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火爆全網的「在地鐵誣陷大叔偷拍」的當事人、四川大學保送女研究生道歉後,引發了巨大輿論爭議還沒有停息。
法律從業者大成說法表示,對於廣州警方兩次未給予張薇治安處罰的執法行為,屬於嚴重的適用法律錯誤,因為第九條所規定的可調解案件的範圍僅限於民間糾紛所引起的人身侵害和財產侵害的治安案件,張薇在微博上惡意造謠、誹謗、詛咒農民工老鄧的行為既是屬於對老鄧人格權的侵害,也是屬於對社會秩序和網絡清朗環境的破壞,法外寬容必定會助長其以後的有恃無恐!
日前,四川大學已經表態,已密切聯繫屬地警方及當事學生了解核實情況,將按程序依規依紀處理。
在目前,大叔原諒之後,警方也免於處罰,那麼川大將作何處理呢?這可能是接下來人們關注的焦點。
從表態來看,學校是否會做出開除處理,可能還有不確定性,由於該學生是新聞系專業,又是學生會幹部,該專業對道德素養的要求較高,因此,校方也承受著較大的壓力,那麼難題拋給了川大了,到底要不要給張薇一次機會?
因為現在的輿論更多質疑的是她道歉的誠意。
因為從正常人做事的邏輯來看,當她檢查人家手機並沒有偷拍你的時候,你就應該道歉了! 但是,該女子已經在現場第一時間知道是冤枉他人以後,在網絡上繼續發視頻冤枉他人。
該女子的行為本身是一種誹謗、霸凌與網暴,隨著輿論發酵,事情越來越大,6月11日下午,得知鄧先生報警後,該名女子從東莞趕到了廣州鷺江站派出所,與鄧先生一家溝通協商。她哭著道歉表示:「對不起,請你再給我一個機會。」 並表示:「害怕有人網暴我或者阿叔」。
她自己網暴了大叔,接下來她擔心的是自己被網暴以及被校方開除,本質上,她的道歉,是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
鄧先生(地鐵大叔)是善良人,大叔兒子表示:「她是大學生,文化水平高,考上大學不容易,這次犯錯了,應該再給她一次機會。」這是農民家庭教出來的孩子,她幸運的是,碰到了好人。
這次的犯錯足以成為她的重大教訓,但是我們從她的行為來看,道歉之後,她對自己這種行為的認識與反思,可能並不到位。
一個引發輿論關注的事情是,她本人在道歉之後,屏蔽上萬評論,獨留洗白留言求打賞。這依然透露出,她希望自己道歉之後獲得大家同情,並從中博取一些收益。這本質上說明了這件事情讓她付出的代價並不夠大,她不願意也不敢面對網友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實評價與剖析,她擔心洶湧的負面評價給她個人以及學校帶來不好的影響。
而開打賞的這個行為更加令人不可思議,如果在誹謗、網暴、誣陷他人之後,道歉還能獲得網友打賞並以此獲取粉絲與流量,這種謎之操作讓人無法理解。
因此,這件事件,在女子道歉獲得大叔諒解之後,種種的操作引發了進一步的輿論發酵以及當前的種種爭議給川大一定的壓力,川大如何處理,到底要不要給她一個機會,其實是很為難的。
但是從這件事情身上,帶來的負面效應很大,對社會影響不好,尤其是她學的是新聞學專業,她帶來的負面效應在三個方面:
首先,回顧該川大女研究生的行為,其實是她用自己的壞示範剝奪了其他女性未來真正遭受偷拍或猥褻等行為獲得幫助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在發現當事人是冤枉的之後,她首先應該道歉,而不是依然暗示周圍的人,大叔是「偷拍者」,還在網上通過小作文去霸凌、誹謗以及網暴無辜受害者。
在當下社會輿論對女性受害者普遍是保持同情與友好傾向的大環境之下,這種行為,其實是利用了女性身份去博取公眾的信任,她的個人行為間接剝奪了其他女性未來遭受真正偷拍或者猥褻的時候,獲得幫助與同情的可能性,甚至會遭受很多的質疑。因為,人們的信任已經被她破壞了一部分,這是她帶來的社會負效應之一。
其二:這個女生的行為是當下一個相對普遍的小作文獲得流量的行為。那麼這次的輕微代價,以後怎麼約束這種通過小作文誣陷獲得流量的行為?
