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12月1日收盤,據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公告消息,旗下國新投資有限公司於當日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事實上,在當日該條消息公布之前,就有市場傳聞稱,有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進場買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ETF產品。受此消息影響,A股市場於當日下午迎來了一波放量拉升行情。其中,中字頭板塊異常活躍,帶動滬指成功翻紅,板塊內中成股份、中公高科等紛紛漲停。
那麼,國新投資是誰?為何會對市場產生影響?在該消息影響下,「央企+科技」行情或將捲土重來?受益公司有哪些?
「國家隊」第三次出手!國新投資持股曝光!
事實上,除了這次國新投資正式官宣布局A股ETF外,此前就有國有資本運營機構頻頻出手,增持相關公司或ETF。
早在10月11日,作為「國家隊」的代表之一,中央匯金就對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合計增持超4.76億元,並表示擬在未來6個月內以自身名義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國有四大行股份。僅僅過去不到15日,10月23日,中央匯金再次公告稱當日買入ETF,並表示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而本次國新投資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是國家隊第三次入場!在當前的市場環境面前,「國家隊」的增持顯然是真金白銀的支持,給市場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一般來說,「國家隊」增持,被認為是穩定市場的重要信號,會對未來的市場帶來較好的預期。
那麼這次進場的國新投資是什麼來頭?實力又如何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國新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位於北京市,是一家以從事資本市場服務為主的企業,屬於中國國新開展國有資本運營的股權運作平台。
作為國新投資的股東中國國新也大有來頭。中國國新官網顯示,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2022年12月正式由試點轉入持續深化改革階段,截至去年年底,中國國新資產總額近8600億元,2022年凈利潤近240億元。
據介紹,國新投資將主動發揮資本引領作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通過盤活央企上市公司存量股權和基礎設施領域存量資產,加快實現國有資本形態轉換和布局優化,引導資本向戰略新興和科技創新產業集聚;參與央企資本運營,助力央企做好市值管理,優化股權結構和治理機制,提升產業競爭力,增強資本市場的掌控力;在支持央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同時,獲取長期穩定收益、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也正是由於國新投資的市場定位,一直以來國新投資在資本市場上也是頻頻出手,今年7月份的華大半導體發生工商變更,就顯示國新投資持有其約1.23%股份。在A股市場上面,國新投資也早已進行了更廣泛的布局,根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國新投資共進入39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合計持有流通股市值達263.28億元。
其中,中國海油、中國神華、華大九天、昊華科技、中直股份、中遠海控6隻個股持倉市值超過10億元,持有中國海油的市值最多,達54.32億元。
「央企+科技」行情爆發!受益公司曝光!
梳理今年國家隊的三次增持,從四大行到大盤藍籌ETF,再到目前的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可以明顯的看到,國家隊對於資本市場的支持不再局限於國有銀行等大型金融股,而是開始全面布局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央企科技公司,顯示了國家對於央企科技類產業的支持,更好的引導市場資金進一步投向國內高新技術產業與新興戰略產業。
更重要的是,在經濟轉型、科技興國的大趨勢面前,中央企業在中央從頂層設計到全面深化國企改革推進下,目前,整體央企上市公司質量有了質的飛躍,科技硬實力也在不斷的提升之中。
政策助推之下,今年上半年,A股也有一波中特估行情,截至5月9日,央企指數漲幅超過20%。不過,央企指數自5月9日開啟調整,截至目前跌幅近13%。
隨著上周中字頭行情的反彈,「央企+科技」行情是否又將捲土重來?筆者根據Choice數據篩選出了組織形式為中央國企的科技型A股上市公司。其中,中科信息、人民網截至12月1日,今年以來股價已經實現翻倍。
風險揭示: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分析結論僅供參考,所涉及品種均不構成實際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所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轉載、引用、翻譯、二次創作(包括但不限於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現作品內容)或以任何商業目的進行使用的,必須取得我司許可並註明作品來源為私募排排網,同時載明內容域名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