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急了

2022-07-21     日本通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正解局(ID:zhengjieclub),日本通經授權轉載

豐田在純電領域的落後,是日本汽車產業純電化落後的縮影。

油價上漲的大背景下,很多新能源車 賣瘋了」。

有的車企,卻著急了。

今年6月下旬,豐田對日本政府進行了施壓,理由是日本政府的新能源車政策對豐田不公平,過於偏向純電動車,豐田要求混合動力車得到純電車同等的待遇。

這件事的本質,就是豐田要求日本對混合動力車進行保護,以維護豐田的利益。

尋求貿易保護,豐田為什麼急了?

豐田電動車敗局

2022年上半年剛剛過去,由於疫情的影響疊加俄烏戰爭,這半年對很多人、很多行業來說無疑是艱難的半年。

也有一些行業例外,新能源汽車就是其中之一。

2022年上半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實現了真正的高歌猛進,比亞迪更是以63萬輛,超過特斯拉八萬輛的成績,成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車銷冠。

反觀傳統燃油車的龍頭豐田,就顯得有些落寞了,連前十五都沒進。

事實上,豐田在新能源上的落寞早有預兆,在全球車企加速轉型純電時,豐田還死抱著混動不放。

早在2019年,本田CEO八鄉隆弘曾經聲稱「2030年前堅持混動戰略,而非純電路線」,而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對純電車的反對更是世人皆知。

這也造成了豐田在純電領域「落於人後」。

2021年豐田在華新車銷量高達194萬,其中新能源車47.5萬,看上去不錯,然而這些新能源車大多是混動車型,幾乎沒有純電。

2022財年前三季度(也就是2021年4月至12月)的豐田財報中,豐田純電車型(BEV)銷售量在全球僅為1.2萬輛,相比豐田車在全球609.6萬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豐田2022財年前三季度銷量數據

到了2022年,由於油價高企,純電車大受追捧,這種趨勢在中國市場尤為明顯。

2022年1-6月新能源廠商銷量榜 來源: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CPCA)

在美國,豐田的局面類似。

2021年豐田在美國銷量約100萬輛,其中混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車合計占了58萬輛,純電車同樣忽略不計。

今年一季度,美國純電動車銷量前20名中,橫豎見不到豐田的身影,榜單上唯一的日系車是日產聆風。

今年一季度美國電動車銷量前20

從全球市場看,豐田每年約九百萬的銷量中,新能源車大概占15%,也就是135萬輛左右,看上去十分風光,但混動占了絕大多數。

在豐田的銷量占比中,中國、美國和歐盟合計占了45%,是豐田的命脈市場。

中美汽車純電化趨勢加速,白左橫行的歐盟更不用說,要在2035年起全面禁售燃油車。

純電化大潮襲來,豐田確實急了。

點錯科技樹

豐田並非不努力,而是搞錯了方向。

關於汽車的未來,豐田押注的是氫燃料電池路線。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豐田便大力研發氫燃料電池,累計申請了5000多項專利,占了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專利的一半以上。

為了推廣氫燃料電池車,2021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上,豐田特意提供了500輛氫燃料電池車,作為官方用車。

豐田為東京奧運會提供的氫能車

現階段,氫能車的成熟度遠不如純電車,無論是成本還是安全性都遠遠不及。

隨著中美歐相繼轉向電動車領域,這些地方基本拋棄了氫燃料電池。

2021年9月,豐田也無奈地放棄了氫燃料電池車的研發,正式宣告了氫能路線的失敗。

氫能路線失敗了,豐田被迫轉向電動車,並推出了bZ4X,這款車被豐田內部寄予厚望,也被譽為豐田向電動車轉型的第一劍,是豐田推出的第一款真正的純電車。

以豐田的實力,很多粉絲認為吊打一眾造車新勢力是輕輕鬆鬆的,結果bZ4X臨近上市前令人大跌眼鏡。

22萬起步的車,不僅造型如此差勁,內飾一片黑,完全不受年輕人歡迎,中控螢幕更是由於不支持旋轉和縱向一體化,被嘲諷為「墓碑屏」。

22萬的車,這丑得也太不走心了吧?

bZ4X海外版 圖源:太平洋汽車

如果僅僅是內飾或者螢幕丑,那還情有可原,搞笑的是,bZ4X原計劃6月中旬在國內上市,但是上市卻緊急取消了。

原因是bZ4X被發現零度以下無法快充,每天只能充電兩次,零下十度更是無法充電。

豐田0度以下無法快充 圖源:IT之家百家號

這一下子鬧出了笑話。

再者,豐田本來就是一家以燃油車為主的企業,內部有龐大的利益群體,於是豐田打算選擇混動這條看似折中的道路。

混動和純電的區別在於,純電不需要發動機,以電機為動力,而混動以發動機為主,電機為輔。

早在1997年,豐田便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混動車「普銳斯」,並取得了成功,到2019年左右,豐田的混動車合計銷量超過1300萬輛。

