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內耗,是不肯「放下手機」

2023-12-10     布衣粗食

原標題:一個人最大的內耗,是不肯「放下手機」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幅漫畫,如下圖。

有人把手機,比喻成精神鴉片。太多的精神內耗,也就在於此處。

當網絡帶來海量信息的時候,也帶來了負面情緒,還有各種上癮的陋習。

我們可以放下工作,放下聚餐,放下書本,就是不能放下手機。換一個角度看,就是我們不能放過內耗自己的東西。

01

手機,正在向你輸送「內耗」。

最開始,我們有了手機,是為了方便和外界聯繫,也強化親戚朋友的關係。

聊一聊當下的生活,發朋友圈,讓大家知道自己的近況。尤其是子女,發了什麼動態,父母都看到了,就放心了。

隨著手機變得高大上,什麼功能都有了,世界各地的事情,可以一網打盡。

我們可以選擇信息越多,反而被困的可能性更大。難以理解的,奇葩的,毀三觀的,都一擁而來。

大數據,可能是信息繭房。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說:「科技公司的產品採用了『劫持技巧』,把我們引誘進來,形成『強迫循環』。」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平台,會根據你的點擊習慣,一直推送類似的消息。比方說,你喜歡生活短劇,那麼類似的東西,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平台還有記憶,會在你下一次打開的時候,推出上一次習慣打開的東西。

一整天都看同類的信息,其他的信息就少了,從而不能全面掌握外界的信息。手機,無形之中就讓你越活越「狹隘」。

負面信息,總會讓人焦慮。

作家李雅在文章中寫了一次經歷。

忙碌的工作中,他的嘴巴有幾次潰瘍。於是上網搜索,看是什麼情況。

網絡里出現一系列的答案。有答案顯示,這可能是口腔癌,並且是晚期。

這一夜,他是睡不好了,想到了要照顧的媽媽,自己的孩子,多年的房貸......第二天一大早,他去看醫生。

醫生說:「啥呀,你晚來幾天,這口腔自己就好了。」

看吧,白白地內耗了一整夜。

也有一些博主,唯恐天下不亂。把小事放大,使勁說,讓人耳目一新,也膽戰心驚。捕風捉影的事情,硬是有鼻子有眼。

各種焦慮,從手裡里冒出來,你看了,就是「接招」了。

02

手機,正在毀掉家裡的「老小」。

曾經我們以為,很多老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導致什麼都幹不了。

後來,老人也進步了。老年網友的占比,也節節升高。

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上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65歲至69歲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家人聚會,老人、大人、孩子都是玩手機,就是在廚房忙碌的人,也會帶著手機,忙裡偷閒看一看。

孩子玩遊戲,老人看無聊的小視頻,中年人在瞎聊或者看小視頻。家庭的氛圍,變得糟糕,但是沒有人發現。

看過一個笑話:一對夫妻出門吃飯,男人一直低頭看手機,引發了妻子的不滿。

妻子說:「請把手機放在我的頭頂,你起碼看手機的同時,會看到我的臉。」

很多人分析,一直看手機,會激發人體的多巴胺,會帶來垃圾快樂。

音樂人高曉松說過:「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慾望。理想就是當你想它時,你是快樂的;慾望就是當你想它時,你是痛苦的。這個慾望,就是多巴胺的分泌。」

一家人都盯著手機,那麼誰幹活,如何分工協作。人情淡薄了,關係也內耗了。

03

正確使用手機,是一個人最大的自律。

稻盛和夫在書中寫道:「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內耗,別人的一句話,會拿出來反覆咀嚼;過度地分析、思考以及自我否定。這種精神上的消耗,往往比肉體消耗更煎熬。」

我們真的不必去咀嚼亂七八糟的信息,這是共同的認知。

可是,不去咀嚼信息的根本,是要杜絕信息的根源。雙管齊下,信息少了,精神就輕鬆多了。

正確使用手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其一,別咀嚼「多餘的信息」。

看到海量的信息,看過就忘了,就當付之一笑。別對號入座,別掛在心頭。

邊走邊扔,這是必須學會的生活方式。記性好,在看手機的時候,是壞事。

其二,別選擇「負能量的頻道」。

一開始就要看正能量的東西,不要去盲從別人。

事實證明,負面的內容,最吸引人,也最帶來生活的戾氣。

保持頭腦清醒,把負面的平台,都刪除。但凡別人抱怨、指責、杞人憂天的,你看到了,也要拉黑。

其三,別過分隨從「信息推送」。

一直按照大數據去看東西,這是不對的。你應該學會搜一搜,就看看自己真實需要的,也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喜好。

學會全面客觀看問題,不要走一條線,看一方面。

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會獨處和休息,不要一直抱著手機。尤其是外出的時候,注意腳下,多看風景,學會聊天。

04

在商湯時期,人們以打獵為生。

有一天,商湯外出,看到獵人展開四面網,把野獸團團圍住。

商湯說:「太殘忍了,這樣一座山的野獸一次性就抓光了。以後,還能去哪裡打獵呢?」

說完,讓獵人撤掉一面網,讓一些野獸跑出去。

古人因為網開一面,讓世界可持續發展,也讓獵人一直富有。

現在,拿起手機的你,也要網開一面,讓多餘的東西溜出去,也讓生活有獨處的時光。

不要因為一直關注網絡里的生活,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a354aca6eef671fd1daa0f0ceed8c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