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閱讀怎麼辦?父母引導方法技巧很重要丨史上最全解讀

2019-10-28     雨媽說育兒

父母反省一下,你自己愛讀書麼?如果你自己沒有閱讀的習慣,而是每天抱著手機和pad,那麼就不要問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看書,而是每天來搶電子產品玩了。

潛移默化,父母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父母自身做一個愛讀書的榜樣,是幫孩子愛上閱讀的重要方式。你愛閱讀,孩子會自然地覺得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會有樣學樣。

其次,環境很重要! 給孩子創造一個能隨處接觸書的環境,如果床頭、玩具旁,到處都能讓他接觸到書,也是在暗示孩子「書是生活的一部分喲~」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不愛看書,就很愁;覺得閱讀習慣很重要,現在不愛看書,上學厭學怎麼辦?於是天天強迫孩子一起看書,發現效果並不好,反而孩子更討厭看書了。

孩子做任何都不要「逼」,逼只會造成逆反,或者心口不一的「服從」,效果自然不會好。 內在驅動力才是最重要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可是有家長就會說了「可是他沒興趣啊!」,沒興趣就要大人激發和引導了。

孩子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對世界充滿「興趣」,關鍵要用對方法



引導孩子閱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分齡閱讀

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要根據他們的認知能力進行相應年齡的繪本閱讀。

0-2歲

此時孩子還在嬰兒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前繪本閱讀階段」,書本對於他們來說也是玩具的一類。比起閱讀,他們更大的興趣是玩耍和探索,所以要吸引這個階段孩子的書籍要符合:

材質:不易損壞。(撕不爛書,布書)

形式:玩具書。可玩可探索性強。形狀布書,觸摸書等

內容:1.概念認知(如:認識身體,認識動物,認識顏色,認知大自然等)

2.情節不宜複雜曲折,簡單重複的溫馨故事。

推薦書單:Tail book 尾巴系列(適合1歲左右)



利用動物們不同的尾巴作為各種材質應用題材,讓寶寶可用小手手、眼睛來感覺出每一隻動物有著來自的尾巴形狀和其特徵。好玩又有趣,大人帶孩子探索每個小動物的特徵的時候,有的還可以學小動物的叫聲,孩子會更感興趣哦。

《可愛的動物》和《好玩的東西》適合(1-1.5歲之間)



各種動物的皮毛質感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不僅可以看一看,還能摸一摸,甚至咬一咬,探索一下。立體感受、邊看邊玩,才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最愛的「閱讀」遊戲過程。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2歲左右)



非常有趣的一本洞洞書。小朋友可以用小小的手指穿過書中每一個小洞洞,想像用小手指模仿著毛毛蟲吃東西,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邊玩邊讀故事。讀的時候,注意語氣語調,儘量生動有趣一些哦~

Dear Zoo(2歲左右)



翻翻書,就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哦!這本書每一頁都有不同的動物,且栩栩如生,孩子自然會非常喜歡。大家可以舉一反三去購買一些類似的書。

除了買的書之外,還可以找來一些有趣的圖片和素材粘在本子上,自己做一本書哦~圖片可以是雜誌上剪下的、報紙上的、餅乾盒子上的、海報上的等等——最好是色彩鮮艷且孩子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

素材可以用一些小鏡子,彩色繩子,棉花,樹葉,小木棍,碎布頭等等,能夠供孩子看看摸摸,觀察探索一下的素材。自製觸摸書也很有趣哦!關鍵和孩子一起看的時候,觀察下寶貝對哪幾頁比較感興趣,那麼下次那幾頁引導著多觀察探索一會兒。



書不用買很多,孩子會對熟悉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有的時候一個故事反覆聽,一本書反覆看,也不會膩味的哦~

PS:0-3個月孩子視力發展不完善。看不清豐富的色彩,雙眼的運動還不協調,只能看出物品的輪廓,能夠感受光線的明暗。不要拔苗助長,急著就從娃娃抓起給寶寶看繪本,用些黑白的且輪廓明顯的卡片或者物體刺激孩子視覺發展就可以了。4-6個月的孩子可以逐漸分辨以及看清彩色,此時除了黑白卡片,還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刺激孩子視覺發展以及腦發育。6個月以上到1歲的孩子,依然是引導看圖片為主,情節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圖片不見得非要拿著圖卡給孩子看,生活中各種圖案圖片都可以引導孩子去看哦,比如書的封面,袋子的圖案,盒子的圖案,包裝紙的圖案等等……



