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視瑞德:從「版權管家」到「版權經紀人」

2020-04-09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本報記者 賴名芳

3月30日,在國家版權局發布的2019年度「全國版權示範單位」名單中,北京中視瑞德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這家成立於2009年,於2016年8月掛牌新三板(中視瑞德,證券代碼838208),被業界稱為「影視版權管理第一股」的公司,是如何從籍籍無名而一躍成為一家版權運營管理專業型企業的呢?為了找到答案,《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中視瑞德副董事長兼總裁王旗以及該公司相關人員。

起步:自電視廣播領域「紮根」

如今,文化企業大都已形成共識:企業的核心資產是版權,只有通過版權的創造、管理、保護及運營才能獲得可觀的經濟價值。然而在10年前,有這樣深刻認識的文化企業卻寥寥無幾。

「從2009年成立之初,公司創始人石柱便認為版權領域是藍海,因此,我們定下了要成為國內頂尖的版權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的目標,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前瞻性預測,才成就了今日的中視瑞德。」王旗說。

據王旗介紹,中視瑞德成立之初,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清算中央電視台的版權資產,為其節目建立版權資訊目錄,同時還成立了法務團隊為央視提供專業的版權管理制度建設服務,以及開展相關諮詢、培訓工作,業務開展後收穫了良好口碑。中視瑞德還以參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數字版權及媒資管理系統運維項目為契機,進入音頻領域。隨後,又先後參與到青島音像資料館、天津人民廣播電台、山東廣播電台等開展的音頻資料編目項目,以及央視電影頻道、山東廣播電視台、重慶廣播電視台和廣東廣播電視台視頻資料編目的工作。

2010年10月,該公司提出建設版權管理系統的思路,把版權管理的系統開發作為公司發展的新增長點。隨後,該公司又開發出適合電影製片公司的媒資系統以及版權交易系統,使公司的技術產品不斷升級。2012年,中視瑞德開展了音頻數字化轉儲業務,為青島電視台和山東、湖北、貴州人民廣播電台提供服務。2014年,又開始視頻數字化轉儲業務,為廣東廣播電視台、山東廣播電視台和山東省電力公司提供服務。

「10年間,我們已先後為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湖南、江蘇、上海、山東、天津、重慶、湖北、廣東、陝西、河北、貴州廣播電視台以及中國廣播電視音像資料館、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屬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央廣傳媒發展總公司、百度網絡科技公司、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北京新媒體集團、西部電影集團等機構的媒體資產管理建設及版權管理運營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版權資產管理服務,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強有力的市場影響力。」提起這些,王旗如數家珍。

轉折:從「版權管家」向「版權經紀人」轉型

記者在採訪中關注到一組數據:截至目前,經中視瑞德版權梳理及管理的視音頻編目數據量已超過320萬;節目版權資訊著錄數據量超過290萬;珍貴音頻資料修復、數字化轉儲數據量超過80萬,其中僅音頻資料編目小時量已超過35萬。中視瑞德如今服務著國內超過1/3的廣播電台以及電視台,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媒體版權資產管理經驗,還在視音頻資料編目及版權服務領域保持著行業領先水平。

「2015年對於中視瑞德來說是一個轉折點。公司開始謀劃從服務型公司向平台型公司轉變。」王旗說。中視瑞德的客戶之前是以電視台、廣播電台、大型傳媒集團等這類「大B」為主,而版權管理是一個非常細分且垂直的產業,想要保障公司的長遠發展,就必須挖掘新的潛在客戶。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公司將下一步目標放在了「小b」「大C」「新b」上。

