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退休9年後,曾「央視一哥」張宏民聚會照曝光:2張照片引得全網一片譁然

2023-11-23     富書

原標題:央視退休9年後,曾「央視一哥」張宏民聚會照曝光:2張照片引得全網一片譁然

作者:青允(富書作者)

最近,一張多年前的老照片賺足了眾網友的眼淚。

原來,昔日「央視一哥」張宏民,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組與昔日老同事們的合影並配文:「匆匆四十載,今日誰識君?」

而且,張宏民還分享了幾張大家年輕時候的合影,更是掀起一波回憶殺,惹得眾網友感慨萬千。

看著這些熟悉的面孔,很多網友都說:看哭了,這也是我們逝去的童年啊。

張宏民,真的是80、90後的童年,他老了,我們也長大了。作為當之無愧的「央視一哥」,張宏民0失誤地出現在新聞聯播螢屏中共32個春秋。

回顧他的職業生涯,可謂是一路疾馳,繁花似錦。

母親是清華校長,童年立志當播音員

張宏民於1961年出生於北京市海淀區,祖籍河北保定。他有著讓人羨慕的原生家庭,母親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曾擔任清華校長多年,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

在這樣一個學術濃厚的家庭中成長,張宏民從小便深受感染,文藝細胞濃厚。

據張宏民回憶,自己的童年有著寫不完的作業;因為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父母還很前衛地為他報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

雖然現在各種輔導班現象在許多家庭中普遍存在,但是在五六十年前,張宏民的童年一定是與眾不同的,在其他同學在玩踢毽子跳房子的時候,他樂此不疲地在各種知識中遨遊。

這讓張宏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小學開始成績優異,一直名列前茅。

張宏民小時候,家裡有一台收音機,他特別喜歡聽收音機中播音員用字正腔圓的語調,慢慢播報每天發生的事情,在那個通訊還不是很發達的時代,他在播音員的口中看到了精彩的世界。

與此同時,張宏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將來想成為播音員的種子,他好奇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想做一名什麼都知道的播音員。

填報志願時,當過清華大學校長的母親希望,他能夠報考熱門的工科專業,以後的路會好走一些。

但是張宏民根本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的播音主持專業,當時北京廣播學院還未改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知名度更是比不上清華北大這種名校。

張宏民的父母雖然對此感到有些無奈,但張宏民堅持自己的夢想,父母也只能支持。

上了大學後,本身基礎很紮實的他,並沒有絲毫放鬆,反而更加繼續勤奮刻苦地學習:

每天的練聲課他總是第一個到達教室、最後一個離開;為了使自己的發音更加飽滿、生動,他請教過學院的每一位老師;

為了給自己以後的業務能力打好基礎,他從大一開始,積極參加各類專業實踐和比賽,為自己日後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張宏民的努力被學校里的眾多老師看在眼裡,再加上自身的聲音濃厚、字正腔圓,他在這所即使匯聚了天南海北播音天才的院校中,也顯得格外突出。

1982年一畢業,他就被推薦到了夢寐以求的中央電視台實習。

因為自身紮實的專業基礎、天生飽滿磁性的聲線,再加上出色的外貌,這些優秀條件,使他實習期過後,便毫無懸念地留在了央視。

回顧他童年的家庭環境和大學期間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這都為他的夢想積蓄了能力

而他首屈一指的原生家庭,也為他以後的路做了有力的鋪墊。

專業過硬能力紮實,創下32年0失誤記錄

進入央視後,他和很多剛進入電視台時只能打雜的新人不同,由於外形條件好,再加上自身加上能力出眾。

在工作中,張宏民很快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新聞聯播》的播報工作隨之落到了他的頭上。

在中央電視台這個大平台的環境中,張宏民得到了很好地磨鍊,成長迅速,並且很快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主持風格。

每次新聞直播時,他都會加入自己的獨特思考,言語中透著平淡舒緩,不禁讓人感到新穎,也頗具親和力。

其實,剛當主持人的第一年,他是有點不知所措的。

因為作為央視主持人,除了流暢、如實地報道和講述新聞現象以外;更加重要的事情是,向觀眾傳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雖然大學主攻的是播音專業,但播音涉及的卻包括很多:體育、經濟、民生等等;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具備非常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開闊的視野。

