以口述形式呈現。

危機感時時刻刻逼在你喉嚨

小龍坎控股集團媒介公關經理邵茜:

1月24日,成都小龍坎的上座率、訂餐率明顯降低。

1月26日,決定把成都和重慶直營門店全部關掉,全國小龍坎也開始陸續閉店。全國800多家小龍坎,2月初的時候,關閉了接近94%的門店。

疫情最重的那一個月,小龍坎全球門店營業額損失近4億元。

春節本來應該是生意紅火的時候,但店裡就沒有營收,所有人都待工,這種危機感時時刻刻是逼在你喉嚨上的。

閉店了但火鍋食材是新鮮的,我們就直接銷貨把食材賣出去。

小龍坎的外賣去年3月上線,去年上的是冒菜品類,今年疫情新上線了大火鍋,能送到家裡自己煮,現在外賣品類更豐富。

從最開始300多家店可以做外賣,拓展到現在400多家來做外賣,自己也在開發小程序。

成都是餐飲重鎮,其實疫情期間,餐飲企業也在爭分奪秒地去搶機遇。

我們也在研究比如社區拼團等新模式,也做了一些跨界營銷,像跟國窖1573合作的餐酒搭配銷售模式。

2月16日,小龍坎參加聚划算的主廚直播做菜,第二天凌晨開售10分鐘,小龍坎自熱火鍋售賣有1萬多盒,20分鐘小龍坎全店交易突破20萬元。

對比上個月同日的交易額,2月17日小龍坎的成交量增長超過了1200%。

成都小龍坎首批線下門店復工是3月6號,那天有9家門店開張,雖然門店一再提示不建議排隊,但當天成都春熙概念店門口已經出現「北歐式排隊」,都隔三差五帶著口罩排隊。

到3月17日,成渝兩地的小龍坎共接待7885桌客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就座數下降了13338桌,降幅達62.8%,營業額下降了62.8%。

到現在,成都直營區的營業額只是恢復到了往日的30%至40%,基本上是可以代表全國小龍坎整個大盤的水平。

好消息是,目前來看,全國800多家小龍坎還沒有出現倒閉情況,有些只是沒有復工,現在復工率大概是在70%到80%。

餐飲行業抗擊疫情這場仗,不好說輸贏,但是真的是很大的挑戰。

有的企業能應對好就脫胎換骨,有的企業可能就不在了。疫情是品牌蓄力的好時機,未來要繼續保持品牌勢能。

估計報復性消費可能很難到來。其實疫情之後,人們應該會更關注健康、家人,但對於消費、出去玩、大吃大喝能有多少實際行動,真的很難說。

很多人會發現,其實不用天天在外面吃飯,跟家人在一起吃飯看電視也很開心。

我覺得現在餐飲行業還在最難的階段中,所有困難在疫情中爆發出來,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小龍坎始終相信,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我們現金流有很大的壓力。我們去申請貸款,去跟別人談減免租金,但小龍坎很多的店是街鋪,房東是私人的,不好去說減免。

疫情給餐飲行業也確實帶來了好處,有了更多的規範,特別是食品安全衛生,以及外賣的美觀度、便捷度,消費者的要求在提高。

未來,應該會有很多商家更傾向數字化經營,開始嘗試直播帶貨,以後餐飲行業直播帶貨的模式可能會持續下去,但還是要兩條腿走路,注重品牌維護。

熱乾麵從6塊漲到8塊被人投訴

武漢重油燒麥牛肉粉麵店嚴師傅:

疫情來了,我的工人都走不了,在宿舍里,如果不營業的話,工人回不去,他們怎麼過?

周邊很多人平時都不開火,我這裡還有個經常來吃東西的病人,定期要去醫院做透析的,也要吃飯。

那就決定過年就不休息了!

