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混搭的《極限逃生》,怎麼就擺脫了黑暗料理的宿命?

2019-10-16     谷天娛樂

香辣桑椹味可愛多冰淇淋,辣花生夾心士力架,辣雞翅夾心奧利奧。

以上三樣東西,可能是小谷過去的一年裡吃過最黑暗的食物。

總是與上火暴汗以及某人體部位聯繫在一起的辣椒,拿來搭配清涼細膩的各類甜品,很成功地達成了消費者心理生理的雙重抗拒。

把這幾樣食物咽下去的那一瞬間,你仿佛都能立刻感覺到活著是一件多麼艱難又幸福的事情。

同樣的操作,按理說在電影行業也是行不通的。

最近的許多年來,我們也已經見慣了太多類型雜糅的四不像爛片。

但近日就有這麼一部韓國電影,它的類型欄赫然寫著「喜劇災難」,片名也十分俗氣毫無新意。

可它偏偏卻成了今年夏天的爆款。

01


打破類型桎梏的災難片

《極限逃生》,顧名思義是一個關於逃生的故事,它有著溫情家庭喜劇的內核,然後包裝了一層末世災難的外衣。

縱觀韓國的經典災難電影,無一不是在影片的最開頭,就將懸念悉數拋給觀眾,從第一秒就吊足了人們的胃口。

《漢江怪物》的開場,美國科學家將過期的福馬林全數傾倒進漢江;

《流感》的開場,擁擠髒亂、且攜帶著致命病毒的人口偷渡悄然展開;

《鐵線蟲入侵》的開場,影片片名在一片顫抖不停的水面上浮現,隨後閃過一絲血色;

《釜山行》的開場,一處生化園區發生泄漏,隨後一隻被撞死的鹿死而復生……

它們憑藉著緊湊的節奏,以及大小格局間對比形成的強大張力,以及在末日來臨時對人性細緻入骨的刻畫,讓人百看不厭。

但《極限逃生》的結構則完全不同,直到第21分鐘,影片的災難主體——滿滿一車的有毒氣體才姍姍來遲。

而在這之前,影片的畫風則一直是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那些連開頭都看不下去就匆匆退出的觀眾朋友們,可能壓根都沒有覺察到這竟然還是部災難片。

02


最獨特觀感的家庭喜劇

按理說,合家歡的喜劇類型,與人性深刻死傷無數的災難片,本應道道相悖。

但在電影《極限逃生》中,我們絲毫看不到兩種反差極大的類型元素打來打去你死我活。

相反,在導演李相槿的手中,兩種類型產生了恰到好處的化學反應,讓人看到了類型融合的新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節奏恰到好處、結構也精巧出奇的影片,竟還是李相槿的長片導演處女作。

影片的一大奇巧之處,在於它的格局之小。

整個故事幾乎全程都圍繞男主角及家人展開,而並不像大多數災難電影一樣,搞個牛X哄哄的多線敘事,把鏡頭對準整座城市甚至國家,來展現災難的破壞性。

不僅把格局放小,大大縮減了對災難破壞力的呈現,影片還儘量把可見的傷亡放到最低。

而與男主角相關的一眾角色,更是奇蹟般的無一便當。

喂!你好歹也是個災難片啊,這樣真的好嘛!

或許這就是家庭喜劇內核為影片帶來的便利之一吧,影片也因此帶給了觀眾無限的新意和觀影樂趣:

試問誰又能拒絕的了一部「家長里短式的災難片」呢?


03


娛樂性超強的年度爆款

《極限逃生》在毒氣災難的大環境下,設置了一個以家庭、愛情為內核的喜劇逃生故事,然而這些劇情向的內容,只占了影片標題的50%。

另外的50%,自然也是影片的另一大看點,就是「極限」二字了。

影片在韓國觀影人次超過九百萬,暫居2019年韓國影市票房第三,其商業性和娛樂性可見一斑。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片中主人公利用攀岩技巧,在高樓大廈的外牆及屋頂上飛檐走壁的刺激場面。

相信有不少觀眾前一陣子在影院觀看過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獲獎影片《徒手攀岩》,並被其孤身絕壁的緊張感嚇得神經緊繃、渾身冷汗。

《極限逃生》中的幾場攀岩戲,也同樣不會讓人失望。

比如主人公永南上天台開門的那場戲,憑藉著高超的攀岩技巧,永南在完全垂直的大廈外牆上閃轉騰挪。

鏡頭跟隨著永南不停轉動,地勢的險峻、角色的心理障礙以及家人帶來的壓力三重衝擊,讓這段戲被緊張感層層包裹,刺激不已。

等你回過神來,只能默默鬆開捏緊冷汗的手,在心裡默默罵聲:X的,絕了!

更不用說男女主人公綁在一起,屋頂攜手跑毒逃命的高潮戲,直接將觀眾情緒烘到頂點。

不得不說,這部類型多元的爆款片,可看性真的太高了。

(不過像男主角這麼牛X的人物,竟然連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只能當無業游民啃老族,也是有點難以置信哦)

最後來一句題外話,影片台版海報上這句宣傳標語簡直是太精彩了:生活好難,逃命更難!

簡單八個字,一下子就把《極限逃生》這個題目點了個明明白白——逃生,其實還有一層逃離生活的意味。

世界末日都來了,還要考慮生活好難,那是何等的戲謔諷刺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J2u1W0BMH2_cNUgU7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