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我國農曆臘月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2021年小年時間分為北方和南方。北方小年時間為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公曆2月4日,而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公曆時間2月5日。
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凈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各家各戶的炮竹聲就響起,就知道春節來了。
小年習俗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地域的差異性使文化也變得多樣化。南北方文化不同,小年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但是在小年期間的主要民俗活動都卻是大致相同的。比如說貼春聯,掃塵,祭灶等。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含義和日期,小年的當天,大家會開始準備年貨,打掃衛生等,這也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祝願。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若細細品味,都不無道理。
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
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那時,祭灶日的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
小年的由來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向上天彙報。
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是盛大春節的序幕開端。在小年,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
祭灶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 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 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就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但如今傳統灶台已然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附著其間的祭灶活動也僅保留在一些農村地區。)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貼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 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 (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貼春聯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層芝麻,裡邊是用麥芽糖凝固而成的,有健脾胃、滋陰清火、潤肺止咳的功效。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於是人民便敬獻祭灶,意為用糖糊住灶王爺嘴,上天后說些甜言蜜語。
吃餃子
過小年,民間吃餃子。取意為「送行餃子迎風面」。
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
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而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都要吃餃子......
沐浴理髮
小年時,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
把上一年的塵埃晦氣除去,把新一年的好運帶來是沐浴的宗旨。
所以,除了家裡要煥然一新外,每個家庭成員都要洗浴、理髮,褪去過往的晦氣,開啟新年吉祥順利的好兆頭。
嫁娶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
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
「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蒸花饃,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小年飲食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下面帶來南北方小年習俗的一些對比。
北方食飴糖
北方地區有句俗語叫「二十三,糖瓜兒粘」,這裡的糖就是飴糖。飴糖分軟、硬兩種,入藥的是軟質的飴糖。飴糖由麥芽或玉米釀造而成,味甘性溫,可以補脾胃、溫中、散寒。
北方食花饃
北方多地小年食「花饃」,寓意花開富貴、多子多福、松鶴延年。
花饃中會添加紅棗和赤小豆,紅棗被稱為脾之果,花饃中選用紅色食材,寓意紅紅火火。
北方食黃米黏糕
黃米黏糕既是黃色,又有黏性,吃起來雖不容易被消化,但會長期保存在體內持續地發揮補益作用。
北方食吃糖炒栗子
栗子澱粉含量高,雖有一定的補脾益腎的作用,但不能夠多吃。炒制的栗子吃多了會加重脾胃負擔,容易滯氣,加重消化不良的反應。
南方食甘蔗
南方「祭灶」食甘蔗,寓意年年節節高、年年有頭有尾。
南方食馬蹄糕
南方小年食用馬蹄糕,紅豆糕等糕點。馬蹄也叫荸薺,能夠清熱生津、化濕消積,另外馬蹄糕是蒸出來的,有「蒸蒸日上」之意。
南方食南乳花生
南乳花生由花生和紅方製成,紅方由紅曲發酵而來,配合花生做成的南乳花生,既有花生的滋養的作用,又有紅曲的消積健脾作用。
小年的禁忌,不同地區各有不同
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台灣稱此日為「送神日」,禁忌舂米,據說能把風神搗下來,會給來年帶來風災。
農村都會蒸饅頭準備過年,但是不宜施捨給他人,因為這些饅頭是要先用來祭祖祭天的。小年迎來了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對來年的美好期盼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