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抗疫紀實,同心戰「疫」共盼春來

2020-02-24     說口裡這點事

奔赴一線,他(她)們義無反顧——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由張家口市第一醫院呼吸一科主任李霞帶隊,李建英、高原、孫慧敏、李欣、薛秀斌、梁麗美迅速組成首批醫療梯隊奔赴市定點救治醫院,同心戰「疫」;

前赴後繼,他(她)們絕不退縮——當感染肺炎重症患者不斷增多,救治任務不斷加大,李有香、陳俊軼、王大偉、宋悅、范平平、宋少瓊、張質彬、王婷、曹秀麗,臨危受命,再赴一線,最美逆行。

作為市第一醫院醫護人員的優秀代表,這些閃光的名字,用自己的一次次衝鋒,在全市戰「疫」的最前線書寫了華彩一章。

「這裡是抗疫的戰場」

57歲的老代,是我省最危重的新冠肺炎病例。

「血氧飽和度68,氧合39.3,立即高流量吸氧……」1月31日凌晨,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市傳染病醫院搶救室內仍燈火通明。此時,對老代的搶救已經進行了整整24小時。

重症病房內,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李建英正按照專家組的指令進行著緊張的操作。正常情況下,氧合壓低於60便可被認定為呼吸衰竭,但此刻,儀器上的指數仍在下降,作為醫生,他深知這意味著什麼!

「高原、慧敏,調試設備,準備搶救!」面前的老代此刻的呼吸越來越微弱,李建英下意識的將頭轉向一邊,身旁的「助手」,正是與自己一道來此支援的兩位「戰友」。 「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 「給予經鼻高流量加儲氧面罩吸氧!一定要把面罩戴合適了......」 指令一個接著一個,李建英等三人卻做到了無縫銜接。 一天、兩天、三天……經過四天四夜的連續奮戰與精心救治,老代的氧合指數終於由35上升到122,休克得到糾正,尿量恢復正常……李建英長舒一口氣,自己卻雙腿一軟,差點兒癱坐在地上……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久,李建英、高原、孫慧敏便作為第一梯隊成員,跟隨呼吸一科主任李霞來到了市傳染病醫院,像這樣的搶救,他們早已經歷了不知多少。身處隔離病房,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護目鏡將眼周勒出深深的印痕;防護服24小時不能離身,吃飯喝水根本顧不上,甚至上廁所都成為了奢望。

都是肉長的身體,卻是鐵打的脊樑。有人生病暫退火線,有人登時挺身而上。「我們挺好,這裡是抗疫的戰場,讓病人平安出院就比啥也強!」

「您需要我,我就一直陪在您身邊」

不是所有確診病例患者,都能夠經過治療一帆風順地痊癒出院。72歲的申老太太,在市傳染病醫院住院一周後,雖經專家組積極診治,但病情仍進行性惡化,血氧飽和度開始出現下降。

「您好好呼吸,我把床頭抬起來,就不憋氣了」! 「您別害怕,把鼻導管插進鼻孔里,可以改善通氣,要不血氧飽和度太低了。」 「加油,把面罩帶好,血氧上去你就好多了。」 陳俊軼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防護服上,即使戴著手套,每次也緊緊地握著申老太太的手,把自己的信心和力量努力地傳遞給她。 經過各種無創吸氧裝置治療的努力,申老太太的血氧飽和度還是不穩定。 「血氧飽和度不穩定,立即上經鼻高流量吸氧裝置!」指揮組專家一聲令下,王大偉醫生立即執行。 王大偉個子高,防護服不太合身,崩破就會發生職業暴露。時間就是生命!搶救不能遲疑!王大偉彎著腰,儘量小步挪動,很快找到儀器,給老太太連上經鼻高流量吸氧。 「您用力喘氣呼吸,調整一下心情」, 看著監護儀上血氧飽和度慢慢升高,滿臉是汗的王大偉,鬆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2月7日晚,申某的病情仍在惡化,專家組決定氣管插管上呼吸機。