要繼續開店,問題也來了。準備原材料很困難,而且很多塑料袋、打包的盒子、一次性的碗和筷子,都不夠。

剛開始資源很缺乏,最開始只能做一種吃的,那個時候去進貨不管價格,只要能有東西買回來,就變著花樣做,有什麼就做什麼。

粉廠停了,就沒有米粉了,就聯繫麵條廠,跟人家說不要休息,保證熱乾麵給我,只有熱乾麵的話,那就湯的、拌的、炒的都做。

去中百超市採購,有什麼買什麼,在京東上買碗,去超市買塑料袋。

買乾子,以前是4塊錢左右一斤,現在19塊一斤,還很難買到;

小蔥三四塊一斤,現在12塊一斤;

包裝盒,平時買5毛一個,京東現在買1塊一個,運過來要很久,運費也貴很多。

從食材成本來說,比平常起碼是增加了四五倍,我們賣出去肯定會要加一點點價,我們也虧不起,也是老百姓。

但如果我不做的話,就是倒閉,連本錢都收不回來,工人連工資都拿不到,起碼我維持住,小店還在運轉,說不定能熬過去。

前幾天有物價局找到我,說有人投訴我這裡的熱乾麵賣得貴了,原來外賣6塊一碗,現在8塊。

我現在基本只有外賣,以前還有堂食,包裝盒成本上來了,現在工人工資都是給三倍,漲了2塊錢,他們居然說我投機倒把。

我自己沒有工資,但工人的待遇福利要保證,一天賣幾千塊錢,算算食物的成本,房屋水電的成本,人工的成本,現在營業狀況很困難。

過年那個時候,有人從後湖、漢陽找吃的,都沒有開門的店,一直找到我這裡,看見還開著。

我們給民警、給醫療人員都送餐。之前湖南醫療隊上夜班的醫護人員,下午3點到晚上9點上班,全程穿防護服,不好打電話訂餐,下班就吃泡麵。

醫院那邊有人聯繫到餓了麼平台,但那個時候騎手也不上班,就去聯繫騎手,也聯繫到了我們,我們晚上本來不營業的,他們晚上要吃,我們就給他們做。

有人說我們發了財,真的是不能理解。

做北京最後一批開堂食的店

胖妹面莊店主杜天奇:

大年初一初二,我們開始計劃做外賣。

以前是從來不做外賣的,因為堂食就忙不過來,加上店裡地方很小,如果開外賣的話,小哥來取餐,會影響堂食用餐。

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的小面、豌雜麵,外賣對口感影響很大。

但沒辦法,決定要做外賣了,我們就把菜單拿出來,把適合做外賣的整理出來,去整理塑料袋和包裝盒。

這裡有個機緣巧合,雖然之前一直不做外賣,但去年11月我們開始做打包生面給顧客,帶回家要自己煮,類似於半成品,當時的想法是為了從口味出發做的決定,也滿足客人在家裡吃的想法,就做了能帶走的生包。

那時就準備好了印著自己店鋪logo的膠帶、塑料袋、煮麵說明書這些東西,碰上疫情就直接拿出來用了,算是相當於提前準備。

我們以前是拒絕外賣的,29號年初五我找到美團那邊,去問能不能辦理上線。

它需要營業執照、衛生證,還有一些基本的照片,我們手頭都有,就馬上提交了。

但美團那邊總部說初九才上班,審核也需要幾個工作日,然後我就開始每天催,求著別人趕緊把美團打開。

初九左右,我們成了美團年後上班的第一批上新商家。

但我們的醬油、麻醬都是重慶發貨,也耽誤了好久,影響了我們的線上開業的時間。等原料到了,2月14號開始了正式線上營業。

我現在比正常營業的時候更努力。

因為以前,只要開門就有客人,盯好出品,之前運營不運營,客人都是那麼多,店也就那麼大,我再怎麼努力,營業額也就在那兒。

疫情之後,線上營業,我開始琢磨公眾號,有計劃地去推送內容。我自己會比較關注數據,每次推送完都會去算一下,訂單量都有上漲,每周的流水都在往上走,努力是會有作用的。

基本上,我手上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自己已經使出全力了,挺滿意的,最起碼能讓員工都足額拿到自己該拿工資。

