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博講堂」第六講推出「恭王府水法樓細節探微」學術講座

2024-06-18     博物館世界

67日下午,恭王府博物館、中國紫禁城學會王府歷史文化研究委員會邀請故宮博物院正高級工程師陳彤,做題為恭王府水法樓細節探微的學術講座。

恭王府府邸後罩樓西端的五間房屋內,曾經建造有奇妙的室內水景花園,樣式雷圖檔中將其標註為「水法樓」。上世紀30年代,中國營造學社梁思成、林徽因,學者陳鴻舜、凱茨考察過這座水法樓,並留下了照片、實測圖及文字記錄。然而隨著1937年輔仁大學女院遷入,為增添校舍面積,水法樓進行了大面積的拆除和改建,原有的室內建築及裝飾幾乎蕩然無存,此後,曾作為辦公室使用。直到2006年,隨著恭王府府邸修繕工程的全面啟動,王府內最為神秘的水法樓室內景觀復原研究也隨之展開。清華大學郭黛姮教授與學生陳彤一起做了深入研究。陳彤老師結合室內殘留遺蹟及歷史資料,經過精密測算,以三維立體模型圖的方式初步還原出水法樓曾經的樣貌。

本次講座的重點是當年研究水法樓的成果及存在問題。陳彤老師首先以故宮倦勤齋為例,介紹了其室內裝修中的「線法」通景畫,繼而以陳鴻舜先生文章及水法樓老照片中的「線法」通景畫,分析水法樓與倦勤齋的室內裝飾手法的相近之處,即真實的建築構件與牆壁上手繪建築水乳交融,營造出亦真亦幻的室內園林景觀。隨後陳彤老師對水法樓原有結構空間的改造和利用、原有結構的巧妙偽裝、平面布局與豎向設計相結合、「線法」通景畫擴大景寬和景深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解讀。最後,他總結道:「恭王府水法樓還存在諸多未解之謎,隨著新的歷史照片和樣式雷圖檔的出現,原有研究成果需要持續地修正與完善。建議將水法樓的歷史沿革梳理、歷史圖檔的細節精細化解讀、遺址現場信息的科學記錄、虛擬數字復原等內容結合,從樣式雷的設計思想、空間尺度與比例、結構與構造、紋飾與色彩、遺址活化展示等多角度對恭王府水法樓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科學地研究與保護。」

此次講座是恭王府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王靜、館辦公室、藏品研究部、綜合業務部、教育傳播部、古建部、物業服務處等多個部室業務人員和志願者共30餘人參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123a30e0cdb2b9d162031c76c59c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