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立秋是反映陰陽氣機更替的八大重要節氣之一。
涼風至:立秋之日「涼風至」,「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揪」,「揪」就是斂聚。
白露降:後五日「白露降」,「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寒蟬鳴:再五日「寒蟬鳴」。「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淒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以上節選自《微讀節氣》(朱偉 著)
立秋之後,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恰是一派「青苔地上消殘暑,綠樹陰前逐晚涼」的景象。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
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百合、杏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鍊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最好選擇早晚進行鍛鍊;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曬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劇烈運動。
蓮藕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澱粉含量也很豐富。而且蓮藕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症。
-
蓮藕
-
大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在生活中經常吃黃豆能夠充分補充人體對植物蛋白的需要,同時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
-
大豆
-
番茄含有豐富食物纖維,可以吸附腸道內多餘脂肪。西紅柿所含的番茄紅素和食物纖維有促進人體代謝、清除腸道殘渣的作用。
-
番茄
-
立秋,按照傳統習俗都要吃西瓜,能消除暑熱。
-
西瓜
-
葡萄的鐵和糖含量十分豐富,是兒童、婦女、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此外,葡萄還能生津液、補肝腎、利小便、滋陰除煩,對治療煩熱口渴效果顯著。
-
葡萄
-
中醫認為,桃性溫,具有補氣養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立秋食桃既體現了補虛防燥的食療理念,又表達了果農們豐收的喜悅,預示著生活甜甜美美,日子過得更加有滋有味。
-
桃子
-
來源:素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ko1cmwBvvf6VcSZmM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