為了積累知識、提高眼界,張宏民有兩個獨特的方法:一個是廣閱書籍、查資料,另一個則是廣交朋友。

張宏民從來沒有炒過股,但是通過朋友,認識了很多證券界的大佬們;為了更詳細地了解體育界,他又想辦法結識了很多運動員,因為他的平易近人,中國隊的一半球員,都成了他的朋友;

不僅如此,他的朋友除了知名人士,還有更多民間朋友,所有朋友在他眼裡,都是平等的。

逐漸,他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成就他成為一名更好的主持人。

很多人都會覺得,播音員不就是照著稿子讀就可以了嗎?或者還有提詞器?

事實上,新聞聯播播報的都是國家大事和重大決策,這樣的播報絕對不允許出現絲毫的誤差,主持人不僅要保證語速、還要保證發音清晰流暢,而且還要生動有感情,讓觀眾能準確地接收到信息。

有時候還有加急稿,稿件來不及上提詞器,如此一來就得靠主播們臨時救場,幾千字的稿件還沒來得及看,就已經被切到了鏡頭中,這對主持人的功底和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

而張宏民主持新聞聯播30多年以來做到了零失誤,是對他職業最好的肯定;他沉穩大氣,播報起來有條不紊;並且理論知識深厚,讓人感覺十分有說服力。

而這種說服力,正是他多年經驗的積累和人生歷練。

他在直播中,經常會有突發的新聞,然而越是緊急的新聞,稿子來得越慢。

有時甚至在播報的最後前一分鐘,編輯才把「熱乎乎」的稿子送過來,並且稿子上有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畫著大大小小的各種圈圈。

稿件中會出現人名、地名還有多音字,容易混淆,如果念錯或卡頓了,那就是大的失誤。

為了不讓自己出現任何一丁點的失誤,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張宏民幾乎手不離稿,任何碎片時間都掏出稿子讀上幾遍。

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工作出行,稿子都是張宏民隨身必備的物品。

工作中,張宏民總是文質彬彬、一絲不苟地坐在銀幕前;下班後,他會每天復盤自己的表現,不允許自己出現絲毫差池。

在職的32年里,張宏民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年,歷練為一個沉著穩重的老年人。

光是《新聞聯播》的片頭就換了5次,搭檔也是換了一個又一個;只有他一直穩坐在新聞播報台上。

隨著張宏民的形象走進電視機、慢慢走進老百姓的心裡去,「央視一哥」的稱號被冠到了這個基礎紮實、沉穩嚴謹、兢兢業業的年輕主持人身上。

成為新聞聯播的播音員,是所有主持畢生的夢想,因為新聞聯播是這個專業的最高目標,是最高級別的存在。

康輝、王寧、李子蒙每個人都經歷了幾年的歷練才加入新聞聯播。

而張宏民,不僅早早穩坐新聞聯播主播的寶座,而且在2009獲得了所有主持人眼裡的至高獎項:全國播音員主持人「金話筒獎」;

2010,又獲得了台里最高的嘉獎:「央視年度十佳甲級主持人」;

更是創下了連續32年零失誤的記錄,成績斐然。

直到2014年5月,張宏民正式告別《新聞聯播》,退居幕後。

用自己30多年來積累的豐富高效的主持經驗,全力培養更多優秀的新生代主持人,為主持界培養了一大批出色的人才。

然而,上帝在給你開了後門的時候,也會給你關掉一扇窗。集最高獎項於一身的張宏明,感情生活卻一直讓人憂心。

62歲還是單身,但父母體諒一家人安好

張宏民從21歲開始,進入央視主持《新聞聯播》,因為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對這份工作投入了200%的心思。

他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鑽研發音技巧,看書、讀報、拓展眼界……

他在為主持工作付出千辛萬苦的同時,他的家人同樣也為此付出了很多:母親知道嗓子張宏民的重要性,她每天早上都會為張宏民準備好潤喉的菊花茶,讓他出門前帶上;

張宏民在家休息時,為了不影響兒子,父母會悄悄回到臥室,甚至走路的時候不穿拖鞋只穿襪子。

父母在儘自己所能為兒子的主持事業保駕護航,張宏民也用自己傲人的成就回報了父母。

1991年,張宏民攜搭檔李瑞英,跨界主持了當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二人雖然是第一次主持春晚,可憑藉多年的主持經驗,兩人遊刃有餘地完成了春晚的主持工作。

