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與存在(五)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2022-08-18   小宇宙科學哲學

原標題:動態與存在(五) 原創:小宇宙科學哲學

主觀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繼續存在,主觀動態的目的是為了持續發展,人類只有繼續存在了才能持續發展。人類存在的有限性決定著人類動態的有限性,人類動態超越了這個有限性就會影響人類的存在。正因為地球上具備了氧氣、適當的溫度和水分等必要條件,動物才能在地球上產生和發展,然而這些必要條件是有限的,並不是無限的,一旦這些有限條件遭到破壞,人類就很難在地球上生存。

有限和無限規律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以為然的,人們從未認識到有限和無限規律的重要性。殊不知這一規律與人類的存在息息相關,因為思維和實踐貫穿於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個活動過程中。特別是人類的實踐活動,一旦超越了生態環境的有限承受力,無限無節制地發展下去,勢必會破壞生態環境。因為地球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同樣地球生態環境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比如,人們過度砍伐樹木,過度在草原放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致使臭氧層的減少,從而使太陽光紫外線直射到地表上,造成的溫室效應等。由於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還會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凍土解凍,冰封的病毒重現人間;洪水泛濫,城市被淹;高溫乾旱,糧食歉收。旱情、澇災、海嘯、熱浪、野火、病毒等,這些使人類的生存日益受到嚴重威脅。

人們往往就是不以為然,而將自身置於生靈塗炭的境地。由於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繫所造成的連鎖反應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人們從未感受到事物無限發展的嚴重後果,一旦災難來臨,絲毫不會給人類任何反應的機會。前面多次提到超級病毒,這裡就具體說明這種病毒的危害性。超級病毒在生命科學領域的解釋是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均有抵抗能力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國際醫學上通常把攜帶NDM—1的細菌也稱作「超級病毒」。事實上,「超級病毒」早就存在,嚴格地說,它並非一種新的病毒,《柳葉刀》有篇論文中顯示,英國在2008、2009年就有該病毒病例。它之所以現在進入公眾視野,大概是因為它較強的耐藥性問題現在凸顯出來。由於它具有多重耐藥性,那麼一經擴散,治療起來將非常困難。有些地方也將能致人於死地,且無藥可救的病菌稱為超級病毒。

我多次提到的超級病毒與以上提到的有所區別,也就是多種致人於死地的病毒聯合起來,在人類之中進行傳播擴散,攻擊人類,不妨取名為聯合超級病毒。從今年開始,新冠病毒依舊在世界各地肆虐,猴痘也開始在美歐多國蔓延,新冠與猴痘聯合起來在人群中進行傳播擴散,這就是聯合病毒。在一定的氣溫和濕度下,多種病毒同時在人類之中進行傳播擴散,攻擊人類,把這種綜合的病毒稱為聯合超級病毒。這種聯合病毒已經開始出現並有擴大發展之趨勢,人類需要提高警惕。西伯利亞凍土融化,除了發現遠古動物的屍體和遺骸外,還發現了一些史前病毒。2014年3月,法國一個病毒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西伯利亞凍土層中發現了被封存3萬多年的史前病毒,並給他命名為「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雖然這種病毒來自3萬年以前,但是它仍具有感染性,它的繁殖方式和天花有些類似,可能會對人和動物造成危害。2016年9月,一頭病死的馴鹿在被凍土層埋葬75年後,因凍土融化而露出地面,釋放出大量的炭疽病毒,從而引發了西伯利亞地區大規模炭疽疫情的爆發,造成了大約2300多頭馴鹿死亡,數十人被感染,少數老弱病殘的人因此而死亡。有研究指出,炭疽病毒的活性會在凍土層中進行休眠,最長潛伏期可達上千年,待氣溫上升到合適的程度,炭疽病毒就會恢復活性,肆意繁殖,進而感染人類和動物。多種病毒一旦聯合起來攻擊人類,不但傳播速度快,而且致死率高,會使人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就死於非命,這就是聯合超級病毒的致命威脅。

人類改造世界應該是以保護環境和維護生態為前提的,因為地球的生態環境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對於人類排放溫室氣體而造成的溫室效應,僅僅只採取控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如何修復臭氧層著手。可以在實驗室進行前期實驗,採取人工降雨的方式將固態臭氧或固態氧氣,甚至於固態氧化物以炮彈的形式打入空中,從而來修復臭氧層,如果這些都無法修復臭氧層,那就必須在浩瀚無限的宇宙中尋找可宜居星球,進行星際移民。人類應該採取這三種措施,但是我始終覺得修復臭氧層的方式更加可靠,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只是延緩溫室效應的進一步快速惡化,而星際移民不但人數眾多,而且任重道遠。

通過星球、星系長年累月的自轉和公轉可以斷定無限宇宙中還存在著無限的能量,而且這個無限的能量就在我們地球的周圍,因為地球也是獲取了能量之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自轉和公轉。人類如果將這個無限的能量加以開發利用,永遠也用不完。這實際上是對有限和無限規律的合理運用。

需要聲明的是,我將《動態與存在》稱之為適用性哲學,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採用了事實推理的方式,將歷史縱向所發生過的事實與現今橫向所發生的事實相互聯繫,實事求是地探討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就如同在數學中採取邏輯推理的方式一樣。當然,是否適用不由我說了算,他人以及後人自會評判。提出《動態與存在》這一適用性哲學,希望能夠超前喚起人類的良知和警覺,能夠使人們對適用性哲學產生興趣和共鳴,並能被後人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