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充電池「大躍進」

2024-05-13     汽車公社

「忽如一夜春風來」,動力電池行業集體加速奔向「超快充」時代,突然之間,仿佛「千樹萬樹梨花開」,連磷酸鐵鋰電池都4.5C了。

事情就變得非常神奇。

比如,繼去年發布神行超充電池後,寧德時代(300750.SZ)在這屆北京車展上,再次發布神行PLUS電池。

兩個指標很強,續航能力達到1000公里,同時,能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首款4C磷酸鐵鋰電池)。

而且,就在「固態電池」概念不斷喧囂強化之時,主流動力電池公司也在密集發布5C「超快充」電池新品。那麼,5C全面鋪開落地應用有那麼快到來嗎?

卷「5C快充」,是不是電池企業的又一場「大躍進」呢?就像一位微博博主所說,「卷充電功率,但是卻不捲充電體驗,本身就很奇怪啊。」

01

那麼快,準備好了嗎?

實際上,除了寧德時代,北京車展期間,欣旺達(300207.SZ)也發布了全新閃充電池3.0,充電峰值倍率達6C,10分鐘能充電至80%SOC。

此外,瑞浦蘭鈞(00666.HK)發布的問頂超充系統也有突破,據稱能充電10分鐘續航500公里。億緯鋰能(300014.SZ)不甘示弱,發布矽基時代下的超快充技術,可實現充電6分鐘增程500公里。

還有一家,「老三」中創新航(03931.HK),推出「One—Stop Bettery」系列中最新型號產品(「OS產品」),主要包含「頂流」圓柱電池和OS磷酸鐵鋰電池包,最高可實現續航1000公里。

「2023年銷售量最好的20款純電車型,續駛里程基本在400公里到650公里。我們的一個觀點是,適度續航再加上超充,比如說充電10分鐘充到80%,以這樣的配置去應對我們的里程焦慮。」

對於超充的作用,近日的第五屆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CIBF2024重慶)國際交流會上,欣旺達動力電池系統產品線總經理鄧傑是這樣表示的。

不過,我們還是要質疑一下,對於5C快充的落地,行業內外有沒有準備好?

首先,業內人士分析,目前5C電池還「不是給普通人準備的」。現階段還是3C或者是4C級別的電池為主流。為什麼?

因為5C短期內只適合大尺寸的電池包,幾十度小電池包的話,塞下一大部分熱管理、冷卻材料,不但拉高電池重量和成本,還降低了能量密度,不太適用於給中小型車來用。

理想的5C電池也目前也只是用在MEGA上。5C伴隨著高成本,得配合有溢價能力的產品來使用。而能承擔這種電池重量和成本的,往往只有這種尺寸偏大的高端、豪華電車能承受得起。

而且,理想的5C超充樁,目前全國就高速300個超充站,每個站1根5C樁,只能MEGA用。其他的,還都是2C樁。目前有限的消費者體驗,還要等到5000座超充站完成大面積鋪開才能有所改觀。

微博博主「張抗抗KK」也說,「2022~2023年,小鵬從4C退回到3C,理想猛衝5C。廠長向來在產品上的設計很摳,而這一次卻直接上最大功率。

技術成本遞增,用戶體驗端能否也發揮想像力,也實現遞增?這是考驗產品經驗大王的時刻。如果技術上的大提升,不能帶來體驗上的大提升,那廠長就也成了『搞技術』的了。」

其次,電網的負荷能否吃得消呢?

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上行,帶來補能的巨大需求。問題是,大功率電流的變化會使電網波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大,對電網的衝擊更大、負荷波動更劇烈。

為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600公里」也就是「1秒1公里」的美好願景,除了超充樁,按理還需要配置儲能或建設光儲充一體站輔以支持,來平衡超快充車型帶來的負荷波動。這對於基礎設施的成本增加,也是一個問題。

並且,實際場景中,充電難、充電慢仍舊是不少消費者的「槽點」。當然,這也是電池企業推5C電池的出發點所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對此表示,目前充電基礎設施仍存在布局不夠完善、結構不夠合理、老舊充電樁技術落後、服務不夠均衡、運營不夠規範等問題。

崔秘書長和很多業內專家們是比較看好「超充」(超快速充電)的。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示,2023年,新能源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占率達到31.6%。2024年明顯會超過1000萬輛。

