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狂跌,618價格跌破 150元:智能電視行業還能救嗎?

2023-07-02     王新喜

原標題:銷量狂跌,618價格跌破 150元:智能電視行業還能救嗎?

文/王新喜

電視是越來越賣不動了。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國內彩電銷售量為744.2萬台,同比下降15.7%;銷售額為226億元,同比下降18.7%。下降幅度比往年有擴大之勢。

在目前618的大促上,我們看到各大電商平台,電視價格越來越低,300~800元的低價電視機比比皆是。從顯示的銷量來看,許多品牌銷量在月銷幾百~幾千台不等,銷量低迷。在拼多多上,筆者觀察到一個價格最低、也賣的較好的電視機是榮事達液晶電視,券後是139元,顯示銷量已拼2.5萬件,是為數不多銷量上萬的品牌。

但我們知道,該款電視的熱銷,關鍵在於它的價格139元已經打穿了底價了,低於150元的電視,這放在10年前都是不可想像的,但相對於往年,今年電視銷量數據是更加低迷了,賣不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今天,電視機淪為擺設,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開機率越來越低已成常態,按照目前的形勢發展下去,電視機行業還有救嗎?

事實上,電視機賣不動,在當前的一個重要原因,電視的出貨與房地產市場環境息息相關,雖然當下房地產進入復甦通道,但交房潮尚未來臨,家裝需求有限,自然也難以支撐彩電銷售。

此外是現在消費者的習慣早已變了,手機占據太多時間,手機、平板、PC都對用戶時間形成了分流,用戶花在電視上的時間自然就少了。

會員收費的頑疾,真的該動手變革了

但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要歸結到電視機行業本身。相信電視行業的頑疾大家都非常清楚,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都必須要充會員才能觀看,打開全是廣告與VIP,甚至打開電視機想看一下新聞或者一些時事都找不到入口。歸結起來就是電視操作越來越複雜,廣告越來越多,看內容各種會員收費。

這種頑疾的產生,這背後是電視廠商的模式決定的。電視品牌方提供電視硬體,並且和國內七大牌照商合作,提供給用戶內容,用戶則需要在廠商以及牌照方的內容平台上註冊,並且繳費才能獲得各種服務。同時,電視廠商自己又和其他廠商或視頻APP商家進行合作合作為用戶提供內容,導致各種收費的項目非常多。

目前電商廠商將電視分成了各個區,比如:動畫片區、電視劇區、電影區、騰訊視頻、愛奇藝視頻等!一個年度的VIP會員是400元左右,如果你想要所有視頻都能看,那麼一年就要花好幾千元,這也是網際網路電視敢用成本價售賣的原因。

電視作為信息傳遞的媒介,按理來說是用來播放各種衛視節目尤其是央視節目作為傳播國家某些政策的重要媒介,它也能拓展人們的視野,但是現在,要麼找不到入口,要麼各種廣告,甚至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都必須要充會員才能觀看,成為了某些商家賺錢的工具。

但從現在的形勢以及百姓的怨念來看,電視變革已經刻不容緩了。

智能電視導致民怨沸騰,改變刻不容緩

有用戶感嘆:我買電視就是為了看央視,但裡面根本沒有電視節目,只好買個機頂盒,但發現現在電視有央視節目之後,竟然還要收費?而機頂盒裡的電視家軟體,升級後現在廣告多的要死,然後不斷提示你要升到高清會員。一會兒一個廣告,現在儘量央視頻投屏看了。

這種吐槽已經屢見不鮮了。今年年初,國內男演員李嘉明發視頻炮轟電視收費亂象,李嘉明稱自己已三年沒有打開電視了。「花大幾千買的電視看不了,打開全要收費。」 「我覺得特別噁心!」李嘉明直言,「以前打開電視就是電視,現在打開電視全是收費的,什麼包月VIP,我買一個電視花大幾千,完了我還看不了,每一個項目得單獨收費。老百姓掙錢容易嗎?」