另外,小年齡段的寶寶會把書當玩具玩、扔、拍、撕(所以你要買撕不爛的)、咬都是很正常的,不要責怪他們哦!家長也要試圖教育他們「愛護書籍」。這時候他們的書就是玩具,順其自然吧。

2-4歲

此時寶寶處在語言敏感期,其感知的範圍逐漸擴大,感知能力也逐步提高。此時給孩子選書當注意幾個方面:

1.故事要口語化,不要出現複雜的句子或情節,故事中的人物不要過多,最好是增疊式的推進和重複的故事,對刺激記憶鼓勵孩子合理猜想都很有幫助。

2.故事要貼合孩子的生活情景,讓孩子可以通過故事結合生活經驗,擴大認知面,甚至可以幫助培養好習慣。

3.溫馨的情感故事,幫助孩子完成情感表達。

推薦書單:

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2-4歲



小兔子和大兔子間的溫馨告白!太有愛了!別說孩子了,連我都一直很喜歡這個故事。增進親子情感的不二之選。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3-4歲



講的是一場鱷魚和牙醫之間的心理較量,用簡單、反覆的語句刻畫了鱷魚和牙醫每時每刻戲劇性的心理變化。趣味的情感告訴孩子刷牙的重要性,連鱷魚都要刷牙,寶寶也要刷牙哦,不然會像鱷魚那樣怕怕。

My Dad,My Mom (2-4歲)



這兩本書飽含親子情感,想像力也很豐富,在書中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無所不能。當然點睛之筆是最後的話,我愛他(她),我知道他(她)也愛我。建議讀完該書,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個吻吧。

ps:說點題外話,我給孩子上課讀本時,這兩個故事非常受歡迎的,尤其是《我爸爸》,每次一堆繪本中,孩子們選這本的幾率非常高哦~甚至有個班的小朋友每次都要求讀《我爸爸》,這個故事連讀了將近一年~(汗)

《螞蟻和西瓜》



講了一群螞蟻是如何將一塊被野餐的遊客忘在地上的西瓜,分割、搬運、帶回螞蟻窩的故事。讓孩子在歡樂的故事中,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月亮的味道》(4歲)



故事除了充滿想像力和童趣外,還可以帶著孩子玩數學遊戲。每頁都可以引導孩子一起來玩:「咦?有幾隻小動物我們來數一數吧~」

當然這個年齡段能看的書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系列

巴巴爸爸系列

貝貝熊系列

瑪蒂娜系列

聰明豆系列

暖暖心系列

彩虹魚系列

好奇的喬治系列

……

等等等,這些繪本都是可以給寶貝買來看的。

5-7歲

此時是孩子閱讀理解力迅速發展期,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也更加豐富。隨著邏輯思維的萌芽,故事的情節複雜曲折一些他們也可以理解了。除了「聽」故事外,逐漸可以培養他們進行自主閱讀。此時給孩子選擇繪本注意:

1. 依然不需要大量篇幅的字,有的家長在這個時期希望孩子認識很多字,便給孩子看字多圖少的書,這是不好的。5-7歲的孩子,還是右腦的圖像思維更為發達,依然是右腦為主去認知世界。此時刺激他們的右腦的想像力,比多教會幾個字要重要得多。因為字少圖多的繪本,孩子會根據圖片去想像更多的情節內容,而字多詞少的繪本,孩子會依賴字的情節去記憶故事,而忽略想像圖片的情節了。(右腦的語言想像力的重要性,之前的教育筆記里有提到過。這裡就不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去看。)要知道右腦的開發只能在早期(學齡前),但「認字」真的不急於一時。再說,認字的方式有很多,用不著提前給孩子看書本上的字的方式。

2. 孩子的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簡單的情節可能不太吸引他們了哦,可以提供些複雜生動有趣的情節了。

