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私有與富裕帶來的別墅民居

2019-06-09     治國評論天下

土地私有與富裕帶來的別墅民居

美國國民收入在已開發國家中處於前列,國民收入意味著生產效率,意味著社會發展程度。美國社會發展程度在整個20世紀都居於世界前列,現在更不用說,美國現在的社會狀況,顯示著其他國家的未來。相對其他國家,美國是超前發展的。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思維在美國很普及,美國大部分土地自然也是私有的,在美國人口稠密的東北部更為明顯,這裡的土地絕大部分都是私有的。土地私有為美國土地資源的優化組合帶來便利,這促進了美國農業的發展,也明顯的促進了非農業的發展,比如促進了美國的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土地私有的最大好處是;帶來了正常的土地交易市場,促使土地價格市場化,避免了土地供應的壟斷局面,進而避免了土地價格的暴漲,促使市場保持了較低的土地價格水平。美國東北部人口稠密,其人口密度與中國總體人口密度類似,東北部部分區域人口更為稠密,人口密度不亞於中國東部平原地區,由於土地的私有,促使這裡的土地價格並不昂貴,這不僅有利於工商業的發展,還滿足了大部分人口擁有鄉間別墅的願望。

隨著轎車質量的提高(包括轎車舒適程度的提高),以及道路便捷程度的提高,共同促使美國人可以長時間開車,這為美國國民實現鄉間別墅夢想奠定交通基礎,這自然也是國民富裕的結果。在城市內部擁有自己的房子,這是中國人的夢想,這也曾經是美國人的夢想,已經實現這個夢想的美國人,隨著各種情況的變化,主要是自己生活質量的提高,自然又產生了新的想法。當你擁有更高收入的時候,你的想法也會隨之改變。美國城市內部的居民一般有自己的獨院住宅,這是與中國的重大不同,中國的各種住宅樓在美國都屬於公寓樓,一般是福利性質的樓房,比如老年公寓。中國的住宅樓在美國是賣不上價格的,大部分人口都不會住在公寓樓裡面的,如果一生只住在公寓樓裡面,人生也太失敗了。不要說公寓樓住宅模式,就是城市內部的獨院住宅也不能滿足生活質量繼續提高的美國大眾的需求願望。畢竟城市內部的獨院住宅都是若干年前的產物,那時的住宅標準還不高,獨院住宅面積不夠大,綠地不夠多,多數情況下還沒有游泳池,這種狀況難以滿足富裕水平提高後的美國大眾的需求。美國很難強拆,想兼并鄰居,擴大自己的獨院是很困難的,就是可以實現,成本也是很高的,兼并鄰居這條道路也是不通的。城市內部空氣污濁,噪音較大,交通容易堵塞,這也促使富裕水平提高後的美國大眾逐漸拋棄城市內部的住宅。留下的這些城市內部的住宅價格不高,成為窮人的福音。

富裕水平提高後的美國家庭要走出城市,前往郊外尋找適宜自己生活的地方,按照自己的標準或願望建造自己的別墅院子,房子就在院子的中央區域,有前院和後院,院子的四周是自己家的綠地,建一個自己理想的游泳池,開始新的生活。這成為時髦,大家如法炮製,這帶來了美國的逆城市化現象——也就是城市居民居住的郊區化。人們在城市內部工作,在郊區居住,這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普遍生活模式。美國中產階級是美國人口的主流,也是美國的中流砥柱,社會穩定的基石。

美國中產階級優裕的生活模式顯示了其他國家的發展方向,也顯示了人類的發展方向,這意味著一些國家的未來也將這樣。中國並不是不可以向美國居住模式發展,只是由於理念的差異,才導致中國沒有向美國居住模式前進,這並不是中國客觀不適宜這樣做。中國政府沒有認識到土地資源與各種礦產資源的不同,土地資源是一種可再生,可轉換的自然資源,而石油等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少一點。土地不會消失,土地用途可以轉換,只是這種轉換有時需要一定成本。比如,耕地可以轉換成草地或林地或漁業用地,也可以轉換成建築用地,建築用地也可以轉換成耕地或林地或草地,這種轉換過程需要一些成本。中國政府對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不夠重視,卻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管理過嚴,美其名曰——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這也連帶的把草地、荒漠、林地等土地,嚴密的管理起來。在東部平原耕地地區,房屋建設領域的土地使用受到嚴格限制,居民住宅逐漸變成公寓樓模式,獨院模式逐漸減少,公寓樓越蓋越高,這帶來電梯耗電增多以及日常用水耗能增多,並且阻礙了家庭對太陽能的利用,比如太陽能熱水器的利用變得很不方便,帶來了能源消耗的增多,不利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居住模式。在荒漠的西北地區,在草原的內蒙古地區,城市居民住宅竟然也主要是公寓樓模式,不知道這裡是打著什麼旗號限制居民少用地的。

美國的獨院別墅居民模式是人們更高居住質量的一種體現,是土地私有與國民富裕的結晶。有人把美國的獨院別墅說成是美國人口稀少所致,這個感覺很牽強,因為在美國的東北部,人口是比較稠密的,依然是獨院別墅居住模式。其實獨院別墅單位面積的建造成本明顯低於公寓樓的建設成本,如果土地價格不貴,人們自然會選擇獨院別墅住宅模式。中國土地價格昂貴的原因是政府壟斷土地供應所致,並不是真正的土地市場價格水平。各個城市為了GDP,需要吸引企業,中國地方政府為工廠企業提供的工業用地的土地價格是很低的,幾乎接近免費供應水平。這也顯示了土地價格高,並不是市場所致,而是地方政府土地壟斷牟利所致,地方政府要從居民住宅用地交易中獲得大筆收入。中國並不是不存在獨院住宅的,事實上中國大部分人口都是獨院住宅,9億農民都是如此,只是房子質量不高,不屬於別墅。9億農民獨院住宅的事實顯示,在保障食物需求的情況,在不大幅度減少現有耕地的情況下,中國土地資源是具備實現大部分人口的獨院別墅夢想的,只是由於政府理念的差異,才帶來大家的公寓樓模式住宅。

美國是一個私有領域很普遍的國家,這促使美國居民的投資渠道很多,這是與中國的重要不同,中國公有的東西太多,這導致中國人自我感覺的財富擁有量不足,帶來中國人較高的儲蓄率或投資率,並且投資渠道不多,導致一些富裕人口投資模式的購買房子,這也帶來了住宅需求增大,促使房子價格上漲。美國這種投資模式的房子購買行為就少多了,這導致美國的房子市場較正常,較合理,這也促進了美國住宅的別墅化。

根據美國統計局,美國2010年11月共售出新房29萬套,新房銷售價格中間值為21.3萬美元(含地價,下同)。美國每套住房的建築面積中間值是303平方米,地產面積中間值是1416平方米(2畝多的獨院)。2009年,美國全國從業人員人均工資為43460美元,美國普通工人可用不到5年的工資買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新房(別墅)。這些數據顯示美國家庭住房獲得的容易,郊區別墅也不算貴,住房的郊區別墅化自然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OCRAWwBmyVoG_1ZLE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