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品質

2020-03-29     溫州美文

原創 劉譯文

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不明就裡,不聽對方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就劈頭蓋臉給他人一頓痛罵,或者直接對他人進行惡毒的言語攻擊和人身攻。這種魯莽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之中激化了彼此之間的矛盾,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健康。

很多時候,有些問題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只是通過一些人為的添油加醋後再傳到當事人的耳朵里,問題可能就被誇大其詞了,給人的感覺自然也就變味了。

這個時候的當事人處於氣頭上,情緒不穩定,思維不夠理智,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就去找對方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給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找對方給你一個合理的說法,心平氣和地聽完對方的解釋,然後再去評判是非對錯,有些話從不同的人嘴裡說出來給人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

上帝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多傾聽他人的心聲,少訴說自己的不滿。用心傾聽別人說出來的每一句話,不到萬不得已,不刻意去打斷別人的講話,不輕蔑和無視別人的任何意見和建議,尊重他人的話語權和言論自由,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家庭教養和綜合素質。

說話需要智慧,傾聽更需要智慧。有些話我們必須認真聽,用心聽,有些話我們可以選擇性地聽,只吸收那些對我們的學習和人生有所幫助的重點片段。

對於小孩子的話,我們要用心聽,及時給予他們合理的解釋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對於老師的話,我們必須仔細認真地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每一句話可能都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一定的啟發和鞭笞。

對於好朋友的話,我們要耐心聽,有些時候好朋友的一句話可以讓我們茅塞頓開,少走一些彎路。

對於同事的話,我們可以選擇性地聽,對我們的工作有幫助的我們要銘記於心,誤導我們的話我們要邊聽邊忘。

上司的話,對的要聽要執行,錯誤的要私下反饋,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原則。

愛人的話,濃情蜜意的聽,愛人的每一句叮囑都是對你愛的表現,我們不可以不理不睬,更不可以漠視,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父母的話雖然略顯嘮叨,但是我們還是要用心聽完,有些話可以不採納,但是不要表現出你的不耐煩,更不要為此爭論不休,天下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會為兒女著想,我們要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

在我們沒有對事情調查清楚之前,對事態發展沒有十分把握的時候,千萬不要對事情的結果妄下定論,小心禍出口出,有些話自己知道就好,心裡想想就行,憋在心裡不要說出來,說出來可能性質就不一樣了。

有些過激的話語,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很多人喜歡拿別人說過的話去做文章,然後給別人"戴帽子"。傾聽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事情的真相,減少誤判和誤會,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

傾聽看似處於下風,姿態偏低,實則不然。傾聽也是一種能力和度量,在傾聽的過程中,你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篩選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了解事件的過程和進展,為自己做決定和決策提供有利的事實依據。

善於傾聽的人一般來說思維都比較沉穩,情感相對豐富,能夠虛心接受不同的觀點和建議,懂得尊重他人。

傾聽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成熟和穩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和心境,讓我們能夠更好的處理意見和分歧,化解矛盾。經常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欣賞。

用心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釋放鼓勵和肯定,讚美和欣賞,理解和關愛,讓對方感覺你的誠意和胸懷,用傾聽作催化劑,很多關係和合作會更加精彩。

在溝通過程中,用心傾聽他人的言語,是對他人最起碼的尊重。傾聽,不是弱勢的代名詞,傾聽代表的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品質。

攝影:網絡配圖 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6uDKXEBiuFnsJQVM2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