豐田之所以大力發展混動,其理由是純電車充電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充電樁,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如果一下子轉向純電,是無法適應的,所以先走混合動力,作為過渡路線。

這一方面的確有道理,但說到底,還是捨不得拋棄自身在燃油車尤其是發動機領域積累的優勢,這也使得其在向新能源轉型時一直扭扭捏捏。

但沒想到的是,中美純電車會這麼快崛起,而這背後,是純電車相關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

光是中國,2022年4月這一個月,公共充電樁就增加了10萬台,總體數量超過了130萬台,如果和去年同期比較,增長率高達53.4%。

全國充電樁數量

基礎設施的完善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豐田的意料,這也構成了純電車飛速崛起的基礎。

豐田對此毫無準備,勉強進行了bZ4X的嘗試,沒有取得成功後,豐田面臨兩難選擇。

如果激進轉型純電車,那麼意味著豐田放棄一切曾經的優勢,從0開始,這條道路風險極大,而且成功的機率並不大。

以當前豐田在純電領域的狀況,起碼落後領先車企數年之多,差距可謂相當大。

更嚴峻的是,就電動車的整個體系而言,日本並不占據太大優勢。

日本車過去之所以受歡迎,能賣高價,本質上是「三大件」的優勢,而在純電車領域的核心——「三電」上,日系車毫無優勢可言,甚至有劣勢。

其中最核心的電池,以2021年11月的裝機量為例,全球鋰電池企業前10名中,寧德時代牢牢占據頭把交椅,中國企業占了6席,韓國企業占3席。

2021年11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

松下是唯一上榜的日系廠商,談不上什麼優勢。

在電機、電控領域,情況大抵相似,核心部件沒有優勢,就意味著沒有溢價,利潤會大幅下降,這對豐田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既然激進轉型純電不可行,回到燃油時代又不可能,在混動領域,豐田又有比較成功的經驗,那就乾脆發力混動領域,要求日本政府平等對待混動車和純電車,先在日本國內把混動車貿易保護起來,保證豐田的利潤。

鑒於豐田對日本的重要性,日本政府無法忽視,最終大機率會向豐田讓步。

未來

在中國市場上,日本車企迄今為止推出的純電車型只有軒逸純電款、馬自達CX-30EV、廣汽豐田iA5、廣汽本田極湃e:NP1、廣汽本田EA6、雷克薩斯UX300e、廣汽豐田C-HREV、東風本田e:NS1。

純電車型的數量之少,與日系汽車整體實力極不相符。

豐田在純電領域的落後,是日本汽車產業純電化落後的縮影。

比如,早在2016年,有「馬自達創馳藍天技術之父」之稱的人見光夫就曾炮轟中國新能源車政策「根本不環保」。

日本專家炮轟中國新能源車政策

人見光夫這番話背後,體現的就是日本人不願意離開傳統優勢舒適區。

豐田要求日本政府提供保護,雖然短期內可以保證自身利益,但從長期來看,在中美純電車高歌猛進的時候,強行發展混動車,無疑是拖著日本汽車產業一起走向沒落。

一旦越來越多的車企轉向純電,豐田在混動領域積累再多的技術優勢也沒用。

就像氫能汽車一樣,豐田的技術獨步全球,但沒人跟它玩。

考慮到豐田是日本汽車產業的龍頭,一旦豐田撐不住了,日本整個汽車產業也就完蛋了。

汽車產業對日本有多重要呢?

2017年福布斯雜誌統計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有中國學者做了統計,發現日本的工業企業共有90家,這90家企業營收合計19582億美元,是日本絕對的精華。

而這19582億美元中,直接或間接與汽車相關的就超過一半,可見汽車產業對日本工業的重要性。

日本汽車國內市場狹小,主要依靠國外市場,由於汽車產業關乎日本工業產值的一半,約一萬億美元左右。

一旦日本汽車在新能源時代落敗,直接減少的GDP可能有數千億美元。

從就業的角度說,汽車產業上下游為日本提供了542萬個就業崗位,平均年薪高達30萬元人民幣。

汽車產業與日本就業 來源:日經中文網

一旦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落敗,日本將失去數百萬個高薪崗位,這幾百萬人的背後是幾百萬個家庭。

汽車產業,日本輸不起。

本文授權轉載自:正解局(ID:zhengjieclub)。正解局,一個有見識、有深度、有誠意的時勢財經大號,華爾街見聞、雪球、螞蟻金服、世界經理人等10多家主流財經社區特邀入駐。每天全網閱讀超過100萬人次,在這裡,穿透信息迷霧,正解中國成長的力量。

※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日本通立場。

- 完 -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後台回復【投稿】即可見詳情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ff0670b41a96708b291e0c6ef7d5c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