3. 除了口語化,書中也可以有些書面語,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4.5歲開始孩子進入了「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每天會有很多問題。科學繪本就是解答他們疑問的好方式——讓孩子在看書中找到答案。這比家長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要好很多。同時,也是在暗示孩子,很多問題的答案在書里,而不是在爸爸媽媽的腦子裡,你將來看書就可以找到答案了。這樣等孩子上學以後,自然也會有自己去翻書找答案的習慣,而不是張口問。很多思維習慣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

5.傳統故事,歷史故事,增加孩子的人文知識面。

推薦書單:

《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5-7歲)



這本我太喜歡啦!!恐龍的故事對於孩子來說也會非常有吸引力。除了這本外,恐龍系列還有《我是霸王龍》,《遇到你,真好》,《我愛你》。蠢萌的畫風,溫馨感人的故事。宮西達也的這個恐龍系列真是老少皆宜!這本還有部非常感人的動畫片哦,推薦看!!!大人小孩都可以看,反正我當時看動畫片的時候可以感動哭了。

《小情緒 大情感》(5-7歲)



這是一本幫助孩子心靈成長的繪本,教育孩子識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作者用誇張變形的繪畫手法,將人的活動狀態以柔和的線條描摹出來,形象地刻畫出了人生的34種情緒情感狀態。和孩子一起看吧!相信通過這本書,漲姿勢的不僅是孩子哦,家長也會很有收穫!另外推薦一部相似的動畫片《頭腦特工隊》,也是老少皆宜!尤其家長要看,會讓你更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5-7歲)



想像力爆表的故事,會讓孩子愛不釋手。還被改編成了同名電影哦~電影也是經典啊!

《食物的神奇旅行》(5-7歲)



科普類的繪本,家長也可以跟著一起科普哦~ 哈哈哈,不要覺得孩子不知道的,你就一定知道。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找一些類似的科普類繪本,各方面知識性內容都可以——包括性教育。性教育繪本推薦:《不要隨便摸我》《男生女生不一樣》《小雞雞的故事》《爸媽怎麼有了我》成語故事,歷史故事繪本這個比較多,網上搜一下,注意買圖片比較多的,適合幼兒閱讀,字多的是小學生閱讀的。

以上是內容方面的。

2.除了注意內容外,我們還要注意語氣語態,以及和孩子看書時互動引導方式。

很多家長陪孩子看書的時候,只是一頁一頁地按著書本上的字讀,娃當然會缺乏興趣。家長要注意陪孩子看書的時候,首先要在心中默念,「我是個演員」。你聲情並茂地講述每一頁的情節,配合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孩子才會更有興趣。

不用在意書本上寫的什麼,情節完全可以展開你的想像力去編造。娃不會在乎你說的是什麼,只要覺得有趣都願意聽,他們還會看著圖片自己去聯想情節。

大些的孩子,一個故事讀完幾遍後,還可以引導孩子複述,講給你聽。允許孩子自己對情節添油加醋。只要他能快樂的講述就行。這樣的體驗會讓孩子有興趣看更多的書,聽更多的故事,講更多的故事。

說故事的時候,還要和孩子有互動、有提問,引導孩子去觀察畫面、思考問題、引起孩子興趣。比如「三隻小豬」的故事,大灰狼追到了豬老大的門口。翻到這頁時便可以問:「豬老大是什麼房子?」「大灰狼能推倒它麼?」這些互動會激起孩子好奇心,也會讓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



當然提問方式不僅僅是針對情節的,還可以針對畫面上的顏色,數量,方位等等。也正好可以幫孩子學習鞏固一些知識。寓教於樂。

還是以「三隻小豬」的故事為例。

豬媽媽有三個孩子。讀到這頁的時候可以提問:「畫面上有幾隻豬?我們來數一數!」「他們穿的什麼顏色的衣服?」「豬老大左邊是誰?」—— 我只是舉例說明可以提這些問題,不是說每讀一頁都要提這麼多問題。問題的量不用太多。問太多孩子也會煩,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時候,就可以提些小問題,進行些互動,讓孩子注意力回來。每次讀的時候可以問不一樣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ihdH24BMH2_cNUgEa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