有業內人士說到,當前中文網際網路是有一套T0級漲粉組合拳的——小作文-漲粉-帶貨-開直播,這套流量密碼已經非常成熟且過去很多人在用了。
從網友扒出來的關於該川大女研究生的過往來看,她在小紅書教人做獨立女性,在抖音教女生要收彩禮,教女性戀愛要談錢, 在快手反對女生要彩禮,曝光「猥瑣」男性……她掌握了傳播學流量密碼,但道德人品與新聞學專業的要求是不匹配的。
所以問題來了,這麼一套零成本,高收益的組合拳。代價是什麼?啟動小作文誣陷之後,頂著全網討伐,道歉之後,獲得打賞與粉絲變現,為以後帶貨鋪路?未來是否會引來更多的模仿者,這是令人憂心的事情。
其三:該女子張薇是川大傳媒系研究生、共產黨員、學生會幹部,也可能是未來的新聞工作者,從她的行為來看,給川大帶來了不好的形象——川大在新聞學這類注重德育的專業上,依然沒有把好德育關。
筆者也是新聞學專業畢業的,從筆者的經歷與了解來看,國內大學新聞學毫無例外都會開設《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課程,且是大一學生要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因為對新聞工作者的特殊性,具備輿論影響力,人品與道德過關是根本。
我國的第一份政論報刊《循環日報》的創辦者王韜就說過,編輯人員必須「持論公允,不能挾私泄憤」。國內的新聞職業道德教育,也是源於對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是講究報道客觀公正,為弱勢群體發聲,為底層代言,對底層群體要有同情心與同理心,如此才能做出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
但是從張薇的行為來看,在誤會對方偷拍,且查清事實之後,繼續以受害者的身份,辱罵對方是「猥瑣男」,誣陷對方「手法嫻熟」,曝光對方的形象。這樣的新聞工作者,未來會為民說話,為底層代言,為弱勢者發聲嗎?
正如有新聞工作者直言,看到這事的時候,說實話我很震驚,作為曾經是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很擔心這樣的人畢業以後進了體制後會怎麼樣,並表示希望體制內與新聞媒體不要錄用。
也有網友指出,新聞媒體是否錄用暫時不清楚,但考編這條路是堵死了,因為政審環節都是公開的,政審最關注的問題就是考生是否在網絡發表過不當言論。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作為川大新聞學專業的研究生,學生會幹部,如此作為如果沒有得到任何處罰,那麼傷害的是川大的公信力,也讓業內質疑川大在新聞學專業的職業操守教育與德育教育層面是否到位。
川大的表態可能暗示了他們對這件事情的重視,那麼等待張薇的處理是什麼?現在有兩種聲音,一種是,她現在還小,以後的路還長,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尤其是年輕人,要給她一次機會,一種觀點是,法外寬容與社會的寬容,必定會助長其以後的有恃無恐!帶給社會很不好的示範。
那麼川大要不要給她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
無論如何,筆者建議,即便不做開除處理,但也應該要有所處罰,正如有網友稱至少得先開除黨籍,而非不了了之或不做任何處罰。作為新聞專業系的學生來說,她是否真的有反思自己的這個專業意味著什麼嗎?當然,川大的表態,意味著張薇接下來可能會有相應的處罰,具體是什麼處罰,就不得而知了,校方接下里的處理可能決定著輿論的走向。
這給高校一個警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教育不能只看學生的專業技能,在醫學、教育、新聞類等專業上,道德教育的缺失,不注重人品,將是社會之禍,補齊德育漏洞,已經刻不容緩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