坐在台下的父母看著舞台上光彩奪目的兒子,心中雖然為兒子捏一把汗,但也充滿了驕傲與自豪。

然而,儘管各方面都很出色,張宏民的感情生活卻始終沒有安定下來。

最初,張宏民一心撲在工作上,根本無暇顧及感情問題;父母也表示支持和理解,畢竟兒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了。

但是在張宏民年過40歲依然沒有女朋友時,父母便開始坐不住了,老兩口為此非常著急。

但是張宏民對此只有無奈,因為真的是忙到沒有時間談戀愛。

好在有一次他去探望大學老師時,偶然間認識了一位比自己小5歲的師妹,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後,有共同語言的兩人便走在了一起,父母為此高興了好久。

然而沒想到的是,張宏民經常會因為突然有急事而不能及時赴約;更是因為工作太忙的原因,兩人聚少離多;日復一日後,兩人分道揚鑣。

與小師妹分手後,張宏民再也沒有談過戀愛。

2009年,一場意外迎面襲來,好兄弟羅京因淋巴癌去世。

羅京生前,經常和張宏民說道:「因為工作太忙了,我經常疏忽了對家庭的照顧,這輩子,我最對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孩子」。

臨終前,羅京拉著張宏民的手說:「我沒有以後了,希望你可以幫忙照顧一下家中老小。」

羅京的去世讓張宏民對婚姻充滿了擔憂,他擔心有一天會像好兄弟一樣,自己走了之後給另一半留下一堆負擔。

再加上自己也對感情和婚姻沒了熱情;他曾說過:工作占據了自己所有的心思,沒有時間照顧另一半。

「我不想讓我的另一半在結婚後感到不舒服;我不想放棄我的事業;在某些情況下,很難平衡兩者,這就是我選擇單身的原因」。

張宏民在退休後很少參加採訪,也很少參加商業活動,過起了閒雲野鶴的美好生活,雖然沒有一個完整的婚姻,但不影響他為父母盡孝。

張宏民經常陪著父母出去曬曬太陽,散散步;

因為父母愛乾淨,張宏民每天都會為二老洗腳,有時會幫他們剪指甲,打理頭髮。

給父母最好的孝順,莫過於此了。

2020年,一段張宏民在街邊吃雪糕的短視頻傳播開來,一時之間張宏民沒有結婚,無兒無女之事引發了熱議。

面對外界沸沸揚揚的輿論,作為當事人的張宏民沒有任何回應,他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過著自己的生活。

2021年他開始玩起了自媒體,擁有了幾百萬粉絲,經常分享自己的生活,讀書寫字,宣揚正能量。

張宏民還在一次直播中回憶了在崗位上的重要時刻,感慨萬千:「哎呀,33年了,彈指一揮間,轉眼到了人生的下半場。」

有的網友說:「你這麼年紀,還來玩這個?」

張宏民調侃說:「這我可不同意啊,咱也不能放過歲月呀,用現在年輕人的話說,別管多大歲數,咱也得支棱起來。」

今年7月,張宏民發布了文化遊記;

9月張宏民離京赴新疆,來了一場自駕游,開啟高質量的晚年退休生活……

在張宏民置頂的動態中,是他發布的第一條短視頻,他說道:

「以前,電視節目是很多人了解世界的唯一窗口,現在,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豐富人生展現給世界來看,我喜歡這樣多彩有趣的世界。

我還是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吧,你好,我是張宏民!」

並且,他還積極投入各種公益事業中:

在與各行各業的人交往過程中,他意識到了社會公益的重要性,他想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公益隊伍中。

只要有用得到自己的地方,張宏民都不會推脫,傾盡全力地發揮著自己的餘熱。

張宏民的人生從不單調,內心豐富;無論是他高光的32年的支持生涯,還是退居二線後的各種公益活動,都是一件件閃耀的歷史,照應著亮眼的他。

作者簡介:青允,富書作者,用文字激勵自己,同時溫暖身邊人,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7cb801d2dc14076bd1f7ce3855e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