每一醫護人員都知道,氣管插管氣道被打開時病毒釋放、感染風險最大。醫生王大偉、護士張質彬、王婷都沒有退縮,和插管醫生一起熟練順利地完成了申老太太的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固定套管.....,一系列的操作完成後,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喘著粗氣,滿臉都是汗水,護目鏡上又敷上一層朦朧的水汽。

在專家組和一線重症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下,申老太太一天天好轉起來,氧合改善了,呼吸機條件下降了,血壓也穩定了。為了更好更快地恢復,患者除了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每天還要進行12小時俯臥位,早晨8:00平臥位,20:00俯臥位。陳俊軼、王大偉帶領兩個小組宋悅、范平平、宋少瓊等5名護士,每班都要給患者變換體位,看護著氣管插管、胃管、中心靜脈導管等六七根管子,防止脫出,發生危險。陳俊軼主任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每次都和護士們一起翻身操作,每次完成後她都要在牆邊靠一會兒,透過護目鏡仍能看到她強忍痛苦的表情。

每次見到陳俊軼,申老太太都不願意讓她離開,陳俊軼儘可能多和老太太多呆一會,「您需要我,我就一直陪在您身邊!」 因為她知道患者感到醫護人員的溫暖,內心有了希望,對於病情好轉更加重要。

「只要一線需要,我們隨時頂上」

疫情不滅,我們不退!」——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這是我市所有參與疫情防控的醫務工作者共同立下的「軍令狀」。

但一線抗疫工作強度大、危險係數高,縱然意志如鐵,身體也未必能頂得上。當得知首批支援市定點救治醫院的李霞主任因連續奮戰,長期工作勞累而病倒後,呼吸二科主任李有香毅然接過戰袍,「第一醫院人就有第一醫院人的擔當,我參加過抗擊非典,我上!」

急診ICU副主任陳俊軼是一名有著20年黨齡的老黨員,雖然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可疫情當前,「我是黨員,我不上去等誰上?」救治病區突髮狀況多,擔心「戰友」身體吃不消,陳俊軼便主動分擔,從配合插管到靜脈導管後幫忙俯臥位,從準備搶救器械到搬運病人……眼睛熬出了黑眼圈,來不及休息又繼續開始第二天的忙忙碌碌。

急診ICU的王大偉,妻子二胎需要陪伴,孩子年幼無人照顧,但疫情面前,人民生命健康大於天! 還有…… 一個個身穿白衣的身影,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搶救,在全市上下同心戰「疫」的特殊時刻,市第一醫院醫護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感染患者點亮了一盞盞希望的明燈,譜寫著一曲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壯麗戰歌。

「能夠衝鋒一線,我們無怨無悔」

醫者,無私無畏者也。疫情來襲,離危險最近的地方,就是醫護人員的戰場。

從1月30日開始,李欣、梁麗美、韓淑麗在定點醫院救治一線連續奮戰半個多月了。護士長李欣在市第一醫院工作時就長期從事重症醫學護理工作,經常協助其它姐妹們穿脫防護服;梁麗美、曹秀麗向醫護人員講解防控知識,全力做好感染防控工作;韓淑麗在護理操作時發生針刺傷,按照規定處於隔離觀察狀態,仍然不時關心詢問著患者的康復情況。

特殊時期,在重症病區工作的護士宋悅、范平平、宋少瓊、張質彬、王婷,每次進入留觀病房,都穿著隔離服,彎腰、下蹲等簡單的動作都十分吃力,防護服密不透風,在污染區里長達數小時站立工作,常常會心煩氣短。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大家選擇工作時不吃飯、不喝水,腿麻了就溜達一會兒、敲打一下,迅速調整狀態,再次投入到工作中。還有放射科副主任薛秀斌,在病區負責給患者進行CT檢查,家裡的兩個孩子一直沒有見到爸爸,日夜思念著他早點回家……

截至目前,市第一醫院支援定點醫院醫療隊隊,已有共計17名醫護參與救治一線,為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驅散疫情陰霾貢獻著來自市第一醫院的力量!

來源:張家口市第一醫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t8gd3AB3uTiws8Kwg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