什麼是「小b」「大C」「新b」?王旗解釋道,「小b」指的是伴隨影視市場化大量湧現的影視等內容製作公司;「大C」則是諸如著名作家、音樂人、藝術從業者、內容製作從業者等累積有大量版權作品的個人。「新b」則是網際網路企業、新媒體行業,以及傳統媒體轉型期的新媒體、融媒體機構。公司經過決策判斷,「小b大C」對版權管理的需求並不比電視台、廣播電台小。內容製作公司將電影、電視劇等內容產品授權給網際網路、手機端等新媒體渠道播放,有版權交易、版權保護和維權服務的需求;一些大的版權權利人常年積累的作品不亞於一個公司的資產量,也需要專門化的管理。因此,中視瑞德除了提供版權管理、維權等服務,還特別提供了版權授權、代理、交易服務。「我們從『版權管家』向『版權經紀人』轉型。」王旗說。

為了實現這一身份的轉變,中視瑞德決定自己搭建版權線上交易平台。一手「版權+」,打通上下游版權產業鏈;一手「小b大C」,搭建版權交易平台。手握兩大法寶的中視瑞德在2016年年初獲得了力合清源和天香控投的首輪投資,於當年3月完成股改。8月10日,「中視瑞德」掛牌新三板,以「影視版權管理第一股」的獨角獸姿態進入資本市場。

發展:捕捉市場需求,力求轉型更深入精準

2016年被稱作IP大元年。各大媒體端、平台端、渠道端在版權領域上演了愈演愈烈的「爭奪戰」。中視瑞德及時捕捉到網際網路及新媒體、融媒體單位對自製優質短視頻等內容節目版權監測及保護的迫切需求,開發出一系列產品。

在長期為媒體客戶進行媒體資產開發與版權保護的過程中,中視瑞德對於內容資產的價值理解可謂深入精準,這也促使了其短視頻運營業務產業鏈條的創立與發展。在網際網路內容平台接連爆發的當下,為了形成業務形態迅速突破與公司並軌轉型,中視瑞德為此成立了短視頻運營事業部,以實現版權內容短視頻化運營服務以及原創短視頻的製作與投放運營。

中視瑞德負責品牌宣傳的劉奡向記者介紹,公司如今除在抖音、快手、西瓜視頻等頭部短視頻平台進行內容創作與運營,還在2019年開始嘗試與國家級新媒體「央視頻」平台進行合作。在屏端短視頻製作領域的製作經驗,也推動了內容板塊與網際網路內容巨頭的多向合作。自2018年起,公司成為騰訊視頻在短視頻內容安全審核領域的合作夥伴。

行業需求和「網際網路+」這「兩駕馬車」推動著中視瑞德的版權生意越來越好做,業務範圍也越做越廣。在進入資本市場後的2018年,中視瑞德又經歷了一次巨大變革,即完成了從技術平台型企業向科技復合型企業3.0版的跨越式升級。2018年—2019年,該公司陸續推出多個符合「新b」市場現階段需求的高科技產品與配套服務業務,還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共同研發了「智能網際網路版權監測系統」,實現了從發起監測到發現侵權、發起維權並進行數據分析的一體化流程,為智慧財產權、內容版權的所有者提供高效全面的監測數據,通過PV價值評估體系讓用戶實實在在地看到版權作品產生的價值和版權監測為其減少的損失。自這一系統推出上線以來,已經通過版權監測及維權為廣東廣播電視台媒資中心、廣州牛犢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包括旗下的騰訊視頻、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微視、火鍋視頻)、愛奇藝等實現了版權價值保護,覆蓋圖片版權監測及維權、視頻版權監測及維權、文字版權監測及維權、碎片化節目侵權深度挖掘、海量樣本數據監測、節目傳播力分析及大數據報告,監測樣本1500萬個,爬取數據量日均1.8億,處理侵權數據超過2000萬,維權成功量超過500萬。同時,版權智能監測平台技術可覆蓋智慧財產權監測維權保護的全類型,遊戲產業、電商產業、線下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業務也已陸續開展。

今年3月底,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以及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科技冬奧、智慧北京」技術產品與創意設計方案徵集評選結果公示名單中,由北京拙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紀互聯寬頻數據中心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視瑞德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億級像素AI采編播系統」名列其中,這無疑顯示出中視瑞德公司產品的科技含金量也在大大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nn0XHEBnkjnB-0zAx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