不過,對於每年增加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對於快速發展的超充樁來說,電網的負荷能力可能就是關鍵了。近期可能無慮,但遠期絕對有憂。

此外,充電樁建設方面也問題多多。比如,國內具備4C充電的車型並不多,僅小鵬、阿維塔、極狐等等幾款車型而已,所以4C充電站的建設似乎都不是一件很急的「眼麼前的事」,5C就更是超前了。

而且,當下還有充電樁分流的情況,用戶體驗也需要加強。

說到底,5C超充樁是個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實際上,其他基礎設施配套問題都解決了,可能3C-4C就夠用。

目前5C上車和上樁,還沒有大面積應用所帶來的安全驗證等。

但是,營銷上過於超前,對於整車企業和電池企業來說,其實並不是個好事。

02

5C的邊際效益

此外,雖說超快充已經成為各家企業的宣傳招牌,但是有句話說,「脫離電池壽命談5C或4C快充是沒意義的」。

畢竟,提升充電倍率的途徑,無非就是高電壓、大電流兩條途徑,所以現在的800V高電壓平台,就是走了提高電壓的途徑。

比如,250A電流下,800V可以輕易支持2C充電,電壓翻倍、充電功率不變的情況下,充電電流就可以變小,線束也可以很細,節約成本,並且高電壓路線支持更長時間快充。

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實驗室里20C、30C都可以,但真到了實際用車場景,不是所有的電池都能承受得了這麼折騰。

業內人士表示,一個行業中公開的秘密是,目前幾乎所有乘用車動力電池,廠商的設定都是允許系統顯示電量比實際情況少10%左右。

然後,在電池使用的1~3年中,會慢慢釋放這部分存電來與之前的90%電量動態匹配。

這會導致用戶的錯覺,電池在最初的三到五年用起來非常不錯,在這之後,很多品牌的電池就會快速惡化。所以,主機廠幾年後會通過個性化OTA再做一次這樣的循環來維持品牌口碑。

而目前4C或更激進的5C充電會讓這種「悄無聲息的」OTA變得更加頻繁。對於用戶來說,可能5年左右就換車了,沒什麼感覺,但是,除了成本,理論上的電池生命周期可能被涸澤而漁,還有後面的環保呢?回收呢?

對吧。我們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狂飆突進。

此外,根據華為測算,要實現5分鐘以內快充,充電樁功率須向480kW演進,以及匹配液冷超充站。

按照華為發布的《高壓快充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5》預測,預計到2026年底,支持高壓快充車型的市場保有量將達1300萬輛以上。不過,除了高壓平台架構的車型,面對高功率的充電樁帶來散熱的高要求,液冷超充站的適配也必不可少。

而對於液冷超充技術,慧博智能投研研報認為,目前液冷超充樁與傳統的直流樁相比,單瓦投資額高出較多,依然有待規模化降本。換句話說,還沒到普遍接受的程度。「超充還是要搶占生態資源,規模運營降本。」業內相關分析人士直言。

為儘快降低成本,還是那句話,朋友越多越好。像華為攜手車企、充電運營商及產業夥伴成立「超充聯盟」。

而寧德時代表示,已正式啟動構建神行超充網絡,攜手華為、星星充電、雲快充、蜀道新能源等,搭建國內最大的超充服務平台。而這些都剛剛才啟動,那麼,5C呢?

第二個問題,實現超快充,離不開對動力電池材料、結構、體系的全方位創新。

而在材料體系的改進中,負極改性及包覆是實現快充的核心環節。

不過按目前情況來看,此前熱炒的「摻矽補鋰」,大面積落地還是需要時間的。在我此前的文章《你的電池,「摻矽補鋰」了嗎?》中,已經講明了這個問題。

還是說到理想所用的寧德時代的麒麟5C超充電池,當電池交付給用戶,寧德時代有對電池的完整安全監控系統,無論是在車端,還是在充電場站、在雲端,設置有完整的三位一體的算法,三道防線,對安全做相關的防護。其他的電池企業有這樣的配套嗎?等等。

總的來說,5C電池技術與安全難點的突破,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還是要慎之又慎,別讓技術進步走了樣,「大躍進」狂飆過了頭。我們會繼續關注這個話題,歡迎給出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b679f6aba91ab07e6d97dafef795ed8.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