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明代抗倭名將,卻寫出一首千古名作,短短4句便令人拍案叫絕

2019-11-03     慶余

說到明代抗倭名將,相信大家都會想到戚繼光。這位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的民族英雄。而戚繼光除了軍事上有著傑出的成就外,他在詩文上亦有很高的成就。在當時他就享有「偉負文武才如公者,一時鮮有其儷」的讚譽。《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稱讚戚繼光的詩「格律頗壯」、「近燕趙之音」。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戚繼光的一首詩《馬上作》,來品一品抗倭名將筆下的詩歌魅力。顧名思義,《馬上作》是戚繼光騎在馬上創作的一首詩。它寫於戚繼光在北方防備蒙古期間,主要反映了戚繼光轉戰南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同時也展現了戚繼光保衛國家的英姿和雄風,抒發了戚繼光忠心報國、不畏辛苦的戰鬥豪情。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首先,詩的前兩句「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意思是說,我南征北戰是為了報答皇上對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邊關的花草,恐怕都在笑我只知忙碌而不懂得欣賞。從戚繼光抗擊倭寇、防備蒙古這兩件史實來看,他是既到過山清水秀的南方,也到過波濤洶湧的山東海邊。

由此可見,戚繼光是完全有機會欣賞花草,以及祖國的大小山川河流的,他也不是不喜歡安定的生活。很明顯,戚繼光選擇了心懷天下,一心只為國家的安寧,不惜萬里奔波的生活。所以從某方面來看,江花邊草是對戚繼光南征北戰的見證。另外,一個「笑」字,說明花草有情,是在讚許戚繼光的偉大事業。

然後,詩的後兩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則是對戚繼光「南北驅馳」的具體描寫。但說是具體描寫,其實戚繼光還是概括了自己的戎馬一生。這兩句的意思很簡單,即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帶著兵器騎著戰馬在疆場上度過的。可見這裡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形象便躍然紙上。

雖然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很簡單,但是其背後的深意卻不簡單。說一年三百六十日,實際上是年年如此。期間更是風餐露宿,刀光劍影,無數的艱辛和危險,都含在這短短十幾字中了。所以想要說的輕鬆自然,如家常便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唯有像戚繼光這樣有著崇高的襟懷才能做到。

綜觀戚繼光的這首詩,無疑是一首氣勢豪壯,情調高昂的英雄頌歌。同時它也是英雄的自白,真實反映了戚繼光轉戰南北、緊張激烈的戎馬生涯。字裡行間所體現出來的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品質,最讓人欽佩。總的來說,這首詩是一首被世人廣為傳誦的千古名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UuhM24BMH2_cNUg9p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