很多人是多年不開電視之後,打開電視才發現現在的電視產品成了怪胎。過去很多網友曝光自己打開電視各種VIP收費之後,很多都引發了熱議,捯飭半天后,還是拿回了手機。

電視行業的變革早已不在於硬體端了,而是要從內容層面破局。從目前來看,由於國內牌照方和品牌方之間都有提供內容,造成的後果則是用戶繳費變多、體驗不佳。

有業內人士提議這液晶電視廠商製作操控系統,取消會員制式機板,聯網後可以不受限制收看主流內容——

這種想法很好,但並不現實。

因為現在廠商把硬體價格做的很低,幾乎不賺錢,他們就指望著靠內容賺錢,筆者之前提了一個建議,廠商可以設定VIP區,但應該遵循二八定律,要確保80%以上的主流節目與影視劇是完全免費,不受VIP與廣告限制的。這可能是一條相對現實的路徑。

改變已經在發生,電視行業還有的救嗎?

目前改變已經在發生了,不久前廣電召集了國內七大牌照商以及國內主要電視品牌方召開了工作會議,就是要討論出一個結果,徹底結束目前智能電視上的亂象。

廣電總局要求全部網際網路電視終端在推薦付費內容的同時也推薦免費內容,並要求在首屏設置免費專區,同時簡化收費會員包,明示收費內容範圍。整改涉及電視、機頂盒、投影機約4億台。

在2023年6月底前,將完成用戶和內容管理,由集成平台負責用戶帳號管理,所有終端在用戶付費前需要綁定集成平台帳號,由集成平台統一進行分配與授權。

2023年7月底前,完成應用商店的管理,由集成平台負責終端的應用商店管理。

從目前來看,距離6月底,還有20天的時間,距離7月底,還有不到2個月的時間,這一輪整改即將到來,但它能給智能電視帶來真正的改觀嗎?

筆者認為依然有點難,首先,整個會員機制、內容提供、會員管理以及應用商店,交由牌照方來搞定,電視廠商不能再自己提供視頻內容,收入將因此降低,那麼電視廠商如果在內容上賺不到錢,可能就會在電視硬體上提高價格。

另外,牌照方來搞定本質上是有多個會員管理方變成了一家,帳號和付費系統都被牌照方拿走,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VIP會員專區變少了,但是由於利益的原因,核心內容可能依然需要付費。

因此,這導致的結果是,在電視開屏的首頁會有免費的內容,但該付費的內容可能還是需要付費,原來優酷、騰訊、愛奇藝等平台上的內容有些是與電視廠商合作,未來可能轉而與某個牌照商合作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牌照方大機率還會和電視品牌方繼續展開更深入的合作,針對電視的硬體功能等提供定製的內容。

系統和帳號統一歸屬單個系統平台,也有單獨的內容模式,確實是簡明了一些,但是如何確保用戶觀看的內容有80%是免費的,非常關鍵,這是確保用戶電視開機率提升的關鍵,如果用戶沒有免費的優質內容可看,多個系統平台與一個系統平台沒有本質的區別。

返璞歸真,或許才是拯救電視行業的關鍵

電視廠商與內容廠商已經忘了電視產品的目的在哪,在今天,很多人懷念小時候看電視的幸福時光,一是過去有很多高質量的影視劇可以看,一是打開電視就是節目,跟如今的抖音是同一套原理——所見即所得,讓內容第一時間抓住用戶眼球。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電視廠商為了盈利其實已經忘了產品的核心原理是——儘量簡化操作步驟,打開就能看節目才是留住用戶的關鍵,多一個步驟,就要流失一大批用戶。

現在網際網路廠商都在試圖通過算法主動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尤其是抖音的短視頻模式本質上就是學過去的電視,打開就能看內容,讓用戶以最快的速度被內容吸引,獲得沉浸式體驗,從而最大化占用用戶時間。

而如今智能電視的模式本質是反潮流,反人性的,在用戶與內容之間設置種種障礙,設置繁瑣的步驟,讓用戶看各種廣告,並且針對優質內容設置會員費,其中的每一步,都會讓一批用戶流失,到了今天,幾乎沒有多少人會想起來,還有電視這個休閒娛樂選項。

過去電視的模式——開機就能看電視節目,才是最懂人性與用戶需求的,但是由於種種的利益訴求,這種電視註定只能停留在小時候的回憶里,返璞歸真,或許才是拯救電視行業的關鍵,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這或許也是電視行業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的一種遺憾。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智能新連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5e801d6297ba8d404c1881055511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