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本次疫情是前所未有的大考,但放在漫長而又複雜的市場沉浮來說,這不過是許多企業所遭遇過的眾多大考中的一場。
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企業想要屹立浪頭,需要前瞻的戰略眼光,強烈的危機意識,以及敢於冒險、敢於擔當的突破作為。如此,才能在每一輪風雨到來之時,既有硬核的實力支撐,又有柔性的騰挪空間。
央視網大型「雲錄製」財經特別報道系列節目《經濟戰疫•雲起》自開播以來,先後講述了多家企業在疫情期間快速應戰、危中求機的中國經濟戰「疫」故事。他們的逆風翻盤,無一例外有賴於企業長期苦練內功,始終未雨綢繆。
「薄發」源於「厚積」。第五期節目「雲連線」海爾集團總裁周雲傑先生、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包冉先生,講述了一個超出大眾傳統認知的海爾集團——產品從家用電器拓展到醫療物資,產業從實體製造工廠升級為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它「以變制變,變中求勝」,在乘風而起的數字化顛覆和重構中,顯得敏銳而堅韌。
十五年前,海爾已經進軍生物醫療
為助力全國乃至全球戰「疫」,大量中國企業跨界入列,加足馬力生產防疫物資。曾經做客《經濟戰疫》系列節目的長安汽車、格力電器等中國製造的龍頭企業,就曾分享過他們的轉型歷程,格力電器更是順勢投入超過10億元資金進軍醫療產業。
若不是因為本次疫情,很多人不會覺察到,早在15年前,海爾集團就成立了海爾生物醫療。從2005年起步到2019年10月成功登陸科創板,海爾生物醫療一躍成為跨界轉型醫療行業的優秀企業案例。
在抗疫期間,大眾之所以很早就看到了海爾生物醫療的身影,是因為他們早在1月22日武漢封城之前,就向抗疫一線提供了急需的醫療物資,並派駐了醫療隊。從正月初五開始,海爾生物醫療的工廠就開始滿負荷地運轉。對海爾來說,這並不是一場倉促的應戰。
於是人們不免要問:海爾15年前的醫療布局,到底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栽花?涉足一個和主營業務離得有點遠的領域,海爾有實力進行生物技術的研發嗎?
周雲傑回答道:「過去,海爾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全球化的家電企業,但海爾抓住物聯網時代的機遇,完成了從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到全球引領的物聯網生態品牌的轉型。如今,海爾已成為一個集智慧家庭、工業網際網路、大健康等多個產業生態為一體的物聯網生態系統。其中,海爾生物醫療就是大健康生態的一個小微企業。」
事實上,周雲傑低調形容的這家「小微企業」,截至2019 年底,已擁有了 229 項專利、13 項 170 余個產品獲得 CFDA 認證、取得 22 項軟體著作權;牽頭或參與起草 9 項國家、行業標準和1項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標準。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披露,海爾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32.74%,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1.42%。其中海外市場業務增長提速,收入同比增長92.6%。
結合海爾生物醫療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現,包冉表示,最讓他感觸的除了超前布局,更有中國製造超強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在病毒的威脅面前,我們要振作奮戰起來,能夠達到這一點,光有布局是不夠的。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了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實力,我們確實得有自信,中國的製造業不愧為全球的製造工廠和製造基地。」
跑出工業網際網路的加速度,靠的還是「主動顛覆」
今年以來,「新基建」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經濟事件之一。
在新基建的語境下,大開腦洞的創意和場景未來會不斷湧現,按照包冉的形容:「我們人類社會的福祉和每個消費者的體驗都會得到夢幻般的提升,像《頭號玩家》里的科幻世界一模一樣。」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劃定新基建範圍,工業網際網路明確納入新基建體系,它被認為是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和新風口。一個多月前,海爾旗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卡奧斯完成9.5億元融資,創下了工業網際網路平台A輪融資規模之最。突然在業內炙手可熱的「卡奧斯」,到底什麼來頭?
節目科普道:「卡奧斯就如同搭建了一個網際網路的共創共享平台,大家可以在這裡共享資源,共創共建,交互解決方案,實現提質增效、資源配置、模式轉型。這次變身,讓海爾徹底擺脫了我們熟悉的電器生產商的影子,轉向了工業資源的調配平台。」
在此次科技戰疫和復工復產中,海爾卡奧斯對接用戶需求,不斷為市場賦能。從一開始的戰「疫」供需平台,升級疊代為全國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大數據監測平台,卡奧斯堪稱「復工神器」。周雲傑分享了一個生動的案例:「正月初二,由於卡奧斯平台一個員工到藥店沒買到口罩,他馬上聯想到,全國的口罩以及其他防疫物資必定緊缺。他立刻線上協同全國各方資源晝夜奮戰48小時,打造新冠肺炎戰疫供需平台,正月初五全面測試,正月初六正式上線。」
2019年,海爾卡奧斯平台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工業網際網路十大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卡奧斯已經複製到建陶、房車、農業等15個行業,並覆蓋到了全國七大中心12個區域,同時在全球20多個國家進行了推廣和複製。
卡奧斯成立於2017年4月。當新基建呼嘯而至的時候,海爾又一次憑藉前瞻的布局站穩了風口。在周雲傑看來,「企業要有資格參與新基建,不能僅僅依賴國家的投資,一定要完成企業自身的數字化顛覆和重構,也就是數字化重生。」
激勵最美奮鬥者,「創客制」用螞蟻雄兵讓大象起舞
直面疫情的過程中,海爾之所以能在突如其來的困難面前逆風而行,終究靠的是士氣和團結。
海爾獨特的人才激勵模式,不斷被業內人士研究和借鑑——員工「一言不合」就自己創業,使得海爾在內部不斷「分裂」出一些小而美的創業單元,這些充滿活力的個體猶如螞蟻雄兵,匯聚起讓大象起舞的力量。
據周雲傑介紹:「海爾之所以能夠在抗疫和復工過程中做到組織上有柔性、戰略上有韌性,得益於海爾創始人張瑞敏先生創立的『人單合一管理模式』,以及『人單合一』模式下的全員創客制,這既不同於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也不同於西方的委託代理激勵機制,而是通過高分享下的高增值,讓每個員工通過創造用戶價值來實現價值最大化。到今年年底,海爾將成為一個萬人持股的創客制企業。全球疫情還在蔓延中,如何化危為機是每個企業面對的挑戰,但我相信,只要每一個鏈群、每一個小微、每一個創客充滿了活力,我們就有能力以變制變、變中求勝,打贏這場硬仗。
2020年的確很難,無數的企業正在艱難負重前行。從《經濟戰疫•復工》到《經濟戰疫•雲起》,央視網通過呈現頭部企業的前沿實踐,帶領大家從每家企業具體到一點一滴的行動當中尋找信心和答案。如果說應急靠的是智慧,那麼《經濟戰疫》系列節目重點展示給大家的,其實是這些企業在漫長的磨礪和發展中所練就的那些「硬功夫」甚至是「笨功夫」,因為投機不可能成就長久的企業,更成就不了偉大的企業。
在疫情過後,相信全球的經濟走向和經濟版圖,以及整個社會的消費形態和消費心理,都會發生一些深刻的改變,那也許才是真正的大考。藉助央視網《經濟戰疫•雲起》貢獻的產業思索,衷心希望更多企業能夠從中有所收穫、有所啟發,最重要的是在「山窮水復疑無路」的時候,深信「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