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認為軍艦可以買,不必國產化,慈禧為何要堅持自主研發呢?

2023-10-28     八月未完

原標題:李鴻章認為軍艦可以買,不必國產化,慈禧為何要堅持自主研發呢?

李鴻章很大方啊,反正又不是花自己的錢,都是國庫出錢,用西方的新鮮詞兒來說,那是納稅人的錢,他自然可以大手一揮,一直買軍艦了。

而且我們都知道,一家公司的採購,除了權力巨大外,這回扣也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之一。你簽訂購買軍艦的合同,人家賣出方咋可能不給你點好處?

這事兒咱們當然沒啥證據,不過連簽訂不平等條約時,都可以拿回扣,可想而知老李買軍艦收點回扣也無可厚非。

但是慈禧為啥非要自己造軍艦呢?這就凸顯出了主人意識了。老李花的錢,說到底支配權都在慈禧手裡。每年都要輸出那麼多錢到海外,慈禧肉疼啊!所以她才想著非要自己搞軍艦嘛!

一、李鴻章主張只需要買軍艦,是否存在私心?

李鴻章作為清朝的洋務大臣,主要負責組建北洋艦隊。可北洋艦隊要想壯大門楣,就必須要添置大量軍艦,而且是長年累月地增加軍艦,不斷更新換代才能保證北洋水師的強大。

從這個角度來說,是長期購買軍艦好,還是自主研發軍艦好呢?呆子都看得出來,自主研發絕對強於向列強購買。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自主研發掌握著核心技術。這事兒是花再多錢也未必辦得成的,一旦辦成了,那就不是省錢的問題了,那是強國之路上的核心科技,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第二,自主研發前期費錢,後期省錢。從清朝水師的建設來說,這是一個長足的過程。也就是說,需要長年累月地增加軍艦,同時需要不斷地更新換代。那代價是真的太大了,長期來說,自主研發的確能省很多錢。但是研發的過程,是需要消耗大量銀子的。這或許也是李鴻章考慮的問題之一。第三,長期購買軍艦,對清朝來說,那就是長期處於被動狀態。一旦到了戰爭的關鍵時刻,列強不賣給你,到時候你哭爹喊娘也沒用。而且這等於是讓列強掐住了喉嚨,一旦你買上了癮,日後的價格還不是人家隨便定嗎?

由此可見,自主研發,絕對是要強於長期購買的。那麼李鴻章為啥還要堅持長期購買呢?這裡面的道道可就多了。

首先,李鴻章對國際局勢有了解,他知道戰爭隨時都可能爆發。與其花錢做一件短時間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不如短期內先組建好一支強大的水師力量。這事兒倒也無可厚非,但是他不應該拒絕自主研發軍艦。每年撥點錢來搞,時間拉長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次,李鴻章年紀太大了,他能看得到自主研發成功的那一天嗎?就算看得見,到時候他也退休了,這檔子事兒輪不到他來管,所獲得的成就和收益,自然也輪不到他來享受。看《理想之城》里那個群星廣場的劉鐵生,為何非要把工期壓那麼死?因為超過那個時間點,劉鐵生就退休了!群星廣場到時候就算建好了,也輪不到他來剪彩和享受榮譽了。

再者,李鴻章和國外簽訂購買軍艦的合同,是否能夠拿到豐厚的回扣?這事兒我們不敢亂說,畢竟老李自己也沒有用個小本本寫下來自己收了多少回扣,但是你要說沒有誰信呢?

沙皇東宮檔案中有這樣的記錄:1896年6月,喪權辱國的《中俄密約》簽訂完第二天,李鴻章和沙俄財政大臣維特便私下簽訂了一項議定書:

如果中東鐵路修建成功,那麼由道勝銀行撥款300萬盧布給李鴻章作為酬勞。

不光如此,連撥款的細則都寫得很詳細。300萬盧布分三期付清:

第一期100萬,在光緒帝批准條約後給錢。第二期100萬,在全線測量竣工、修路合同簽訂後給錢。第三期100萬,在鐵路完工後一次性付清。

好傢夥,李鴻章光在這一條約中,就掙了300萬盧布,差不多在200萬兩銀子左右。而李鴻章經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30多條,你說他從中掙了多少錢?

最關鍵的是,這錢拿著心裡能安心嗎?出賣了國家的利益,反倒讓自己富得流油?老李或許管不了這些,他認為自己有錢了,才能挺直腰杆了做大事。

跟這些錢比起來,就問你購買軍艦拿回扣,是不是心安理得多了?老李購買軍艦,也就相當於是清朝的採購,收點洋人的孝敬,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所以你說他沒有私心,打死我也不信。

二、慈禧那是真的肉疼。

慈禧一直強調要自主研發軍艦,你以為是真心為了民族的發展嗎?那你就錯了!慈禧那是心疼錢!

在她看來,普天之下所有清朝人的財富,那是她慈禧的私人財產。所以國庫財產,也是她慈禧的私人腰包。過去國庫和內務府分得很清楚,可到了慈禧的時候,她挪用國庫的錢辦私事,可不是一回兩回了。而且在清朝中後期,內務府的收入就超過了國庫,這是令人不寒而慄的事情。

慈禧看著每年大把大把的銀子送給洋人,她這心裡疼得很!這些錢要是省下來,給她修個園子難道不香嗎?給她過生日難道不好嗎?

所以說慈禧是堅決反對長期購買軍艦的,她一直致力於自主研發,希望建立屬於清朝自己的造船廠。

總結:李鴻章希望事情慢慢辦。

這是清朝兩個巔峰地位的人,雖說李鴻章是慈禧的臣子,但是他的影響力絕對夠慈禧喝一壺的了。所以他們倆討論到最後,這事兒該怎麼辦呢?

當然是李鴻章做出讓步了,他倒也不是完全反對這事兒,但是他的理由是事情得一步步來辦,這樣一來迴旋的餘地就多了去了。

如果李鴻章足夠長壽,可能慈禧到死都不可能看到清朝自主研發成功自己的軍艦了!慈禧也有自己的招,她希望左宗棠在福建船政上有所作為,把這事兒給辦好了。

可惜啊,左宗棠忙著去西北剿匪,而接替他的沈葆楨,把福建船政的資金都給了李鴻章興辦北洋水師去了,這事兒也就這麼耽誤下來了。在老外技術員的幫助下,清朝的確造出了幾艘軍艦,但是無論是速度還是性能,都停留在拿破崙時代的水平。

參考資料:《清史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5b79117ed8359d0888e4f2c8d75dc07.html