線上營業第一周的流水是原來堂食的30%。

我們有一個做餐飲的小群,周邊店主也在裡面,他們說三成的流水已經很好很好了。

把疫情發生到現在的全部流水算一下的話,大概到了原來的五成左右,但如果我們做活動或者推送微信內容的第二天,單日的流水可能會衝到70%。

因為店鋪面積小,來的人一多,很容易聚集,我們的想法是要等到疫情完全解除後再線下營業,肯定是要做北京最後一批開堂食的小餐館。

即使這麼努力,做到了別人看來很高的比例,但還是虧空。

我們租了三個員工宿舍,兩個庫房,一個店鋪,六個地方的房租要交,除了店鋪2月份的租金免了,其他地方都是正常交。

最大的經營壓力就是租金,所有租金加在一起差不多一個月要超過10萬。

對我自己來說,就是在打仗。

我做了一個表,裡面有每天要做的事情,有微信推送、有銷售活動,我也會記錄每天微信客人有多少,到店取餐客人有多少,美團營業多少,抽成多少。

這場仗,短線看,要每一周之間作比較,記錄營業變化,做哪些活動,推送什麼內容。

中線看,一直計劃到堂食之前,因為想做最後一批北京開堂食的店,就要把流水提升到往日的60%、70%的水平,保證能熬下去,活過去。

長線看,我們想推出一個能夠鎖鮮5到7天的小面產品,能走向全國,但一直沒有攻克技術難關,現在我們又把這個課題拿出來研究了。

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馬路邊邊昆明負責人黃偉:

年三十的前兩天,昆明留著兩家馬路邊邊的店開著,其他都放假了。

1月24和25號,本來預計營業額應該是2萬左右,但那兩天下滑到了5000到6000。

原本計劃春節期間繼續營業,但由於疫情影響,年初二昆明所有門店都關了,但仍有差不多30名員工滯留昆明。

我們決定做外賣,聯繫到餓了麼,開通外賣渠道,2月14號正式上線。

當時有一波對火鍋類串串的剛需,因為線下沒有開店,外賣的效果特別明顯。

14號當天就爆單了。當時本來按照80到100單準備的,結果到100單我們發現很吃力,菜不夠了,4點半左右就強制線上關店了,第一天營業額在2.2萬。

第二天備齊食材,但又爆單了,到5點半的時候又沒法接單,提前關店。我們本來預計可以賣到2.5萬3萬之間,結果第二天200多單,達到3.2萬的營業額。

年前備了幾十萬的貨品,上線外賣後,確實緩解了不少壓力。

最開始那波剛需滿足之後,昆明的馬路邊邊陸續都開始做外賣了,剛開始每家店都有個幾十單,但現在下滑就比較嚴重了。

我們在跟餓了麼溝通,其實顧客的需求還是很大,但我們的產品結構要改一改,多做些熟食,這樣對上班族會比較友好,他們會更願意下單,之前都是生食或者半成品。

我覺得苦日子其實才剛剛開始。開門營業並不是說馬上就能恢復了。

正式開門營業後,房租和人工成本會立馬恢復到正常水平,但營業收入不能馬上恢復,我們昆明的馬路邊邊現在堂食日常大概能到平常60%的水平,周末可能再高一點,你想想差不多三成左右的營業額沒了,很難熬。

人們現在的心理就是驚弓之鳥的感覺。

比如雲南,前一天我們的堂食還是挺火的,第二天公布新增2例境外輸入病例,馬上當天營業額就下滑一半。

昆明的馬路邊邊在2018年和2019年的營業比較好,現金流不太缺,還沒有考慮貸款的問題。但唯一的問題就是房租。

疫情過去後,餐營業會更加重視日常消毒和衛生標準,現在回過頭來看,感覺疫情前,我們的衛生消毒沒有做得特別好,現在很有意識,要做到徹底消毒、清潔,員工戴口罩、戴手套,在逐漸養成習慣。

其實國家大方向是在給企業減稅,那麼是不是可以考慮給房地產和做租賃的私人房東去減稅,這樣他們也就願意給我們減免房租,他們得到實惠,我們才有實惠。

希望政府可以在疫情期間靈活一些,比如允許餐飲企業做一些外擺,在街上做點吆喝、做點宣傳,不要去趕他們或者罰款,這個時候需要一些人氣。

我們整條街是很乾凈整齊,但就是沒什麼人。

文章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夏賓

編輯:張旭

中國食品安全網新聞線索E-mail:[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010-63703068

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請關注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1oBM3EBnkjnB-0zVi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