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和我的祖國》的印象,大部人第一反應是1985年李谷一唱的歌曲。而今天,我要聊的是國慶檔大熱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由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聯合執導,葛優、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劉昊然、陳飛宇、宋佳、佟麗婭等演員出演。作品光是名導陣容就已遠超春晚規模,史無前例的豪華。不僅如此,所有演員都是零片酬演出。為何導演與演員的熱情如此高漲,原因很簡單,是他們對主旋律的致敬,對祖國的熱愛。看完電影,我真的被片中的故事擊中了靈魂,這種感覺叫自豪。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用不屈的靈魂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無論悲苦都沒有放棄過「使命」二字。美好的豐碑鑄就了大業,卻不能模糊了他們的名字。電影里的七組人物都是根據真事改編的,它以質樸、動情的故事展現了各個時期的經歷,有萬人空巷的街坊鄰居看女排比賽,也有隱姓埋名十幾年的科研人員把青春獻給祖國,還有人因神舟十一號改變了一生...這些故事不僅是小人物命運的書寫,還連接民族的情感,展現新中國的前生今世重要歷史時期。
這些故事往小了說,是見證時代的印記;往大了說,它標誌著一個國家的崛起。比如,《北京你好》里的北京「的哥」張北京,他抽中了單位獎勵的奧運會門票,本應是好事,但因為愛得瑟,被人強行買走。為了追回這張奧運開幕式門票,張北京追了他三條街。在我們看來,追十條街也有必要。這張門票不在於票價多少錢,而是象徵著你參與了奧運會的大事,是人與祖國的親密感;又如《白晝流星》里的兩位少年,貧窮使他們沒有好的衣服和好的品性,但是經過老旗手的幫助,他們見證了神舟十一號的落地,見證了偉大的時刻的瞬間,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決定要好好做出一番成績來。陳凱歌用浪漫的表達,把莊嚴和神聖感留在了觀眾的腦海里。三個馬背上的身影象徵著少數民族的詩意。這些情感的彙集,正是讓人熱血的源泉。
《我和我的祖國》也有關於愛情的書寫。如:張一白執導的《相遇》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解放之初,國家急需人才之際,上級將張譯飾演的科研人員選入了秘密研製的工作小組,單位要求不能向任何人透露真實身份。三年過去了,他回到了家鄉,在公交車上遇見了曾經的戀人,他們雖然心裡愛著彼此,卻不能相愛。一個問不到答案,一個不能說出答案。在宣布原子彈發射成功的那天,舉國歡慶,她終於從報紙上知道了他的秘密。她用眼神問著他,他用眼神給出了答案,然而他卻倒在了地上!命運的反差展現了巨大的感召力,不忘初心的情侶讓人眼晴濕潤。徐崢執導的《奪冠》故事取材於國家兵乓球教練小時候的經歷。在建國之初,體育事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文化輸出,雖有時代局限性,對運動員來說卻急迫的使命,比賽只有一個目的:「升國旗、奏國歌」。奧運比賽那天,大街小巷的老百姓都死盯黑白電視機模糊的影子,隨著比分的變化手舞足蹈或是打氣吶喊。以客觀的眼光來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是全世界任何民族都比不了的。
七個題材之中,最有節奏感的要數《回歸》。而《回歸》緊密的貼合國慶節閱兵禮儀。很多人知道香港倒計時,卻不知道升旗手的練習過程。升旗時間一分一秒都不能差,把它作為一項肌肉記憶刻在骨子裡,這是旗手對祖國最深的情感。印象中的最深刻的就是12秒倒計時,國歌響起那瞬間,艱苦的談判與日夜的操練閃回在觀眾的腦海,我們有了更高級的概念:祖國的尊嚴,一分一秒都不能差。
《護航》和《前夜》都是有關科研人員的故事,它們抓住了核心的點:事業。在《護航》中,航天員為了展現我國航天事業的實力,練各種空中旋轉的增壓,對於女飛行員是高難度體能需求。這是一個能量的故事,支撐一個普通人用理想跑完使命,所有實現的途徑都是從努力與失敗中產生的,它從更深層的意義上重新定義了「今天,你的努力,就是祖國的明天」。而《前夜》擊中我的是那句台詞:「6分鐘」,短短三個字猶如千金之重。為了實現電子升旗的技術,技術員爬到了十幾米高的柱子上,不敢往向下看,一路恐懼一路壯志,當聽到下面喊來「6分鐘」的時候,憑藉堅定的立場,他終於使命必達。
就私人情感而言,我認為國慶節必須要看《我愛我的祖國》。無論是主旋律大背景,還是內容的厚重度,它都超越了同期作品。通過這七組小人物,你能深深體會到祖國發展壯大的來之不易。不管讓人流淚的瞬間,還是雀躍的閃光時刻,這些情節讓人內心充盈,充滿幸福的,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